登錄???|???注冊
通過構建由元標準、本體標準和品質標準構成的MSC三棱錐形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框架,本書分析了政府、市場、高校和高等教育行業等主體基于權利和責任合理劃分的主體協作網絡,探析了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學習、質量改進團隊、動態系統等質量發展方法論及其工具,梳理了法律法規、政府政策、高校制度構成的正式質量制度以及質量隱喻、質量意識形態、質量情感與道德和質量文化等非正式質量制度的發展,并以質量認證為例介紹了發達國家質量發展的做法和經驗。
彭江 ·教育 ·28.2萬字
本書以科學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系統地闡釋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理論與實踐體系。全書分三個部分共十三章,探討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及其理論基礎、價值意蘊、內涵結構、效果評價,實證分析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的職業價值觀澄清、員工職業發展、心理資本提升、人文關懷環境構建等,并對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開發創新人才、促進職業勝任力提升等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張宏如 ·社科總論 ·25萬字
《社會史研究》是由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輯刊,設有專題論文、學術評論、資料選編三個欄目,專題論文刊登社會史或相關領域的理論、方法、實證性研究成果;學術評論刊登與本輯主題相關的學術史書評;資料選編主要選登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所藏資料。本書為第8輯,以“水利”主題,內容涉及公共衛生、飲水管理、自然水域、洪澇景觀、公共空間與城市生活、城址遷移等與水利相關的制度層面問題。
行龍主編 ·社會學 ·24.6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了近代以來中西科學歷史研究脈絡,充分吸收了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各擅其勝的研究理念,指出對于中國古代科學的研究,不應從起源于西方的現代科學概念出發,尋找相應的現象進行簡單比較甚至比附,而應將其放到中國古代歷史整體背景之中,審視在中國古代規模龐大的王朝國家影響下,科學所呈現的獨特概念體系、制度規范、實踐操作與歷史影響,揭示“王朝科學”的不同發展道路與內在邏輯,叩開中國古代科學研究的應有門徑,勾勒世界科學圖景中的別樣線索。
趙現海 ·社科總論 ·37.6萬字
《高等教育評論》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等教育評估與研究中心主辦,著力于研究現代大學教育問題,以敏銳的觸角、創新的理念,及時、全面、深入地反映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進展,通過國際視野,立足中國問題,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中國高校的發展,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楊燦明主編 ·教育 ·21.4萬字
2018年10月15—16日,“檔案修復及歷史資料的數字化與研究:第六屆東亞史料研究編纂機構聯席會議”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開。會上中、日、韓三國學者就“檔案修復及歷史資料的數字化”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相關論文結集成本書,希望借此在歷史資料的數據庫建設、歷史資料整理和檔案文獻修復方面擴大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東亞歷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圖書檔案 ·41.9萬字
本書以考察日常生活場景實踐的生態社會理論為分析框架,結合問題解決視角來設計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以保證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具有目標清晰的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結構性、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轉接性以及服務成效的累加性。
童敏 ·社會學 ·21萬字
本書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北京市教委聯合批準的省部級研究基地——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度報告。內容上聚焦科技創新與法律問題的互動,匯集研究基地在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治研究這一問題上一年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研究、信息與互聯網領域法律問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研究、第三方科技評價法律制度研究等。同時梳理匯編研究基地一年來主要學術活動動態及承擔的科研任務等,以對外展示基地風采。
譚華霖主編 ·社科總論 ·23萬字
本書著重從獨特的研究旨趣、建構主義的本體論、懷疑主義的認識論、多元主義的方法論、自由隨意的表述風格五個方面,闡述最被忽略的現代社會學奠基人齊美爾的帶有濃厚后現代主義色彩的社會理論及研究的特征,指出可以將齊美爾視為社會研究四大范式之一的后現代主義范式的早期代表或初始探索者。
張小山 ·社科總論 ·25.8萬字
農民工現象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現象。本書認為,機會公平是社會公平的核心問題,也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關鍵。社會主義制度公平正義的目標是讓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不斷得到自由全面發展的機會。書中從制度正義切入,探討農民工的生存機會、發展機會的公平問題,指出要從就業機會、社會保障機會和公共服務分享機會等方面為農民工提供公平制度規范,做到農民和市民同等對待。
虞新勝 ·社會學 ·22.4萬字
本書以歷史主義研究方式為分析進路,以個體為核心概念,以人的生存境況為分析視角,圍繞著個人生活與道德政治進行研究和探討。書中集中討論了政治自由、公共生活與世界主義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結。換句話說,本書并非是在抽象的意義上闡釋普遍性的“公共生活”,而是堅持認為,人類正處于全球風險之中,國家的疆界在慢慢消解,自我與他者的隔閡也在消除,人類已經變成了同一個命運共同體。
楊君 ·社會學 ·20.3萬字
本書是一本近代語言史著作,總體論述了近代中日語言交流的過程、特點,指出日語進入現代漢語的時間、典型的事例。介紹了從17世紀傳教士的漢譯西書工作,到20世紀初中國人漢譯日書的歷史經過。以《時務報》《日本國志》《辭源》《官話》等文本為例,討論中日之間語詞環流的情況。并專門考察了“熱帶”“陪審”“化學”三個名詞在近代漢語里出現和普及的過程。
(日)沈國威 ·語言文字 ·41.1萬字
至少在近幾千年,家庭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價值觀念的載體。在近代中國,家庭卻淪為革命的對象。本書研究近代中國的家庭革命,探討這一反常的現象何以發生及怎樣發展。在傳統政教體系崩潰的進程中,家庭面臨國家、天下(世界)、個人、社會等力量的沖擊而喪失了其作為社會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當復雜、深刻的,既包括進步改良之意,也包括根本廢除之意。中國在近代國際競爭中的失敗,造成讀書人不僅激烈質疑傳統,也開始對人與人的關系進行深刻反思,并試圖重新構建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
趙妍杰 ·社會學 ·30.9萬字
本書從“人的城鎮化”理念出發,沿著“農業轉移人口宏觀特征與市民化態勢(背景態勢分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礙(宏觀需求分析)→農業轉移人口的需求與市民化影響因素、機制(微觀需求分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創新(供需匹配)”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鏈條,將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置于可持續生計發展框架中,系統探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的關鍵問題,深入分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踐路徑和政策體系。
江立華等 ·人類學 ·20.4萬字
智慧城市是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治理方式。本書首先介紹了我國城鎮化和城市信息化發展歷程,建立了智慧城市的體系框架,闡述了城市信息學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與其他城市科學的關系,分析了國內外智慧城市發展情況,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智慧城市發展對策。然后論述了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描述了信息基礎設施、智慧政府、智慧經濟、智慧社會、發展環境等智慧城市五大組成部分。最后提出城市的領導干部要樹立信息化思維,闡述了信息化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的關系。
金江軍 ·社會學 ·22.1萬字
本書是對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修訂版,首先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相關理論進行規范化研究,歸納出相關框架和理論支撐。其次,分別對各國跨行政、跨國界海洋環境治理的現狀、相關主體的利益、影響跨區域治理的因素、選取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最后,在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提出了“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制度構建”的設想。該著作在分析界定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提出跨區域海洋環境治理的行為邏輯,同時以東海為例進行了驗證分析,并提出制度化的政策設計。該書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的系統性闡釋,進一步強化了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機制,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建構的另一維度,為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全永波 葉芳 ·社科總論 ·26.2萬字
本書選取徐緒卿教授20年來民辦高等教育研究的部分論文編纂而成。全書約四十萬字。徐緒卿教授曾擔任浙江樹人大學的副校長、校長達20年之久,在從事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民辦高等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書所選入的論文從多個角度反映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體現了作者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的深入思考和不懈努力。作者在民辦教育領域主持工作多年,出版過不少相關著作,發表過多篇相關論文。本書對于從事民辦教育研究、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徐緒卿 ·教育 ·43.1萬字
《安慶路5號》是由多位汽車行業一線記者閱讀數百萬字資料,采訪了一汽及一汽-大眾不同戰線、不同崗位的100位建設者,以他們的親歷為坐標,以一汽大眾的發展為藍本,傾情書寫的有血有肉的一部汽車編年史。《安慶路5號》以對親歷者的采訪為主線,內容翔實,語言生動,情感真摯,反映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展望了公司美好的未來愿景。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汽車工作者的創業艱辛。本書適合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李蔚宏 于春燕 郭東隅等 ·新聞傳播 ·32.1萬字
本書以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為依托,收錄了近300個有代表性的漢字,從造字本義、歷史文化、神話傳說等角度解說漢字的神奇。為方便讀者快速、準確地掌握漢字的字形、字義,本書精心為每個漢字配置了插圖,并按字形演變的歷史順序依次列舉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圖文并茂,講解深入淺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詳細介紹漢字源流、歷史文化內涵的工具書,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佳選。
于童蒙編著 ·語言文字 ·26.3萬字
本書從經濟應用文寫作的基礎知識入手,選擇新穎、實用、典型的案例予以分析,幫助讀者掌握經濟應用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恰到好處地融入各個章節,幫助讀者拓寬寫作思路,豐富文化底蘊,提升審美品位;各章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任務單,習題的內容注重貼近讀者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實例的選擇注重生動性、趣味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本書共九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是求職文書寫作,第三章是禮儀文書寫作,第四章是信息文書寫作,第五章是事務文書寫作,第六章、第七章是經濟文書寫作,第八章是實習報告與論文寫作,第九章是公務文書寫作。本書配有電子教案、電子課件、參考答案、模擬試卷、拓展實例等教學資料(部分資料僅限用書老師下載),索取方式參見“更新勘誤表和配套資料索取示意圖”。本書可作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教材,也可作為普通讀者工作或準備相關考試的參考用書。
張立華 劉宇希主編 ·語言文字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