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筆者關于韋應物詩文的研究專著,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其中正文是著者在孫望、陶敏、王友勝、廖仲安等學人研究基礎上將韋應物傳存之作放在盛中唐轉型時期背景下所進行的歷史文化再詮釋。附錄所收是著者已發表的部分論文,包括韋應物研究以及涉及韋應物的中華詩歌性情與審美關系問題研究,是對正文的發揮,為著者多年的研究興致。
張兆勇 ·文學評論 ·22.8萬字
《讀與被讀》是首都師范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俄羅斯文學權威學者劉文飛解讀評論世界文學經典名著的全新學術隨筆集。本書論及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喬伊斯、川端康成、納博科夫等十一位世界文學大家及其代表作。作者基于對經典文本的精研細讀和對作家生平的查究梳理,每篇文章提煉一個焦點并圍繞它展開剖析講評,或鉆研人物形象,或探討文學屬性,或談論思想、生存等嚴肅話題,或從建筑、顏色等細節解構經典,十一個主題生動、新異、豐富、深刻,縱橫開合,蔚為大觀,是世界文學愛好者的思想盛宴。
劉文飛 ·文學評論 ·11.7萬字
浙江詩詞創作源遠流長,直至現代依然人才輩出,一度再現輝煌。《浙江現代十大家詩詞賞析》一書可以作為佐證。入選該書的十位大家是:蔡元培、章太炎、劉大白、魯迅、馬一浮、沈尹默、郁達夫、茅盾、俞平伯、夏承燾。他們既是我國現代文化名人,又是詩詞創作的行家里手。著者分別選取每位名家詩詞三十題,除各寫一篇長文總體介紹其生平與詩詞創作外,對其代表作品每題都有一篇簡明扼要的賞析文字,意在充分展示這些文化名人詩詞創作的成就,以引起讀者閱讀鑒賞的興趣,并對當前出現的傳統文化詩詞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丁茂遠 ·文學評論 ·27.5萬字
該書2006年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納入童慶炳主編的“文藝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王蒙作為中國當代的重要作家,在文體創新方面頗有建樹,從早年的意識流嘗試,到晚近小說中的詩化、哲學化、散文化嘗試,無不體現了一個創作者求新求變的創作心態和自由開放的創作觀念。該書在通讀王蒙全部小說作品的基礎上,準確捕捉王蒙小說創作中的變與不變,歸納出王蒙小說的文體特征,通過探討小說的語言、敘述個性、文體語境和作家文化心態等,觸摸小說文本的內在文化精神,探討作家的敘述個性、文化取向和對生活和現實的理解,揭示小說的學理蘊涵和社會文化語境,力圖呈現王蒙小說文體創新的意義和局限。該書初版后,得到學術界好評,并曾出版繁體字版。此次再版,作者修訂了之前的表述,增補了近十五年追蹤研究王蒙的研究成果。
郭寶亮 ·文學評論 ·27.4萬字
中古文學中詩歌與歷史的關系十分微妙、錯綜復雜。詩、史互見的情況較為普遍,詩歌中常常出現歷史敘述或歷史典故,復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被高度壓縮到語言精練的詩歌中去,比如詠史詩和懷古詩;同時,歷史和敘事文學中不時引詩、賦詩。這些詩歌在敘事文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功能,豐富了敘事方法和手段。例如,《史記》《漢書》《世說新語》《本事詩》中均征引了為數可觀的詩歌。另外,詩歌、歷史二者水乳交融,有時彼此依賴,很難分開,增加了中國文化的厚重感。比如,杜甫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歷史,可以詩證史,以詩補史之失載。鑒于詩歌和歷史之間的重要互動關系,本書邀請中外學者就中古文學中的詩與史展開論述,寫作論文。
張月 陳引馳 ·文學評論 ·19萬字
《世界名大師課:綜合卷》是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權威學者們對外國文學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6部名的深入解讀,如《荷馬史詩》《神曲》《十日談》《瘋狂的羅蘭》《少年維特之煩惱》《吉檀迦利》《先知》《城堡》《百年孤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各名家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對經典名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深入探討了青春成長、夢想奮斗、人情財富、愛恨生死等緊扣現實生活的主題。例如,葉廷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城堡》中卡夫卡筆下的“異化”世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丁君君走進少年維特的內心,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審視《少年維特之煩惱》……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23.1萬字
該書立足中國文論缺乏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導致“失語癥”現實問題,梳理了中國文論的西化歷程,揭示出中國文論失語的本質是現代性變異。從文化轉型和文論發展的角度,提出了重建中國文論話語,實現中國文論中國化的三條路徑:中國文論的當下直接有效性、西方文論中國化、讓中國文論在當代中國成為主流話語。
邱明豐 ·文學評論 ·15.4萬字
本書從詞匯出發,由語句拓展,領略文本深處的風景,分享背后的故事,感悟語言的精髓,參透中西文化的邏輯脈絡。上篇“語詞建造世界”,從語義到內涵,再到文化縱深,追溯詞匯源流之本初含義,感受歷久彌新的故事和歷史。下篇“語句重構生活”,放任深情、動人、勇敢、智慧的句子撩動你我心弦,從語法、語義到內涵解讀、意義衍生,讓我們從美到窒息的英文詞句之中,獲取情緒的撫慰和靈魂的沉靜。
謝侃 ·文學評論 ·12.9萬字
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出版六十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數百萬文學愛好者的心頭好,關于它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常說常新。美國出版的《洛麗塔重生》是《洛麗塔》美國出版商的女兒組稿、編輯,集合了30位作家對小說的分析和閱讀記憶。該書試圖揭開《洛麗塔》的主題悖論:為何小說在道德上有爭議,卻能無休無止地激發讀者的熱情?這些作家在為納博科夫高超的藝術成就折服的同時,也試圖探究這本書與自己的關系,探究讀者心理和閱讀的秘密。
(美)珍妮·明頓·奎格利 ·文學評論 ·25.7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追本溯源”,通過呈現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生動因;“宏大敘事”刻畫了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為教學文本;“研究教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影響因素。
管賢強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本書以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所輯蘇軾詩為藍本,以蘇軾諧趣詩整理和研究為中心探討。經過細致的考察與辨析,在蘇軾詩作的主體2388首中,整理出應然諧趣詩105首,實然諧趣詩384首,共計達489首之多。從本書的五章設計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蘇軾諧趣詩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點,對應然諧趣詩和實然諧趣詩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并著重用文本和圖表對其進行歸類分析;第四章,對蘇軾諧趣詩藝術特點探究并總結;最后,探討蘇軾諧趣詩的地位與影響,從而系統性地完成了對蘇軾諧趣詩的整體研究。同時,用文本實證和圖表分析等方法來考察蘇軾的諧趣詩,有利于豐富蘇詩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李恒 ·文學評論 ·27.1萬字
魯迅與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的關系是十分密切又至關重要的。他不僅在新文學的兩個源頭“五四文學”和“左翼文學”中起主導作用,而且在“現實主義”“改造國民性”等重大文學思潮中影響深遠巨大。同時,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歷史小說《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以及“雜文”等新文體也每每都在“美學的”和“歷史的”建構中樹立了不朽的風范。魯迅結束了一個文學的舊時代,開創了中國文學與世界現代文學同步的歷史新紀元。
姜振昌 ·文學評論 ·19萬字
《魯迅是一種力量》共約228千字,收錄作者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關魯迅研究的各類文章,共分為三輯:第一輯收錄從20世紀80年代以至21世紀前10年的論文與講演,包括《略論魯迅雜文的題目》《吳冠中與魯迅的世界》等文;第二輯為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魯迅活動的講話、訪談,包括《跨文化對話中的魯迅》《魯迅的讀書生活》等文;第三輯為十余篇寫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短文以及詩歌等等,包括《魯迅的時代解讀》《讀魯迅感》等文。
鄭欣淼 ·文學評論 ·23萬字
在晚清救亡圖存以“變”來尋求民族、國家新生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倫理文化的等級差序格局已不能激發國人的救國強國熱情,也有悖于現代文明的自由、平等觀念和權利與義務的雙向性。晚清新小說倫理敘事不僅提高了小說的地位,還以“新民”歷史使命積極參與到同時代倫理變革的時代大潮中,共同推動了中國倫理變革的發展。但在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中,晚清新小說無論敘事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表現出亦新亦舊,新舊雜糅的特點。本書以倫理視角切入晚清新小說世界,一方面可以認識倫理變遷對小說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小說家怎樣借助小說表達倫理訴求,以及小說怎樣通過閱讀效應轉化為倫理變革的推動力量。
趙華 ·文學評論 ·26.3萬字
本書選取歐芝克的十三篇短篇小說、三部中篇小說以及五部長篇小說作為目標文本,主要包括緒論和五個章節的內容以及結論。從非猶太人視角,解讀歐芝克小說表現出的猶太性。運用流散理論,從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后現代敘事研究等視角,闡釋其文學觀、歷史觀、自然觀、女性觀,分析歐芝克如何繼承、發展當代美國猶太小說呈現猶太性的主要特征,將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表現出獨特的猶太性,豐富了當代美國猶太小說猶太性的文學表現。為我們了解這位女性作家提供了一種研究途徑。
肖飚 ·文學評論 ·18.3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兩漢文學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兩漢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司馬遷、劉邦、揚雄、張衡、劉歆、班彪、謝莊、蕭綱、賈誼以及漢樂府代表作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程世和、韓兆琦、俞樟華、邵璧華、季鎮淮、屠岸、潘慎、何沛雄、吳小如、周絢隆、王運熙、王富仁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兩漢文學的普及讀物。
王運熙等 ·文學評論 ·14.8萬字
本書分作家論、作品論、讀者論、比較論、附錄五大部分,主要內容涵蓋張恨水生平與創作道路、張恨水的文學成就、張恨水代表作的藝術特色、張恨水小說熱持續不衰的社會與文化根源、張恨水與同時代作家的交往與比較等,把張恨水及其作品放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大背景下考察,引導讀者走進張恨水的文學世界。
燕世超 ·文學評論 ·18.2萬字
《雁鳴九皋——寧夏雜文述評》是作者對寧夏近四十年來雜文現狀和成就的敘述評論專著,分十一章分別論述了吳宣文、王慶同、邢魁學、牛撇捺、暮遠、馬河、王涂鴉、巴圖、閔生裕等寧夏雜文作家在不同年代創作的作品,在呈現寧夏雜文多樣性的同時,從學術層面結構了該時期寧夏雜文現狀。
田燕 ·文學評論 ·10.6萬字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間詞話經典鑒賞》的賞析部分,是編者對《人間詞話》的一家之見,其中難免有不足或不對的地方,但其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引起讀者自身對《人間詞話》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對廣大讀者朋友有所補益。
小橋流水 ·文學評論 ·9.2萬字
1.匯集了馮其庸先生數十年來紅學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對紅樓的全面解讀。2.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為校本,并參以時賢新校注本。內容包括對語句、段落和每回的點評,對《紅樓夢》寫作的歷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語句的箋釋等。無論是從詮釋的深度、評點的方式,還是從疏證的切實、校勘的確切等方面來說,均堪稱典范。3.不僅有馮其庸先生本人的評點,同時擇要錄入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評,以便讀者參考研究。
馮其庸 ·文學評論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