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對經典典籍的梳理與講解,由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散文家朱自清所作,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了解極其深入,所以本書內容豐富、語言精練,知識上涵蓋面廣,文字上通俗流暢。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共十三篇,著重介紹我國古代的經典作品,通俗流暢,見解精辟,讓古文對讀者來說更為親近、熟悉,從而啟發讀者的興趣,是讀者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不二之選。
朱自清 ·文學評論 ·10.2萬字
清代田園詩數量巨大,內容豐富,藝術形式上也不無創新。本書首次對清代田園詩做系統的研究。作者將清代田園詩創作分為清初、乾嘉、道咸同及光宣朝四個時期,展現清代田園詩的全貌與發展,進而聯系清代農村特點,探研清代田園詩的文化內涵,并對清代五古體田園詩、七絕體田園詩、“新樂府”體田園詩做了分析,展現了清代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李志國 ·文學評論 ·20.7萬字
日裔英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說具有強烈的電影性和現代性,把握這兩種特性對于了解其作品的隱含意義和深層意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迄今為止,這兩方面都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書為國內外首部以“石黑一雄與電影”為主題的專著,通過深入系統地考察《遠山淡影》《被掩埋的巨人》和《別讓我走》這三部小說與電影電視相關聯的審美現代性問題,揭示出其小說的深層隱含意義,達到對作者的創作目的更好的把握,對作品的主題意義、人物形象、人物之間的關系和藝術手法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沈安妮 ·文學評論 ·24.9萬字
沈從文(1902-1988),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有關他的作家作品研究成果斐然,然而依然有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沈從文的成果,從沈從文的散文創作和其傳奇經歷、詩歌創作和主體意識、小說創作和文化選擇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闡釋沈從文小說的敘事特征、詩歌觀、小說觀的主要內蘊,并對他在京派海派之爭中的觀點進行梳理,以探究兩派文學觀的差異及對京海派小說創作的影響,凸顯京派小說創作的特征。
侯運華 ·文學評論 ·28.6萬字
李翊云在疫情期間閱讀《戰爭與和平》,她發現,“生活越無常,《戰爭與和平》提供的穩固和結構就越多”。在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戰爭與和平》在寫作上帶給她的十大啟示:(一)簡單明了的結構;(二)正敘與倒敘;(三)動作的描寫;(四)讓環境返璞歸真;(五)化腐朽為神奇;(六)行為變成活動;(七)人物的一反常態的表現;(八)動物講述人類故事;(九)為人物而調換腳本;(十)人物視野中的某個標志物。李翊云的85篇日記式解讀《戰爭與和平》,既是在理解《戰爭與和平》,也是在對話托爾斯泰,同時也是在講解她個人理解的托爾斯泰的寫作技巧,對于喜歡托爾斯泰、喜歡《戰爭與和平》的讀者來說,會有不同的閱讀體驗。
(美)李翊云編著 ·文學評論 ·10.6萬字
本書在宏觀視野下審視名著《西游記》,首倡建立科學的“西游學”,試圖從學科建設層面建立其思想體系、學科方向,從心學、未來學、比較文學等方面開拓《西游記》研究的新空間、新領域,通過回溯、考辯其版本、作者、思想、藝術、傳播等,側重對諸如魯迅、蘇興、中野美代子、李安綱、蔡鐵鷹、胡義成、吳閑云等的現代《西游記》研究成果之客觀評斷,評判21世紀以來關于《西游記》作者研究的功過得失,以歷時性與共時性之視角,探尋其歷史價值與現代學術意義。
楊俊 ·文學評論 ·20.2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出版工作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共分三輯:第一輯“書林漫步”為書評文章。第二輯“出版人語”為出版工作科研文章。第三輯“歲月痕跡”為作者為他人著作寫的“序”與“跋”,以及一些書與人的故事。
周百義 ·文學評論 ·18萬字
在全面復興中國文化的社會大背景下,全社會對國學經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讀者急需從宏觀上把握,從微觀入手,整體闡發國學經典的經典性與當代價值的著作。《論語注評》兼采古今注疏擇善而從,通過注和譯兩種方式闡發其文本精義;并立足當下,揭示其啟示及意義。該著是作者近十年來研讀《論語》的成果,所有內容都曾以講座形式呈現且在聽者中產生比較強烈的反響。
韓高年 ·文學評論 ·22.3萬字
這本小書是獻給讀者的“學習朗誦和演講的小禮物”。編著者在介紹朗誦與演講的一般常識之后,又征引28篇京味兒濃郁的名家文章,一一進行內容欣賞和技巧層面的具體指導。這對于每位在北京求學、工作、耕耘、奮斗的朋友來說,無論是從經受文化熏陶、獲得心靈滋養的角度,還是從提高語言表現力、建立交流自信的角度,都會有所助益。
劉征 ·文學評論 ·8.7萬字
《世界名著大師課:俄羅斯卷》是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權威學者們對俄語文學最具有代表性的11部名著的深入解讀,如《葉甫蓋尼·奧涅金》《上尉的女兒》《欽差大臣》《死魂靈》《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靜靜的頓河》《日瓦戈醫生》等。各名家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對經典名著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深入探討了青春成長、夢想奮斗、人情財富、愛恨生死等緊扣現實生活的主題。例如,王智量探討了普希金如何塑造出俄國文學中的首個“多余人”形象,以及奧涅金身上浪漫與脆弱的矛盾性;劉文飛通過分析《日瓦戈醫生》詩化的語言和“抒情史詩”的結構,闡釋了這部小說的詩意之美......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14.6萬字
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長詩《唐璜》是聞名遐邇的英國詩壇巨著,其篇幅長達16000個詩行,且未完成。該詩以歐洲史上的唐璜傳奇為載體,卻突破各類界域,故事的走向常出人意料,局部文脈也旁逸斜出,頻頻匯入貌似無關的內容,包括詩人本人對時下熱點議題的快意感評,終自成一體,既屬于自己的時代,又融之不入,因“異類”而成經典。作品之如此,仍留有解讀的空間。這本學術著作以“跑題”概念涵蓋這部長詩中的種種相關現象,將廣義上的跑題行為視作富含文思和哲思意義的探究對象,并借助思想史、西方史詩傳統、文藝潮流、反諷手法、宗教文化、表意套式以及女性焦點人物等維度,挖掘不同層面、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跑題脈絡所具有的特定意義。本書推進過程與國際上有代表性的評論觀點亦有較多互動,并借此勾勒作者自己的思考角度,總體上形成一則以西方重要文學著作為工作面的跨越文化界線的學術言說。
丁宏為 ·文學評論 ·32.1萬字
小說因貼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承載著他們的一般信仰、觀念、知識與情感,經有識之士采擷、加工后,又可作為實現輻射性道德宣教的重要媒介。因此,小說是古代通俗文化領域承擔“勸世化俗”功能的重要文類。本書分別以明清時期的擬話本小說、章回體小說、文言短篇小說為主要考察對象,選取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文本,以忠、孝、節、義等傳統道德的核心范疇為中心,以期管窺古代小說倫理敘事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奧秘。
劉磊 陳麗平 趙毓龍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書采用問題式研究方法,以受到西學影響,中國文壇發生的重要的文學觀念變革與文學現象變化等問題為出發點,探討了諸如東西文學觀的會通、“科技論說輔教”、學堂樂歌、鴛鴦蝴蝶派小說、女性文學、北部邊疆游記、表征性書寫與技術性書寫兩種書寫范式等,在盡量還原歷史的基礎上,追溯此一時期文學觀念變革與文學現象變化是如何在西學影響下產生的,并研究了在西學影響下中國晚清至民初文學變革的狀況。
周德波 王純菲 ·文學評論 ·19.3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將近20年的詩歌研究成果,盡管有些篇章寫作時間較早,或者是思考不夠成熟,還是可以作為中國現代詩歌研究和創作的一個參考。作者堅持中國現代詩歌的研究要以“打通”為主要特色,出于對古今中外詩歌創作和詩學思想的全面占有的全域視角之下,以中國現代詩歌史作為基本的研究背景,以當下詩歌創作的近期新發展方向為研究切入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趙東 ·文學評論 ·16.4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東北淪陷區童話為專題的學術著作。作者多年致力于東北淪陷區的童話研究,基于自身良好的學術訓練和學養積累,精心、細致地梳理了東北淪陷區的童話作品,以刊載的主要報刊和重要的代表作家為脈絡,兼顧長久以來被人們忽視的邊緣童話作品,從中透視出當時東北淪陷區的文化氣候以及人民的生存狀態、生活狀況和精神圖景。該作品無論是從學術價值還是文化的認知價值上看,都可堪稱一部資料翔實、論述扎實、具有洞見的學術專著。
陳實 ·文學評論 ·21.6萬字
本書精選清末民初小說作品130部,考察其版本狀況,簡要介紹相關信息,試圖為讀者認識清末民初小說(包括創作與翻譯)提供一些可靠的資料,也為學界正確評價清末民初小說打下基礎。與同類成果比較,本書所選擇的舊版小說作品特色鮮明,既有廣泛性,又具代表性,既有豐富史料性與學術性,又具圖文并茂的通俗性與趣味性。
付建舟 ·文學評論 ·8.4萬字
唐傳奇與唐詩賦一樣,具有反映個人以至時代心聲的作用。明人胡應麟云:“變異之談,盛于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本書作者即在唐傳奇版本作者考證、藝術性研究之外,另辟蹊徑,以傳奇寫作的政治背景為出發點,從傳奇作者的政治態度入手,通過專通結合、文史互證法,或比較作品內容與史實之異同,或辨明作品人物原型、創作年代,或考察實際作者、作品標題,在此基礎上旁推曲鬯,以意逆志,透過表面的藻繪,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亦即作品的真正寓意。
卞孝萱 ·文學評論 ·27.1萬字
《奧斯丁問題》以奧斯丁的六部重要作品為主線,通過思想批評與文學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討論了奧斯丁的社會關懷與藝術世界。作者以英國18-19世紀之交傳統社會向工商業逐利時代轉型中個人主義的興起,以及自我與他人、群體的關系為核心問題,在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與西方現當代奧斯丁研究和流行批評思潮的對話中,呈現了奧斯丁如何在其創造的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和藝術世界中,傳達著社會萬象與時代精神,思考著“道德”與幸福的關系,并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群己之思”的新價值觀建構。全書呈現了一個閱歷豐厚的中國學人帶著自己長期的閱讀感受、困惑與思考,對“奧斯丁問題”做出的獨特理解與闡釋。
黃梅 ·文學評論 ·25.5萬字
本書以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政治家李紳及其詩歌為研究對象,從政治與文學關系的角度,以牛李黨爭為政治背景,立足于中唐文學新變,全面系統地對李紳及其詩歌進行了考論。舉凡其家世、生平、思想、主要交游、在牛李黨爭中的立場與態度,在中唐新樂府運動中的作用,其詩歌版本流傳、淵源關系,以及詩歌中抒發的情感,詩歌風格的變化軌跡,后世的評價等,皆作了深入細致的辨析與探討。
嚴正道 ·文學評論 ·31.7萬字
本書共收入21位作者的35篇細讀文章,涉及28位詩人的詩作37首。這些文章分析了詩作的思想、藝術和感情。全書以詩作者的出生年月排序,同一位詩人若不止一篇作品入選,則以詩的寫作時間分先后。詩人簡介系編者根據相關材料編寫,提供了作品出版信息。
西渡主編 ·文學評論 ·3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