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宋代文學評論(第4輯)》收錄了19篇以宋代文學發展狀況為主題的文學評論,以日常生活與宋代文學為核心議題,內容涉及日常生活與中國古典文學、經典文本的接受、重要作家的行實與創作、制度與文學、空間與文學、域外漢籍等宋代文學多個研究領域。所選諸文以日常生活為切入點,多發前人未發之覆,新見迭出,從一個重要側面,展現出宋代文學表現的樣貌與底蘊,有力推進了宋代文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錢建狀 劉京臣主編 ·文學評論 ·28.2萬字
韓松、董仁威、姚海軍、鄭軍、楊波聯袂推薦。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吳巖作序。華語科幻星云獎獲得者蕭星寒以熱愛之名,奔赴浩瀚科幻星海,邀您共赴一場宇宙級浪漫之約。致敬大師,致敬經典。全新修訂版本,十年誠心之作。《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說簡史(典藏版)》不是一部科幻批評史,更不是一部艱深的學術著作;它的草根科幻迷作者,以國別為主,兼以流派,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向初步接觸科幻小說的讀者,介紹科幻小說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作品。星海橫流,歲月成碑,作者邀請你我一起去探訪科幻星空,去聆聽那些星星演奏的與眾不同的旋律。
蕭星寒 ·文學評論 ·20.6萬字
本書為法國卷。主要從4個角度切入講解:一是解原典,從作者、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到全書精華,緊貼原著,告訴讀者每本名著好在哪里,以及如何閱讀一本好書;二是亮觀點,借助閱讀史和講學積淀,以文史哲切入,對比文本、題材、作家、主角,挖掘名著的多種閱讀方式;三是談美學,通過老師們的國外求學經歷,帶領讀者跳出文字,感受現實,走進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筆下的巴黎街道;四是挖掘價值,回歸當下,梳理不同生命階段的讀法,探討青春成長、夢想奮斗。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27.6萬字
本書以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系列科幻作品《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檔案》(又統稱為“太空小說”)為研究對象,運用多種文學理論,試圖揭示萊辛的英國白人身份及其殖民地成長經歷之文化政治意義,對“太空小說”中蘊含的宏大敘事進行解構,發掘其中隱藏著的殖民主義思想。
陶淑琴 ·文學評論 ·23萬字
本著選擇20世紀80年代以降在中國文論領域中具一定影響力的8個論題,即文藝活動論、文學人學論、文學主體論、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文論、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文論、重寫文學史以及文學史本體問題論、文學史方法問題論等進行研究,分別從史與論兩個視角切入當代中國文論的局部流變,進而對之進行深入的探討,力圖從一個側面勾畫出當代中國文論的歷,史性與當下內涵,一也為讀者了解當代中國文論的學科理念、知識結構、演進路徑,進而把握其內在的邏輯理路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知識學圖景。
朱首獻 ·文學評論 ·28.8萬字
本書以當代臺灣少數民族漢語文學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族群、文化人類學等理論知識,在全面把握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以及臺灣地區社會和族群關系變遷的基礎上,對當代臺灣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成因、發展規律、美學品質、發展困境及其文學史意義等方面展開了研究。本書深化了對臺灣文學的認識,開拓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新領城。
王志彬 ·文學評論 ·20.1萬字
《奧斯丁問題》以奧斯丁的六部重要作品為主線,通過思想批評與文學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討論了奧斯丁的社會關懷與藝術世界。作者以英國18-19世紀之交傳統社會向工商業逐利時代轉型中個人主義的興起,以及自我與他人、群體的關系為核心問題,在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與西方現當代奧斯丁研究和流行批評思潮的對話中,呈現了奧斯丁如何在其創造的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和藝術世界中,傳達著社會萬象與時代精神,思考著“道德”與幸福的關系,并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群己之思”的新價值觀建構。全書呈現了一個閱歷豐厚的中國學人帶著自己長期的閱讀感受、困惑與思考,對“奧斯丁問題”做出的獨特理解與闡釋。
黃梅 ·文學評論 ·25.5萬字
新時期以來,當大部分作家致力于向西方文學學習藝術經驗的時候,以孫犁、汪曾祺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卻創作了數量不菲、深受傳統文學藝術影響、尤其是受到傳統筆記小說影響的小說。這些創作使傳統文學的影響在八十年代由潛流再度變為一股文學創作的明顯潮流,并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小說被一些評論家和讀者稱為筆記體小說或新筆記小說。新筆記小說形成了八十年代文壇上一個獨特的景觀,不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產生了一些優秀的作品,而且為中國文學如何繼承傳統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其中的經驗教訓,都值得認真總結。本書稿對新筆記小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上編對四位有代表性的新筆記小說作家孫犁、汪曾祺、林斤瀾、賈平凹的創作做了細致的探討。下編分別從審美范疇、作家的主體精神以及新筆記小說的文學史意義幾個方面對新筆記小說繼承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創作成就及文學史影響進行了綜合論述。
張舟子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本書主要闡述了單獨撰寫一部獨立于英國文學史的蘇格蘭小說史的必要性,并首次全面展示了蘇格蘭小說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清晰地勾勒出了蘇格蘭小說的全貌。采用了史料考據和文獻閱讀相結合的方法,重新發現和評價了被英國文學史主流敘述忽略了的一些蘇格蘭小說家和小說流派,資料豐富,論述清晰,引證規范,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王衛新 ·文學評論 ·32.9萬字
本書全面評介了從17世紀英國現代小說興起之初始階段到18世紀英國小說首次繁榮昌盛這一百多年里的主要小說作家、主要作品、流派風格和在英國及西方小說史上的貢獻。包容、點評了西方特別是英美學者們過去對這些作家、作品從不同觀點和角度所發表的重要評論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具體評介上,作者顯示了出色的解讀文本和人物分析的水平,把文本多層次含義都一一展示出來,起到了經典賞析的作用。
黃梅著 ·文學評論 ·27.7萬字
本書作為一本評論集,文學、電影、文壇代表人物以及文學現象、潮流等構成了作者評論的主要方向,對象有軍旅文學作家新秀、文學評論界名家,又有莫言、周大新、張藝謀等文藝界知名人士,為讀者呈現一盤犀利、獨特的麻辣大餐。
柳建偉 ·文學評論 ·30.2萬字
本書通過對小說家和評點家在儒學、史學、讖緯、術數、博物學、宗教(佛教與道教)以及文章學(古文與八股文)、詩詞駢賦、曲學等方面知識素養的系統綜合考察,從而深入揭示出中國古代小說文本的豐富文化內涵;探討了中國古代小說家的選材趨向、情節建構、人物刻畫手法、創作動機及其小說表現形態、藝術體制等多方面的文化淵源;論述了小說評點家的批評理論資源與其文化素養之間的密切關系,由此使我們對中國古代小說創作與評點得以發生、發展及生成的文化動因有了更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陳才訓 ·文學評論 ·43萬字
本書從文化研究的視角對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幾部重要作品進行了解讀,探討了小說中體現的作者對社會、主體精神狀況和人類生存狀況等方面的思想,闡發了阿特伍德對于文學的社會和文化職能及其人文表達之間的內在關系的思索。本書對阿特伍德的文化社會思想研究包括了個體精神、社會存在和人類狀況三個層面的立體剖析,主要以法國哲學思想為基礎,并結合加拿大的社會和文化現實,解讀了阿特伍德小說中的社會和人文關懷,涉及民族與國家、權力結構、精神分析、社會和意識形態、科技人文、后人類主義等主題。通過闡述寫作和社會關系及作家責任的論述,本書闡釋了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倫理和社會責任。阿特伍德不僅對人性的本質表示極大關懷,而且對于加拿大的民族、國家身份、人類的精神狀況,乃至環境倫理、生態危機以及后人類未來社會表示關注,通過對現實中社會、政治問題文化危機的揭露,阿特伍德展望了未來的烏托邦理想,對人性和文化做出深刻的思索,這些體現出作者對文學社會功能的思索和執行。
丁林棚 ·文學評論 ·21萬字
《中國抒情傳統學派研究》作者追溯了該學派的思想淵源,描述了它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它的治學方法,最終指出,中國抒情傳統學說本質上是以西方浪漫主義文體觀念為理想而對中國文藝美學史所作的一次現代發明,體現了海外華人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鏡像式認同與想象。出于對抒情傳統論的反思,作者提倡客觀多元的比較視野和更趨微觀的中國文藝美學研究方法。
徐承 ·文學評論 ·22.2萬字
沈天佑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紅學家及文學史家,本書是他的論文精選集。沈先生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明清小說的研究,尤其是《金瓶梅》與《紅樓夢》的研究,著有《金瓶梅紅樓夢縱橫談》(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歷代小說選》(與吳組緗等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先生一生發表了五十多篇論文,絕大多數為小說論文。二是文學史的撰寫,著有《宋元文學史稿》、《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主編,為主要撰稿人)。更重要的是學術研究方法的影響。吳組緗先生說:“沈天佑同志在北大教書多年,他對這兩部書的研究大都是關于思想藝術方面的,走的就是鑒賞派的路子。”
沈天佑 ·文學評論 ·37萬字
20世紀的百年歷程,既是俄蘇思想界彷徨和困惑的百年、艱辛與痛苦的百年,也是探索和追求的百年、顛覆和創新的百年。此間,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與思維方式發生了巨變。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對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進行完整研究的學術專著,較為全面地論述了原蘇聯版圖內和流亡海外的各主要俄蘇文學批評理論流派,特別是對一些以往鮮為人知的批評家及其代表性成果,進行了客觀的評述,并努力從方法論的視角來審視這部文學批評理論的歷史畫卷,盡可能嘗試運用宗教和審美批評理論的方法,剖析具體的文學作品,以期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揭示文學批評理論對文學創作的指導作用。本書對于反思20世紀俄蘇文學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了解現代西方文藝批評理論的起源,感知20世紀俄羅斯民族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張杰等 ·文學評論 ·43萬字
本書為嚴家炎先生論述魯迅小說和魯迅思想的論文集,不僅較充分地論述了魯迅的小說,對其成就和特色做了一系列新的闡發,而且對魯迅思想特別是晚年思想的深刻性也進行了不少新的開掘和研究。
嚴家炎 ·文學評論 ·20.2萬字
索爾·貝婁娃關國20世紀后半期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思想型作家,他一生關注若20世紀現代人的諸多大問題.在其60余年的創作中,既有知識分子對物欲消費什會的批判意識和精神性堅守,也在形而上領域不斷叩問著人的存在意義,表現了物質與心靈、個性與道德、意義與虛無等現代人的閑境。本書立足作家的思想內涵之維,結合其大試隨筆、訪談、書信及人生經歷,包括其猶太出身的移民身份,在美國的歷史現實文化語境中展開,從20世紀40年代其寫作開端直到2000年最后的“天鵝之作”,歷時性地梳理了各個創作階段的思想脈絡和精神價值指向,盡力顯現作家的問題意識和人生境遇,闡述其豐富多樣的審美表達、清晰敏銳的理性追問和對人性之復雜廣博的重重質詢。在國內貝婁研究領域,本書是一部突顯了貝婁的思想者特征、覆蓋了作家所有長篇和主要中短篇小說的學術新著。
武躍速 ·文學評論 ·29.8萬字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前三部分收錄了陳毓羆先生關于《紅樓夢》研究、西游記研究、浮生六記研究及其他研究的代表性文章,系統展示了陳毓羆先生的學術觀點,附錄為往事追憶,輯錄了陳毓羆先生的一些散文、詩歌等創作。
陳毓羆 ·文學評論 ·39.7萬字
本書稿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多維視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論(項目批準號:14FZW048)”的成果,書稿從詩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等視角出發,以相關的研究史料為基礎,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野草》研究文獻資料的集中梳理,對《野草》研究進行了多維度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書稿出版對魯迅研究、《野草》研究史論等方面有推進作用。
崔紹懷 ·文學評論 ·2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