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系作者與景宋(許廣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間的書信合集,共收信135封(其中魯迅信67封半),由魯迅編輯修改而成,分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書局初版。《兩地書》第一部分說的是女師大的事,沒有一點情愛;第二部分是廈門與廣州間的通信,生活瑣事居多,關愛之情已溢于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間的通信,也是生活瑣事居多,關心之情溢于言表。
魯迅 ·名家作品 ·16.6萬字
《譯文序跋集》收錄了魯迅為自己翻譯的和與別人合譯的各書所作的序、跋,連同單篇譯文在報刊上發表時所寫的“譯者附記”等。單行本系在《魯迅全集》編訂基礎上普及化的讀本。魯迅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 ·名家作品 ·16.5萬字
《華蓋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由北新書局于1926年出版。該書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一篇。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論辯的魂靈》、《夏三蟲》、《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魯迅 ·名家作品 ·5.7萬字
《汪曾祺經典》叢書精選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雜文、小說、評論、書信等內容,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書畫作品,進一步展現其美文佳作。《飛鴻傳書寄真情》為《汪曾祺經典》叢書之書信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眾多往來書信的結集作品。全書共收入汪曾祺先生與沈從文、巴金、黃裳、范用、蕭珊、陸建華等眾多名家的多封書信,以及與妻子、晚輩談生活點滴的家信等,不僅從一個側面為我們深入理解汪曾祺和他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當代文學史的史料。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6萬字
《師友故人憶念中》中一位喜愛寫字、畫畫、做飯的作家,回憶兒時的師恩母愛,講述金岳霖、沈從文等他求學西南聯大時的各任老師,以肖像畫般的筆觸記錄了一段特殊時光里的一群輝煌的人。他懷念曾經一起并肩工作的朋友,以及偶然遇到的普通人們。他是大時代的見證者,是滄桑巨變的經歷者。他用最平實的文字敘述著他們之間的交集,眾人的沉浮動蕩,將辛酸悲苦以幽默豁達的方式呈現出來,體現了他樂觀通達的人生態度,歷經浮沉卻始終不渝赤子之心。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9萬字
《萬物靜觀皆有靈》主要選取了汪曾祺先生描寫生靈萬物的相關文章,書中內容運用細致溫情的筆觸和俏皮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自然世界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好,引人入勝,更發人深思。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1萬字
《東西南北跡萬里》精選了汪曾祺先生的游記散文,跟隨作者的筆觸游歷大江南北和各地的名山大川,領略我們不曾到過的秀美山川,透過作者的眼睛,感受詩意而又秀麗的風景。本書語言優美流暢,內容多是對風土景致的描寫,作者用樸素但有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他的所遇所想,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和期盼。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4萬字
《文字評鑒寸心知》為《汪曾祺經典》叢書之評論集,收錄了多篇作者的評論文章,包括對文學創作、作家作品、創作心得,以及書畫、曲藝等其他藝術門類的評論,如《高英培的相聲和埃林·彼林的小說》《關于文學的語言問題》《人之所以為人:讀筆記》等篇目。形式有文論、藝術隨筆、演講稿、發言紀要、自序、為他人作序等,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書畫作品。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代文學大家鮮明的性格,以及其對文學創作所秉持的正確、積極、充滿能量的態度。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3萬字
《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把汪曾祺先生繪畫、寫字、做飯等場景,用獨特的視角展現出日常生活的趣味和妙意。辣椒、口蘑、豆腐、羊肉……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在汪曾祺筆下,散發著人間的煙火氣。讓我們跟隨汪老一起品嘗平凡日子的滋味,感受筆尖侵染的淡淡鄉愁,發現隱藏在歲月里的小趣味。你會發現,在經歷諸事無常、大災大難后,人間煙火氣是最能勾起幸福感的存在,生活中的自得其樂也最能體現生活格調。汪曾祺筆下的每一口美食都將對生活的熱愛寫入了心,每一次回味都浮現他閑適從容的人生態度。用細膩的手法,質樸的語言,將他所經歷和品嘗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南北的特色美食,糅合進他對生活的熱愛,對每一件細小的平凡事的觀察,呈現給讀者一個熱愛生活的風趣大家。
汪曾祺 ·名家作品 ·8.9萬字
《游蹤行旅亦有趣》中的作品有敘事的、抒情的、釋理的,文筆手法細膩,結構順暢,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流暢優美。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傾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這一方土地,本書中他也用質樸的語言將自己所走過的北京、香港、昆明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獨到的審美娓娓道來。
汪曾祺 ·名家作品 ·7.9萬字
《水鄉散淡且悠遠》精選汪曾祺先生描寫水鄉人家的美文佳作,寥寥幾筆,一個個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水鄉的風土人情和人物面貌,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水鄉的悠遠綿長和繁華熱鬧,通過對人物的描畫,將人生百態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向往之。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2.5萬字
《耳目所接皆是水》精選與汪曾祺家鄉印記有關的文章,并配有作者行走家鄉時的照片和創作的繪畫書法作品,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這位有生活氣息的文學大家,帶領讀者感受水一般的家鄉對作者的深遠影響,以及作者對故鄉和故鄉人的深情。
汪曾祺 ·名家作品 ·9萬字
《詩文臧否真性情》為《汪曾祺經典》叢書之評論集,收錄了大量作者創作的評論類文章,包括評文學創作、評作家作品、評創作心得,以及評書畫、曲藝等其他藝術門類,如《黑罌粟花:讀后》《從戲劇文學的角度看京劇的危機》《沈從文的寂寞:淺談他的散文》等篇目。形式有文論、藝術隨筆、演講稿、發言紀要、自序、為他人作序等,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書畫作品。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代文學大家鮮明的性格,以及其對文學創作所秉持的正確、積極、充滿能量的態度。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5萬字
《彷徨》收錄了魯迅1924年至1925年間的11篇小說,是目前圖書市場常銷的魯迅小說集之一。本書選用了趙雅插圖二十五幅。因為舊的版本已經行銷多年,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豐富魯迅作品的圖書樣式,擬在原書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下封面。
魯迅 ·名家作品 ·8.2萬字
《吶喊》是魯迅最負盛名的小說集之一,收錄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十四篇。主要有《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表現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思想狀況,對封建主義封建和國民性進行了批判。此版收入《中學生閱讀行動指南》,配有“導讀”。
本書收錄了魯迅先生寫于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雜文,涉及《墳》12篇,《華蓋集》10篇,《而已集》5篇,《三閑集》6篇,《準風月談》6篇,《南腔北調集》11篇,《且介亭雜文》9篇,《花邊文學》5篇,《且介亭雜文二集》12篇,共收錄雜文76篇,大致按照發表時間順序排列,充分顯示魯迅先生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和文化底蘊,真實地展現魯迅先生的思想、風采。
魯迅 ·名家作品 ·14.6萬字
日本的美,風靡世界,川端康成功不可沒。他以美為“信仰”,用唯美文字拓展美學疆域。其思想逐漸成熟,零星展現在諸多隨筆之中,一般讀者難以得窺全貌。學者型翻譯名家陳德文先生,研究川端康成數十載,精心梳理集成并譯出此書,完整、準確呈現了川端審美思想體系,教科書式地展現了日式東方美學的精髓。高情商的人,簡單說,即共情能力強。而首要是具敏銳感知力,能辨美丑。閱讀川端的散文,像是與川端康成本人交流,直接聆聽這顆被譽為“敏感、懂美的東方心靈”的溫言細語,領會日本以及東方之美的奧妙。
(日)川端康成 ·名家作品 ·7.8萬字
本書收入魯迅先生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創作的散文詩23篇及1927年編成集子時所作《題辭》1篇。《野草》貫穿著嚴肅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它的藝術特色鮮明——象征和隱喻手法,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裘沙和王偉群兩位藝術家以畢生精力用畫筆“揭示魯迅思想體系”執著控索,苦心構思,大膽創造,以“理我妥的準確,表現的深刻,藝術的精湛”再現了魯迅的世界。
魯迅 ·名家作品 ·1.9萬字
《話里有畫,王蒙說》分為“生活的藝術”“好的人際關系”“我的處世哲學”“讀書又解人”“遐思”五個篇章,精選王蒙散文談人生哲理、處世哲學、文學評論和妙語短文,將“人民藝術家”王蒙幽默的智慧經驗、思辨的世事體悟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呈現給讀者。王蒙豐富傳奇的生活體驗,立體多彩的人物性格,對人生和世界的獨到見解,對散文寫作真誠自由的理念,使每一篇作品都至真至純,至俗至雅。本書的亮點還在于創意人物水墨畫家彭長征根據王蒙著作和演講中的箴言金句,所創作的40多幅水墨漫畫;每幅作品都源于王蒙的妙語金句,文字與漫畫虛實相形,妙趣橫生。
王蒙 ·名家作品 ·8.3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懷舊為主題的名家散文選篇,數位名家用細膩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于無聲中治愈當下孤獨的青年讀者,在孤獨的世界傳遞人間溫暖。本書匯集華語文壇名家散文經典,文筆扎實,行文流暢,字里行間充滿人生真味,可讀性和感染力極強。由余秋雨、蔣勛、白先勇等知名作家領銜,有一定的讀者認同基礎。全書分為五章,每一章分別是一個溫情主題,引領讀者重溫老一代作家對歲月沉積的體悟,在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治愈自己。
余秋雨 白先勇 蔣勛等 ·名家作品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