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問學叢書之一種。是浙江大學資深教授劉進寶先生的學術隨筆集,共收錄20篇文章,分別從先生治敦煌學之路、敦煌學的發展歷程、國內外敦煌學人等方面展開。主要篇目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的提出及其反響、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地位、中西文化交流視野下的敦煌與莫高窟、敦煌學何以成為國際顯學、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學研究的縮影與標志、她已將生命融入了敦煌:讀《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日本所藏敦煌文獻的來源及真偽等。
劉進寶 ·文集 ·11.8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 ·文集 ·16.9萬字
《星湖蕩舟》是甄智美同學中學時期的作品選集,大部分以散文及議論文體為主。本文集收錄的作品主要關注社會和人生。甄智美同學將其所見、所感、所悟、所思收錄進文集內,記錄著她成長時期的心路歷程。她喜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樂于運用。大到國家戰略小到家庭鎖碎,均有自己的見解和評論,連平凡易見的小螞蟻都能觀察到仔細入微。她用作品敘述著活生生的人和事,貼近生活,通俗易懂.
甄智美 ·文集 ·6萬字
這是一本攝影散文集,分為關中風情、鄉土記事、仰望西部、花開時節、采風隨筆五個篇章,包含攝影圖片百余幅,并配以文字的解釋與補充,圖文并茂,相得益彰。這些圖片有的大氣磅礴、氣勢恢宏,有的于細微處見功力,張張精彩。作者認為攝影是一種記錄手段,用可視可感的介質再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記錄到的東西,明天一定會成為歷史;今天司空見慣的事物,明天可能消失殆盡。這便是本書出版的初衷與價值,希望與讀者一起分享那些捕捉到的精彩與美好。
杜超英 ·文集 ·4.8萬字
當希特勒上臺,德軍開始席卷歐洲時,近2萬名中歐猶太難民逃到了上海。本書收集了猶太難民在登陸中國后數年內創作的信件、日記、詩歌和短篇故事,再現了他們艱難跨越語言文化、信仰體系和民族傳統的障礙而努力謀生的心路歷程,并揭示了上海猶太社團內部因經濟地位、信仰水平和階級出身的差異而面臨的嚴峻挑戰。本書文字取自檔案館、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報刊,不僅是對納粹大屠殺和流亡文學的充實與豐富,而且為一窺來滬猶太難民的心路歷程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原始文獻。編者作為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不僅為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作者補充小傳,還結合時代背景給出了自己的解讀。書中文字風格多樣,或寫實,或諷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勵人心,讀來真切,令人深思。
(以色列) 伊愛蓮編譯 ·文集 ·8.1萬字
本書為中華書局創建110周年局慶紀念文集,收錄金沖及、孫昌武、安平秋、史金波、項楚、虞云國、鄧小南、張國剛、杜澤遜、錢婉約、康震等當代知名學者撰寫的回憶文章共計34篇,內容涉及中華書局歷史、出版物編輯出版經歷、作者與編輯交流往事等多個方面。
中華書局編輯部 ·文集 ·11.6萬字
本書是以紀錄電影《風箏·風箏》為基礎的出版物。該紀錄片以新中國第一部合拍電影也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電影《風箏》為線索,講述了60年前拍攝電影臺前幕后的故事,通過影片中三位小演員60年后在巴黎、北京重逢,并故地重游電影《風箏》的拍攝場地的情節,以及新時代與風箏有關的中法人物故事,回望了當年中法兩國人民通過電影夢結下的友誼,展示了我國人民和法國人民之間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故事。本書以電影“場景”作為串聯,令讀者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既回顧了60年前拍攝的場景,更以幾位當年的小演員在超過半個世紀后的重逢和相聚,以及數位當代中法藝術家、企業家受電影《風箏》感召,從事中法各領域的交流為線索,呼應了“風箏不斷線”“一只風箏,兩種情感跨越四海來相會;一個故事,兩種文化穿越歷史到今天”的主題。
許峰 ·文集 ·6.9萬字
本書為陳中林作品的精選集,收錄了作者的翻譯作品、原創作品、擔任外交官期間撰寫的紀實文章,以及數篇篇友人懷念作者的文章。
高芙 ·文集 ·10.6萬字
本書是魏軍教授從事古箏教學30余年來撰寫的論文集。魏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陜西秦箏學會創建人之一.從事箏專業教學、箏史、箏演奏理論的研究。為秦箏學科的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歷任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中國箏會》副秘書長、陜西秦箏學會副會長、陜西省古箏考級委員會副主任。文集收錄了近年來作者發表的相關的箏史、箏人、箏藝以及古箏各類演奏技法、教程等內容,是作者對自身執教以來的理論梳理與總結,也為后人提供了詳細的教學資料。
魏軍 ·文集 ·10.5萬字
收錄中華書局員工2020年度創作或撰寫的文章,分為編輯手記、書里書外、學林散葉、百川學海、藝文類聚、出版與品牌、特稿七部分,共計42篇。如編輯手記,傅可《走進2019“中國好書”》。書里書外,馬婧《:元修三史中最善之作》。學林散葉,杜艷茹《王伯祥:一位民國時期圖書編輯的日常》。百川學海,俞國林《之撰著始末及其增刪改寫》。藝文類聚,宋鳳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沒有淘盡誰?》。出版與品牌,張玉亮《技術變革時代出版史料發掘與研究芻議:以中華書局為例》。特稿,趙聲良《在中華書局的日子》等。
中華書局 ·文集 ·14.5萬字
本書收錄文壇大家蕭乾先生1984-1998年間寫給李輝的書信一百五十余通。蕭乾在書里談人際往來,談人生體驗,談寫作技巧……字里行間浸潤著一個文壇前輩的溫暖和關懷,給人以豐富的啟迪和智性的樂趣。本書還收錄蕭乾早年文學創作《痕跡》的全部影印手稿,展現漂泊者青年蕭乾的真實心聲。此外,書中收李輝解讀蕭乾的長文一篇,知人論世,娓娓道來,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蕭乾其人其事。此書的出版,也是為紀念蕭乾先生誕辰110周年。
肖乾著 李輝編 ·文集 ·4.9萬字
本書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優秀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匯編。書中收入了五篇華中科技大學2017屆優秀碩士論文,主要是社會工作專業論文,內容涵蓋兒童賦權、政府購買服務中的專業關系、中職生自我認知能力、二胎家庭長子女心理困境、志愿者小組社會工作。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 ·文集 ·18.1萬字
“篤學講堂”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進一步開闊同學們的視野,以社會面臨的重大學術課題、經濟熱點問題等為切入點,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舉辦的專題講座,主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藝術等諸多領域。本書是這些名家與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師生互動的真實記錄。
黃曉勇主編 ·文集 ·19.6萬字
人類學是一門強調整體觀和比較觀的學科。顧名思義,感官人類學研究探討感官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本書是2018年12月1日在中央民族大學召開的“感官、記憶與認同”學術研討會的會議論文精選,從感官的嗅覺、聽覺、視覺、味覺、記憶五個角度,討論了不同文化對這些感官的不同理解,也即不同民族和族群對感官的不同的表述和呈現。
巫達主編 ·文集 ·17.5萬字
《英芝芬芳華蓉》是90后少年子尤的青春遺作,主要記錄的是癌癥病中與同齡女生的故事,竟筆于16歲那個夏天。書名六字,源自家族六位女子的名字。子尤說,女生天然的美麗,是一種純凈的美。《英芝芬芳華蓉》首次呈現90后少年子尤的一些青春照片,并由美編繪制一幅子尤北京行跡圖。在書中,子尤還記下了他的第一本著作《誰的青春有我狂》出版始末,穿插了“吉祥三寶”與他交往譜曲的病中故事,描述了李敖北大演講后專程看望他的醫院經歷,以及披露了《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直接指責周國平,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的前前后后。
子尤著 柳紅編 ·文集 ·10萬字
中國有聲讀書節目品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品味書香》周五特別策劃節目合集,解讀經典文學名著,并附加節目音頻。由作家安子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小馬哥一起解讀經典文學作品,與文學作品中不可能相遇的人相見,踏著文學巨人的腳步,一起學習文學,一起徜徉在經典文學的海洋里。
安子 小馬哥 ·文集 ·13.7萬字
本書介紹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屆同學(1946年級)在校以及離校后6070年間的學習、工作情況及互相間的情誼。內容包括:浙大醫學院;浙大醫學院1946年級同學(15人的小傳,個人及集體照片)。這班同學在2003年寫的“回憶浙大”。這班同學15人離開浙大后,從1993—2010年間延續寫的近20輪“連環信”中選取的3輪“連環信”的掃描件。這班同學相約兩次回訪母校的記實。這些記述都出自同學們親自執筆,同學與浙大,同學與老師,同學之間又感情深厚,所以具有人情、親情的真實感。
陳宜張 ·文集 ·5.8萬字
《清淺齋遺稿影印集》收錄清淺齋先生(王扶漢)手稿42種,包括成熟書稿3種,即作者擬出版的《清淺齋周易說》;基本完整成體系、且比較能夠體現先生學術價值之講義稿39種;另有圖表若干。根據書稿及講義內容,全書大致分為3個部分,即:“清淺齋《周易》說”16種;“清淺齋《毛詩》說”9種;“清淺齋雜說”17種,包括《周易》《詩經》之外的雜說講稿,基本以文學史的發展脈絡為順序編排,“群經治要”5種列于最后。
王扶漢 ·文集 ·1.9萬字
《文字學四種》是對呂思勉先生文字學研究的集中展示,包括《章句論》、《中國文字變遷考》、《字例略說》、《說文解字考》四種。這四種文字學著作曾被多家出版社刊行,但均非全本。本版則根據呂思勉先生生前修訂稿,補上了有關文字。呂思勉先生文字學思想的全貌庶幾可以得見。
呂思勉 ·文集 ·17.3萬字
中華書局員工文選取名《春華集》,源自《后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中的“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爰登其質”。2021年的《春華集》約20萬字,共收錄32位中華書局員工于2021年度撰寫的文章,分為編輯手記、書里書外、學林散葉、百川學海、藝文類聚、特稿六部分,共計42篇。“編輯手記”部分有熊瑞敏《全景展現蘇東坡的多彩人生——〈蘇東坡全集〉編輯手記》等;“書里書外”部分有歐陽紅《閱讀革命家書弘揚光榮傳統》等;“學林散葉”部分有柴劍虹《啟功先生與中華書局》等;“百川學海”部分有孫文穎、李勉《唯一完整傳世的陳代史籍〈陳書〉修訂本出版》等;“藝文類聚”部分有劉冬雪《尺素情深:〈長津湖〉背后“最可愛的人”更可愛的一面》等;特稿為徐俊《燦然書屋重張開業暨〈翠微卻顧集〉新書首發致辭》。
中華書局 ·文集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