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先秦諸子的文藝觀》《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鐘嶸<詩品>》三部作品。《先秦諸子的文藝觀》梳理了先秦儒、墨、道、法及其他學術流派的文藝觀念。《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以中西比較的視野,從藝術構思、藝術形象、創作方法、藝術表現的辯證法、藝術風格等方面探討了古人有關創作的思想理論體系。《鐘嶸<詩品>》從理論和創作相結合的角度,介紹了《詩品》的理論特色、批評方法及其詩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張少康 ·文集 ·36.7萬字
《草嬰譯著全集》是著名俄蘇文學翻譯家草嬰先生畢生翻譯、創作的文學作品全編,共計21卷,約700萬字。其中,12卷收錄草嬰翻譯的以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為主的俄國經典文學作品;7卷收錄草嬰翻譯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肖洛霍夫、萊蒙托夫等作家作品在內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作品;1卷收錄草嬰關于俄蘇文學和文學翻譯問題的個人著作;1卷搜集草嬰歷年來在各報刊雜志中發表的翻譯文章。本卷為:草嬰譯著全集第十八卷,包含《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當代英雄》。
(蘇)尼古拉耶娃等 ·文集 ·35.2萬字
本書是日知文叢系列之一種,是中山大學中文系吳承學教授的隨筆集。其內容涵蓋中國古典文學、中西文化交流、中外歷史漫談、讀史札記、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等。所收文章分三部分:“憶語”是作者回顧自己學術生涯、懷念前輩故人的回憶文字,“札記、”是作者平時閑暇寫作的文史札記與學術隨筆,“序跋”是作者為師友、學生的學術著作所寫的序言與跋語。吳承學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有多種學術著作,本書是他的本“高頭講章”以外的隨筆合集。
吳承學 ·文集 ·16.8萬字
本書是史鐵生生前親自編定的最后一本作品合集。包括隨筆24篇、微小說7篇、詩歌15首和一個帶有靈魂自傳性質的電影劇本,還有他以舊體詩寫成的前言后記。這些作品表達了他在人生的最后階段的所看所聽所思所想,極有價值。
史鐵生 ·文集 ·13.3萬字
本書《沈從文經典名作》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僅是一套田園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納民國首版文本的沈從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說、散文、傳記、家書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從文自己“臨事莊肅”的方式而來),還在于我們今天一個共享的打開方式,即“1+1+1”經典共讀計劃,一篇沈從文代表作,一位專家共讀人,一堂文學精進課……
沈從文著 趙園主編 ·文集 ·43.8萬字
十四行詩于16世紀初葉傳人英國,隨著文藝復興思潮在歐洲的傳播,很快成為當時最流行的詩體之一,伊麗莎白時代涌現了一大批十四行詩人。西德尼的《愛星者與星》、斯賓塞的《小愛神》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它們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壇上流行的三大十四行組詩”。
(英)莎士比亞 ·文集 ·4.3萬字
本書是蕭紅作品的精選合集,包括部分散文與小說作品。為了讓讀者能更快速的了解蕭紅的作品思想,本書還將她坎坷艱難的一生經歷及其作品思想的分析放在了作品后。如此,讀者便可以了解到蕭紅筆下弱勢群體的鮮明性格和保有的人道主義和文學自由。
蕭紅 ·文集 ·14萬字
本書以文本匯編、箋注及文本細讀為基礎,拓展饒學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歷史文化視域,在學術史和近百年學人研究縱橫交織的學術背景下,展開對饒宗頤先生家學譜系、學術精神、文學與藝術成就及其學術貢獻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饒宗頤先生在文學史、藝術史以及學術史上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呈現出較好的深度和廣度,堪稱饒學研究領域中取得的創新性學術成果,對于促進饒學乃至華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趙松元 殷學國 陳偉主編 ·文集 ·25.5萬字
本書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青年學子優秀論文選集之一,收錄了國學院青年學子在經學、子學、文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三十余篇。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文集 ·40.1萬字
本套書包括《秉燭后談》、《秉燭談》、《兒童文學小論》、《風雨談》、《瓜豆集》、《過去的工作》、《近代歐洲文學史》、《看云集》、《苦茶隨筆》……等共36冊。《秉燭后談》主要收錄周作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至十月的作品。內容分為兩類,一表意趣,可謂真閑適,如《談勸酒》;一疾虛妄,如《談過癩》。在文章中,周作人批判中西文化中最黑暗的現象,指出思想專制的實質,就在于人們普遍喪失思想和判斷能力,自覺趨同于專制本身——即“以思想殺人”。“若以思想殺人的文字獄剛罪在離經叛道,非圣無法,一般人覺得仿佛都被反對在內,皆欲得而甘心,是不但暴君欲殺,暴民亦附議者也。”而“一般讀書人對于此事的感想”又與“暴民”無異,形成一個上下一致的專制局面,作為思想者的個人只有被殺的份兒了。周氏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始終保持清醒認識,著意加以甄別,不放過壞的一面,此前所作《夜讀抄·太監》《看云集·論八股文》等皆為力作,而又尤其注意對于思想專制的批判,蓋此為要害所在也。
周作人 ·文集 ·307萬字
本書是一部反映四川省多個市州改革發展、時代風貌的大型新聞紀實文學作品,全書約28萬字。作者飽含真情,勤于思考,以新聞這一獨特的視覺,深入眾多新聞現場,真實而又全面地呈現了這些市州改革發展的實踐與成效,展示了廣大干部群眾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謳歌了時代的主旋律,突出真善美,又提倡多樣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大膽創新。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蘆山大地震發生后,作者在均第一時間趕赴抗震救災一線,寫出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新聞作品。
文銘權 ·文集 ·25.5萬字
《魯迅雜文全集》收入了魯迅寫于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全部雜文,充分顯示了作者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和文化底蘊。全書內容豐富,題材新穎,文字精秘,適合廣大青少年讀者參考、鑒賞。魯迅先生的雜文具有透辟的思想洞察力、銳利的文化批判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通過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寓熱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筆,抨擊了時政、鞭撻了習俗、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將詩和政論結合在一起的風格,后來被人們稱之為“魯迅風”。魯迅雜文開創了現代雜文的新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雜文作者。《魯迅雜文全集》收入了魯迅寫于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全部雜文。
魯迅 ·文集 ·30.6萬字
《我們在路上——海淀城管的詩與夢》通過報告文學、散文、隨筆、詩歌等,詳細地記錄了工作在一線的海淀城管隊員在維護城市良好環境秩序中的點點滴滴與酸甜苦辣,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了海淀城管隊員的工作與生活,以及他們為海淀區的環境秩序建設做出的積極貢獻。
北京市海淀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 ·文集 ·14萬字
本書是名高中老三屆畢業生的故鄉回憶,其中融入了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鄉愁。作者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實踐者,也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受益者。退休后作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以歷史為視角,以紀實為筆法,對家鄉的巨變做了一番認真的梳理和反思,抒發了自己熱愛黨,擁護改革開放、為實現中國夢多做貢獻的情感和愿望。同時本著“留住鄉愁”的初衷,作者用大量筆墨對家鄉的人文地理、歷史變遷以及現狀等作了深刻的挖掘和整理,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資料,也抒發了自己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感恩家鄉,回報社會的家國情懷。全書不乏正能量,是部嚴肅認真的紀實性散文集。總頁碼257頁,收錄文章26篇(其中15篇在媒體或正規出版物上發表過,詳見附注);收錄詩歌32首(其中18首在媒體上發表過)。
劉正軍 ·文集 ·13.6萬字
本套叢書共分為《世界經典歷史故事(上、中、下)》三冊。這部世界史讀物有著全、新、實等較明顯的特點。本書上自世界文明的源頭,止筆于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作者力圖全景式地展示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社會、思想、文化科技等。并且較為集中地介紹了某一區域、國家的發展狀況,對新近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做了相應的敘述,是對編寫世界史讀物的一個新的嘗試。
栗靜云主編 ·文集 ·21.4萬字
本書分兩大部分:(一)秦腔語言。主要考察秦腔的語音、秦腔韻轍、秦腔詞匯、秦腔語體及修辭,并對各種語言現象的特點及成因作了探討。(二)秦腔與秦地民俗。主要探討了秦腔與秦人的關系、秦腔劇所反映出的關中地區家庭觀念、日常生活、婚喪禮俗以及民間信仰等民俗事象。
王懷中 ·文集 ·23.6萬字
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剛強。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閱讀林徽因,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愿你能微笑著等待更美好的繼續。恰似她筆下的“人間四月天”,“是暖,是愛,是希望,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才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嘗遍,就會自然回甘。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后,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埋下一些美好的種子,只為心安;許下一些美好的愿望,等待繼續。
林徽因 ·文集 ·7.5萬字
本套書《冰心精選集》一套六本,全面囊括了冰心的小說、詩歌、散文和兒童文學代表作。
冰心 ·文集 ·71.7萬字
本書精選了中國當代作家2023年發表的優秀散文,題材豐富、文筆自然優美,風格多樣,緊緊圍繞當下的主旋律,以文學的筆法來歌頌祖國、詠嘆親情、追思過往,主題突出,思想健康。書中所選散文,從發表就一直被公認為名篇,結集出版是為了展現中國當代作家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讓讀者得以領略中國當代優秀散文的風采。
王曉君主編 ·文集 ·24.3萬字
本書收錄了話梅的12篇非虛構故事,如實記錄了一個非典型的、卻又在許多方面凝聚了當今農村縮影的家庭:孱弱而老實的父親、花六百元買來的母親,和抱養來的棄嬰女兒,“我”。父親孱弱,一生未曾得到過母愛,飽嘗失敗的艱辛,但他堅持“女娃也得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母親膽怯,一生被“賣”三次,出逃成功的那回,卻為了“我”這個非親生的女兒自愿折返;命運殘忍,但筆下的村莊依然是美的。他們拼湊而成的家終也離散,但“家”的語詞已被他們重新釋意。讀過后,在人心中留下“何以為家”的命題。
話梅 ·文集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