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技術悲劇之一。上萬平民因放射性物質長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數萬畝土地被污染,切爾諾貝利一夜之間化為廢城。著名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事故發生現場,歷時數年,訪問了上百位受到核災影響的平民。作者將這些訪談以口述的方式書寫,每一頁呈現的都是殘酷、荒誕的故事。從口述者的獨白中透露出,這場災難造成的痛苦始終如核輻射般殘存在幸存者的體內。
(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外國隨筆 ·19.4萬字
黑塞的童話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開頭并不全然以人或動物作為主角年邁的高山、固執的藤椅、驕傲的少年、丑陋的矮人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場雜沓著無法擺脫的困難中活著尋找各自的結局本書收錄了黑塞的20篇童話作品,從十歲時寫下的第一篇童話《兩兄弟》,到獻給愛妻的《鳶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對人生目的的思考,對戰爭的批判,以及永恒不變的對自我的探尋。
(德)赫爾曼·黑塞 ·外國隨筆 ·10.7萬字
本書是作者雜文集,內容涉獵極廣,既有人生體悟、生活隨筆,也有文藝評論、社會雜談,主要體現作者晚年生活的所思所想。書稿按內容分為生活、友誼、智慧三輯,所收文章雖篇幅不長但文字精到、洞見深刻,可讀性極強。本書曾于1999年由臺灣爾雅推出臺版,反饋較好。王鼎鈞先生近年在大陸引發的閱讀風潮吸引大批讀者關注其人其作,此次在商務印書館推出新版,增補文章16篇。
王鼎鈞 ·外國隨筆 ·6.6萬字
《樸贊郁的蒙太奇》是樸贊郁首部個人隨筆集,收錄了導演1997年到2005年間的文章及電影札記,展現出與電影風格截然不同的真實又有趣的樸贊郁。本書記錄了《共同警備區》《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等重要電影的誕生過程及創作理念。導演對世界的看法,對習以為常現象的思考,對經典電影的剖析都有閃爍著獨特的智慧。第一是個性,第二還是個性,個性高于一切。
(韓)樸贊郁 ·外國隨筆 ·11.3萬字
荷爾德林誕辰200周年之際,賓德爾選編了這本論荷爾德林的個人專集,收入論文12篇,匯集了著者本人對荷爾德林研究的重要成果。全書分為“專題論述”和“作品分析”兩部分。專論部分有從思想淵源上研究荷爾德林與唯心論的關系,有理論上探討荷爾德林作品中的語言與真實,有從藝術形式上闡述荷爾德林頌歌詩節的特色,有從闡釋學的角度詮釋荷爾德林詩歌中家鄉形象與寓意以及對人的解釋,也有從修辭學層面上對荷爾德林作品中名字象征的解讀。作品分析部分既對荷爾德林的代表作《和平慶典》、《拔摩島》作詳盡分析,也對一系列作品中頻繁出現的女主人公第俄提瑪離別母題進行綜合闡釋,著者通過析贊歌草稿《你們,牢固建造的阿爾卑斯山》,揭示了詩人理想中的家鄉,還對短詩《哈爾德之角》、《生命的年歲》、《生命的一半》進行分析,向讀者呈現以長篇贊歌的韻律形式創作短詩的范例。作者研究的題目和內容非常廣泛,有助于加深我們對詩人荷爾德林作品的理解,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研究方法。
(德)沃爾夫岡·賓德爾 ·外國隨筆 ·27.2萬字
蒙田是第一位敢于大膽剖析自我的哲學家,很多觀念都遠遠超出了他所處的時代,就像一位活在16世紀的現代人。他對歷史信手拈來,顯示出驚人的閱讀量;文字不拘一格,只寫心中所想。本書蒙田的三卷《隨筆集》中精選了十二篇,主題集中,話題廣泛,包含剖析自身缺點、抵制生活陋習、培養高尚友誼,尋找個人的讀書方法,等等。蒙田以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既要勇敢暴露真實的自我,也要觀察時代、人性的變化,時時警醒自己。
(法)蒙田 ·外國隨筆 ·5.5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感謝奧斯維辛”的跨時代沉思錄。《船夫日記》1992年出版,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自1961年至1991年所寫下的日記。這本歷時三十年的日記,記錄的不是日常的瑣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對自己平日所進行的、近乎偏執狂的思考的哲學性表述和文學性記錄,是他與帕斯卡、歌德、叔本華、尼采、卡夫卡、加繆、貝克特、伯恩哈德的對話。凱爾泰斯像一個冷靜理智的科學家,用客觀的眼睛,詳細記錄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維碎片,坦率闡述自己的文學觀念和嘗試,將生活描述與藝術表述有機結合在一起。
(匈牙利)凱爾泰斯·伊姆萊 ·外國隨筆 ·14.7萬字
那些你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最后一一在你身上發生了。你問自己:還剩多少個早晨?一扇門已關上。另一扇門已打開。你已經進入生命的冬天。在生命的第六十三個冬天,一個幾乎沒有太陽、多風多雨的寒冬,保羅·奧斯特坐在桌前,寫了一部關于身體的個人史和回憶錄,儼然一次穿越冬季之旅。在三十年前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中,奧斯特以感人的筆觸反思了孤獨、父性與寫作者的意識,而《冬日筆記》是更為坦誠的自我剖白和省思,他將六十多年人生中快樂、痛苦的身體記憶,復雜、深沉的情感欲望,與父母之間的羈絆,包括那些最脆弱的時刻,毫不掩飾地和盤托出,試圖在記憶的溝壑深處再次尋覓獨特、閃光的瞬間。
(美)保羅·奧斯特 ·外國隨筆 ·10.3萬字
韓國綜藝王牌制作人羅英石人生中場告白,回顧國民綜藝《兩天一夜》臺前幕后的甘苦成長。正當事業巔峰之際,羅英石把自己送到最遙遠的地方,冰島,展開了一趟事前毫無計劃的極光探尋之旅。在他制作下的《兩天一夜》開啟了韓國實境綜藝的新時代,屢次創下收視奇跡,成為韓國家喻戶曉的綜藝節目。在書中,他回顧了這樣一檔國民綜藝當初是怎么絕境逢生、在收視率探底的背景下產生的;也回憶了自己進入電視臺,從大學到職場,轉換身份角色的歷程。此外,這也是一份冰島極地風光旅游行紀。所謂旅行的意義,可能就是離開原地;但借由旅行中視野的切換,或許可以重新看見蒙塵已久的初心,找回生命的熱情及工作的能量。羅PD說了:若要下什么決定,旅行后再做也不遲,反正競賽還很長!
(韓)羅英石 ·外國隨筆 ·12.5萬字
本書將井上靖關于風景及旅途這一主題的文章匯集成冊。這些景物描寫的部分放到小說之中時,常常被淹沒被忽視,井上靖極其中意這些與景色風物相關的文字段落。或者說,井上靖極其中意這些文字段落中的景色風物。現在專門將其抽取出來,給了讀者機會思考這些景致的美。
(日)井上靖 ·外國隨筆 ·7.3萬字
《日本紀行》是日本文學家井上靖的旅行隨筆集。井上靖一生著作等身,除了小說之外,其余體裁如詩歌、隨筆等,亦多有創作。這本書共收錄十九篇井上靖在日本各地旅行的隨筆:《日本的風景》《美麗的河》《旅情·旅情·旅情》《旅途與人生》《平泉紀行》《穗高的月》《在涸澤》《穗高的月·喜馬拉雅的月》《大佐渡小佐渡》《早春的伊豆·駿河》《河的故事》《早春的甲斐·信濃》《京都之春》《塔·櫻·上醍醐》《十一面觀音之旅》《法隆寺》《汲水與我》《淪陷南紀之海》《佐多岬紀行——老去的站長與年輕的船長》。本書收錄的十九篇隨筆,足跡遍及日本各地,既有人造名勝,亦有自然風景。也有助于讀者了解日本文化及風土人情。
(日)井上靖 ·外國隨筆 ·10.9萬字
本書是作者唯一的隨筆集,收錄了作者寫于大正14年(1925年)至昭和8年(1933年)期間的共38篇隨筆。他熱愛自然,衷情于觀察細微事物,性情敏感,思考生活,文筆溫和細膩。這些長短不一、涉獵廣泛的文字,有的發人深省,有的讓人忍俊不禁。本書日語原版的單行本早已絕版,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隨筆集。
(日)豐島與志雄 ·外國隨筆 ·9.4萬字
以記錄美麗而嚴酷的極北之地阿拉斯加而聞名的星野道夫,不僅是一位生態攝影師,還是一位旅行作家。《旅行之木》精選星野道夫創作于1993—1995年的33篇隨筆。它們發表于作者成名伊始,33篇旅行手記,也是33個故事,33段邂逅。對作者而言,旅行路上邂逅的人會在今后的人生中畫出怎樣的地圖,總歸是想要了解的。通過旅行,找到答案,安靜而意味深長地記錄了下來,寫成書,是“幸福匯報”。星野道夫的文字,有種“告別了某種人生”的人所特有的溫柔,本書讓我們能夠與他并肩看到許許多多的風景。
(日)星野道夫 ·外國隨筆 ·8.6萬字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著,“一個詩人對一個帝國”。黃燦然經典譯本全新修訂版。《小于一》是約瑟夫·布羅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長文為主,夾以若干短文,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體和“書體”的獨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書。這是一個偉大詩人的精神自傳,也是一部私人回憶錄。布羅茨基以創造性的詮釋與解讀,完成了他對阿赫瑪托娃、奧登等人的致敬,對個人價值的有力捍衛,還有對獨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訴。這樣的控訴使用的不是公共語言和措辭,而是站在“一個詩人對一個帝國”的高度。而這個高度,又源自他的一個信念:語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時間崇拜的對象,詩歌則是語言的至高形式。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外國隨筆 ·26.7萬字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的作品,探尋世界文學和文化根源之旅,充滿和諧的人文情懷。《耶利哥的玫瑰》是蒲寧的一部游記隨筆集,在這部游記隨筆集中,他塑造了諸多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了自然景色的和諧優美,表現心理的深刻令人嘆為觀止。在游覽世界的同時,蒲寧還積極地探索古老文明的源頭和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規律,因此《耶利哥的玫瑰》除了體現蒲寧文學上的極高藝術成就,同時還具有極高的社會人文價值。
(俄)蒲寧 ·外國隨筆 ·12.1萬字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的音樂專著。羅曼·羅蘭具有出色的鋼琴演奏技能,在他的作品中,音樂有著極為突出的地位。本書主要介紹十八世紀音樂,共分為兩輯,其一為音樂史札記,其二為音樂家素描。在書中,羅曼·羅蘭用優美的筆調追溯了十八世紀古典音樂的起源,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意大利和德國的音樂風格,讓亨德爾、泰勒曼、梅塔斯塔齊奧等偉大音樂家的形象躍然紙上,充分體現了羅曼·羅蘭豐沛的音樂家氣質、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讀者呈現出黃金時代的歐洲音樂風貌。
(法)羅曼·羅蘭 ·外國隨筆 ·14.7萬字
本書篩選出三島由紀夫從1948-1968年撰寫的共14篇散文,以最能代表他思想意味的《太陽與鐵》為題,按照“太陽與鐵”“我的文學”“我的自畫像”“我的家庭”四個部分進行編排。從時間跨度上說,這確實可以算三島由紀夫回顧一生的散文選集。這些作品中,他緬懷逝去的青春時代,傷懷戰爭帶來的滿目瘡痍,感慨結婚生子后的種種變化,內省貫穿自己一生的文學追求。少年、青年、壯年——這本書中呈現的是一個不斷流動、不斷在思考中堅實前進的三島由紀夫。從具體內容來說,“三島式”的哲學核心就如同上文所說,可以概括為“語言與行動”“精神與肉體”的高度統一,即強大的精神須由強大的肉體來承載,有力的語言須由有力的行動來支持。
(日)三島由紀夫 ·外國隨筆 ·12.9萬字
《陰翳禮贊》是日本現代唯美派作家谷崎潤一郞的一部關于日本美學的隨筆集,書中谷崎潤一郞用充滿詩意的文字,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日本式房舍中的幽暗紙窗,京都寺廟中微暗古樸、清潔雅致的廁所,燭光搖曳的日式燭臺等細節里所暗藏的日本文化特有的陰翳之美。這種蘊含著沉靜而痛楚的美不存在于物體之中,而存在于物體與物體之間幽暗的陰翳之中。正如夜明珠置于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于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有了陰翳,就產生了日本文化中的陰翳之美。
(日)谷崎潤一郎 ·外國隨筆 ·8萬字
一部意大利作家的“新冠日記”,一份彌足珍貴的時代標本,一部詞典體的疫情記錄。從理性出發,探討新冠肺炎帶給人類的危機與轉變;在細微之處,關注到那些令人驚訝卻又不曾注意到的事實。《新冠時代的我們》可視為意大利作家保羅·喬爾達諾的“新冠日記”,記錄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意大利的社會狀況,對人類共同體的命運做出了深刻思考。2020年2月,新冠病毒開始在意大利肆虐,3月4日,意大利宣布全國停課。意大利著名作家保羅·喬爾達諾迅速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說:“我并不害怕生病。但我害怕病毒可能造成的改變。我害怕一切歸零,但我更害怕這一切到頭來只是枉然,沒有帶來任何改變。”所以,就像弗洛伊德在醒來后寫下自己的夢境一樣,喬爾達諾也試圖在新冠肺炎流行之時,記錄下當下的感受。他從數學概念出發,講述大流行病對人類的影響,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反思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反噬。整部作品短小精悍,立足高遠,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時代標本。
(意)保羅·喬爾達諾 ·外國隨筆 ·2萬字
巴克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愛犬,被販賣到美國北部寒冷偏遠、盛產黃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雪橇犬。為了生存,巴克逐漸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各色貪婪的主人。在經歷了生死打斗、恩人遇害等一系列事件后,巴克最終響應內心的召喚,走向荒野,回歸自然,成為群狼之王。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廣袤的蠻荒世界,在揭示野性力量與生存勇氣的同時,表達了對文明的失望和對人性的思考。
(美)杰克·倫敦 ·外國隨筆 ·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