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葉劍秀散文集《懷念愛》是一部帶有深情的故鄉書。以隨筆的方式敘述魯山的風物、草木、民俗、風情、山水,抒發鄉音鄉韻,展開沉郁悠遠的時光冊,帶有本真的、樸實的、醇厚的愛,也有地方人文地理知識的意義。書稿分為鄉愁、鄉情、鄉韻、鄉游、鄉趣、鄉事等章節,講述了炊煙、古橋、水井、缸,講述了鄉村生活的親情與趣味,講述了多種常見常用的草木如艾草、迷迭香、榆錢、香椿等,從中尋找鄉村和家園的靈魂,留住人與自然的溫馨的記憶。
葉劍秀 ·現當代隨筆 ·13.9萬字
作者蔣子龍是文壇一位很特別的作家,1979年他創作并發表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篇小說后來被譽為“改革文學”的開山之作,蔣子龍被稱為“改革文學”作家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故事與事故》是他的散文集,以思辨、哲理、深度見長,分為“書寫時代”“歷史的成全”“混世界”“世相札記”等四輯。耄耋之年,作者仍能關注當下,放眼世界,在人間煙火中尋找有趣的靈魂。作品有幾分豁達,更有幾分人生閱歷和思想沉淀后的曠放。內容所涉汪洋恣意,包羅萬象,讀來極為有趣,品一品頗有深意。
蔣子龍 ·現當代隨筆 ·11.6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寫給彷徨者的禮物。這是梁曉聲的散文精選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總結和心靈獨白。書中先生寫人間百態的清醒,談孤獨和壓力,說成功與完滿,話懷舊和喜悅;深邃與優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字里行間透射出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一本心靈獨白,我們既見眾生,也見自己;一個自在的靈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保持真實,保持清醒,保持憤怒。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本書是一本時下流行的“微博體”作品,是《我的“微言小義”》一書的續編。本書匯集了作者2017-2020年間所發表的微博文字之中的精華部分,包括人生感悟、生活點滴、讀書心得、百字科普、微科學史、科學人物等部分。本書的內容文理兼具,無論喜愛文科還是理科的讀者都可閱讀。本書“微博體”的體例不僅使得信息濃度較高,而且使讀者在各種零碎時間都可以閱讀,適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作者繼續精煉而極富文采的語言,對人生歷練、世事滄桑的感慨,處處凸顯人生的智慧、從容和豁達。對生活點滴的記錄和思考于普通中見奇景。融匯文學史和科學史上的事件及人物展示了作者的獨特視角。或考證、或記述、獲八卦歷史上大師們的“奇聞異事”,信手拈來,趣味十足。
盧昌海 ·現當代隨筆 ·8.1萬字
《荷塘月色:朱自清精讀》是“壹本”系列之一,從當下讀者愛讀、想讀和需要讀的角度,精選著名散文集、詩人、古典文學學者朱自清的詩歌和散文代表作。朱自清散文歷來都被作為白話美文典范,收入各類語文教材,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他在語言運用上頗下功夫,樸實中見其生動,再加上對中國古典詩詞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來,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富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在散文家的身份之外,朱自清還是現代文學新詩的積極推動者,雖然總體上數量不多,但頗具特色,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一些詩歌時還能與散文聯系起來,值得當代讀者一讀。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給我的孩子們——豐子愷精讀》為“壹本”系列叢書之一,由豐子愷散文代表作結集而成。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給我的孩子們”,收錄作者描摹兒童、回憶童年相關文章;第二輯“化作春泥更護花”,收錄作者游覽感悟相關文章;第三輯“勞者自歌”,收錄作者人生雜感相關文章;第四輯“隨筆漫畫”,主要收錄作者談論隨筆、漫畫等的文章。豐子愷的文字充滿了童趣、達觀、幽默和對愛與美的追求,符合當下讀者對閑適閱讀、從容生活的心理需求。
豐子愷 ·現當代隨筆 ·9.7萬字
該書是著名作家賈平凹行走甘肅定西地區的隨筆散文,用文學的形式展示了對中國最貧困地區和人民的關注,展示了這個時代最深的傷口。
賈平凹 ·現當代隨筆 ·4萬字
《小先生》記錄一位18歲小老師在鄉村教學的15年經歷的散文集,小老師喜歡在備課筆記背后記下孩子們成長的故事。15年過去了,孩子長大了,小先生也在自我成長。《小先生》是一片自由自在的“紙操場”,在這片“紙操場”上,18歲的小先生完成了和孩子一起成長。文筆準確、簡潔,清新。在《揚子晚報》連載時,引起了很大反響。部分作品入選多種小學語文閱讀教材。
龐余亮 ·現當代隨筆 ·10.3萬字
魯獎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通過古典詩詞寫人生百態。這一次,作家以自己的風格與角度解讀中國古詩詞,獨具韻致。與其以往創作不同,這一次他向著歷史更深處行進,走進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元稹等人的世界,寫他們人在江湖的無奈與感嘆,寫他們猶在籠中的掙扎與艱辛,不僅為今人展現這些詩句的心血與道路,更體悟他們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懷。作家試圖透過這些古詩,以自身的真性情體味古人心意、世間冷暖,透視古往今來的人生蒼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
李修文 ·現當代隨筆 ·13.4萬字
朱自清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范。本書精選最能代表作者藝術水平的散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更是讓我們記憶深刻。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約,親切,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采。他的作品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8.8萬字
1926年下半年魯迅在廈門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學史的課程,為此編寫了一份講義,定名為《中國文學史略》,似有與《中國小說史略》匹配的意思,此講義有完整的手稿和油印本,共計10篇。1927年魯迅在中山大學再次開設此課,講義更名為《古代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纂《魯迅全集》時,編者將此講義更名為《漢文學史綱要》。
魯迅 ·現當代隨筆 ·5.5萬字
寫給家中的父母,寫給路上的我們。那些不敢、不能與父母說的話,都在這本書里。關于愛,關于和解,關于離別。一本治愈兩代人的生命自度書。講述了有關兩代人之間的深情、碰撞、疑惑與無法縫合的生命之憾。溫暖動情,笑中含淚,也動容治愈。在“離別”“老去”“和解”“禮物”等主題的探索中,展示了一代年輕人對于兩代人關系的思考與生命意義的思索。通過一個個令人動情的故事,我們也終于懂得,如何真正地理解、尊重父母,陪伴他們在精神上體面地老去。在愛中相互理解和原諒,既完整自己,也完整了他人。
畢嘯南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中國民間社會,有一種布衣精神。它指的是那些特立獨行于帝闕與儒林之外者,無名有品,無位有尊。張曼菱的父親張進德,就是這樣一位云南昆明的士人。張曼菱以深痛莫解、情透紙背的文字,追溯父親的中國式生命行跡,竟是縱深直入奄奄就盡的布衣本真精神的流變與絕地,直入精神集體傾覆時布衣人格的擔當和砥礪。主人公不畏于勢,不惑于神,不棄高貴的尊嚴于寸陰,孤守懷疑、叛逆、自由而曠達的布衣精神,極盡蒼涼的人生,讀來使人慨嘆、唏噓。在今天這么復雜多變的大時代里,一個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內心,如何形塑自我的精神向度,進而如何教育子女,《中國布衣》或許能給人們一些啟示。
張曼菱 ·現當代隨筆 ·15.9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的妙處,就在“之間”,安處游弋之間,出入自如,盡享微妙于其間。瞿小松在《之間》中會意陶潛、蘇軾和莊周,不滯于規矩,其樂無窮,其妙無窮。瞿小松在《之間》中邀請讀者一同神游,體會無體,無界,無邊的境界。《之間》是作曲人瞿小松跨界對陶潛、蘇軾和莊周的詩、詞、文的解讀。瞿小松通過對文本的選取、注釋和應和,強調三者不同于習見中的文風、見識,并以“會意”“相和”“共醉”等方式,與陶潛、蘇軾、莊周的詩文和思想遙相呼應,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空靈境界。文風方面,作者選取的是幾位中國古典“樂感”文學大家的作品,文字洗練,可讀性強,節奏感鮮明。
瞿小松 ·現當代隨筆 ·13.5萬字
從《西游記》札記中的“多心”之辨到《水滸傳》中的“品人錄”,從漫談《紅樓》到體悟蘇軾,二十九篇讀書隨筆,淋漓酣暢、妙論不斷,足見作者與書為伴的快意時光。
張宗子 ·現當代隨筆 ·15.3萬字
本書主要收入了一些作者回憶類的文章,由《碟變》《校園點滴》《新疆是個好地方》《補丁》《與“住”有關》《“行”的記憶》《中央飯店的過客》等篇目組成。作者對生活有深入細微的觀察,并且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其過往的人生經歷也是時代變遷的一部分。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作者豐富多彩的人生及社會的發展變化。
余斌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靈魂背書》收入了作者近期創作的散文力作。作品切入鮮為人知的精神層面,立足于生活真相的宏大敘事,對人性的丑惡、生態的被破壞、鄉村的陷落等予以抨擊,沉郁蒼涼而飽含深情的文字,體現出作者的社會良知和時代精神。
耿立 ·現當代隨筆 ·14.6萬字
在著名作家三毛去世30年之際,本書系統梳理鉤沉三毛與當代文學大師賈平凹、音樂大師王洛賓三人之間的不解情緣,再現三毛與大師之間的心靈感應、惺惺相惜、交往細節和感人故事,為讀者全景勾勒三毛與賈平凹同為華語文學大師豐富而敏感的心靈世界。或許您在讀完此書之后,心靈為之感動震顫,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多么幸福,我們擁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大師。多么幸運,我們曾經與大師生活在同一片星空之下。
東籬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當代文學大家余光中生前親選全新散文集,書中包涵四大主題:生命的愛與孤獨;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體悟,在路上的思考。余光中文風不拘一格,其散文能帶給讀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壯闊鏗鏘的大手筆,又有細膩柔綿的小寫意,更有深沉真摯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懷。在這本書里作者回顧一生的愛與孤獨、記憶與思考,為每一個讀者提供生命的啟示和前行的力量。
余光中 ·現當代隨筆 ·12.5萬字
本書是阿丁的文學隨筆集,共分四輯:第一輯“發呆日記”中,既有讖語式的斷想,又有黑色寓言式的故事,多則三五頁,少則三五行,國民性問題多有涉及,不乏勇氣與真知灼見;第二輯“已閱”是作者對于電影和書籍的隨感;第三輯“下蛋的雞”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脈絡,描繪了自己的文學版圖。出于對前輩文學大師的敬意,作者為包括巴別爾、舒爾茨、耶茨、卡夫卡、博爾赫斯、布爾加科夫等在內的文學大家分別寫下了致敬文字;第四輯“敲回車”則是作者近年來創作的詩歌作品,風格凝練、感情真摯。
阿丁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