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按國資委要求制作。本書收錄了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國資委青年理論研究會開展的2014年讀書心得征文比賽特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文章。這些文章圍繞所讀書目,結合青年自身工作和生活實際,暢敘感想。文章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貼近時代,資料翔實,具有積極的啟迪思路、開闊視野、評品作品、共同提高的作用和價值。
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現當代隨筆 ·26.6萬字
135篇幽默隨筆,跨越10年的犀利調侃。本書是埃科的隨筆集,作者從自己在《快報》周刊上開設的“密涅瓦火柴盒”專欄中選取了一百四十篇隨筆結集而成,分為八個部分,寫法天馬行空,內容包羅萬象,從時事政治到文學藝術、從環境保護到新興科技,筆調輕松幽默,極盡調侃諷刺之能事。書名源自一種裝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紙質小盒,作者習慣在盒子的封皮背面記錄短小的隨筆或一閃而過的靈感。每篇文章篇幅在兩千字左右,短小精悍,配以諸如“注意:本文純屬一派胡言”、“知識分子的首要任務:在無能為力時閉嘴”、“八卦曾是嚴肅的”等抓人眼球的標題,作者展現了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見解,以冷靜、犀利的筆觸,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這個充滿了矛盾和不安的世界,讓人捧腹之余,也引發思考。
(意)翁貝托·埃科 ·現當代隨筆 ·24.8萬字
騎行,一場回歸初心的復辟之旅。人,行在路上,重要的不是工具和目的,而是尋找那個在城市森林中迷失的自己。在騎行中,一個人的思想、格局、境界能夠得到最全面的提升。所謂急中生智,關鍵就在于我們安靜時,對問題有突破性的思考。幽默成趣,最重要的是平時對知識的全面積累。面對一次不可能的騎行呢?我們需要準備些什么?需要具備哪些不可或缺的東西?從無到有的創造,這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這一刻,自行車不僅僅是騎行工具,更是一個平臺,是探索外界的得力助手。
興文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勇敢正直的女記者初瑞兒為查明8年前表姐精神失常的原因,進入表姐就職過的雜志社工作。當晚在雷雨中發現一名嗜睡不醒的年輕男子,之后幾次偶遇,都令她以為此人是江湖騙子。年輕男子易衡正是在8年前為救她而成為植物人,從此沉睡8年。在最新醫學實驗下,意識得以離體,來到了初瑞兒身邊。靈魂出竅的易衡擁有很多異能,他動用潛能與她開始了對舊事的徹底清查,發現疑云重重,危機四伏。兩人情愫漸濃,卻因初瑞兒在感情方面的遲鈍而使相處變得妙趣橫生。就當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兩人終于明晰心意的時候,意外接連發生。
黃翊 ·現當代隨筆 ·21.1萬字
梁衡在文學創作方面獨樹一幟,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本套裝為梁衡散文精選集,包括《山川如我》《大有大無》《追尋那遙遠的美麗》和《何處是鄉愁》四冊。
梁衡 ·現當代隨筆 ·42.4萬字
書稿是個人隨筆集,分“生態之光”“歲月如歌”“人生百味”“靜夜沉思”“筆端流云”“一吐為快”等六個板塊,涉及人與自然、世俗生活和人生感悟等諸多主題。文章內容健康,情感樸實,時而懷舊抒情,時而針砭時弊,作者在細膩表達的同時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滕業龍 ·現當代隨筆 ·21.7萬字
晚明小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本書深入探討了晚明小品的文學傳統、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體創造等方面,勾勒出其發展線索、思想情趣與藝術形態上的特點以及在古代散文與現代散文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歷史地位,實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長處與弊端,客觀地評判晚明小品的價值。同時從晚明小品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及海外的接受情況,考察其歷史影響。作者把歷史考察和理論分析結合起來,從個案分析逐步上升到總體的理論概括。作者頗重藝術感受,筆下常蘊詩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遙之趣。本書是晚明小品研究領域的代表作,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與現代文學史都有參考價值。
吳承學 ·現當代隨筆 ·30.8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史可以看作中國文學面對西方挑戰而展開的一段歷史,它并不是在世界的現代性進程之外的“他者”,但確實也有著其自身的顯著特點。在世界范圍內的后現代論域,與后現代同時代的現代性處于一種“無法終結”的狀態,具體到中國,現代性尤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本書試圖揭示出當代中國文學尋求自身道路的那種精神狀態,集中了陳曉明教授近年來一直關注的主題,即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共通性和差異性、中國文學創造性融會的文學傳統經驗與現代主義的關系、某些激進探索對漢語小說邊界的拓展,探討那些指向開創、拓展和越界的新的文學經驗,如何體現了文學的當代性,體現了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
陳曉明 ·現當代隨筆 ·40萬字
本書收錄了韓南教授所撰有關中國古典及現代小說的經典論文14篇,可為我們研究的借鏡。
韓南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中國當代文學和作家一直在努力走向世界。本書收錄了莫言、余華、張煒、閻連科、蘇童、格非、李洱、畢飛宇、阿來、西川、歐陽江河、王家新、陳思和等人在歐美、日本等地的演講。這些演講,既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對外展示,也是面對他者的自我反思,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另一番面貌,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本書收入了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在海外的演講五篇。
張清華 ·現當代隨筆 ·25.1萬字
作者近年來集中于文本細讀理論與實踐,發表了大量文章,本書選取他在小說、古詩、新詩、散文鑒賞方面的精彩篇章,包括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孔乙己》、《祝福》、《下江陵》、前后《赤壁賦》、《再別康橋》、《死水》、《記念劉和珍君》、《聽聽那冷雨》等代表作品的賞析,在本土理論的框架下,回到文學文本自身,嘗試“審美閱讀”。
孫紹振 ·現當代隨筆 ·28萬字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隋唐五代宋遼金元(第3版)》原為我社出版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國家開放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此書將與我社2016年修訂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綱》配套使用。本書全套分為三冊:上冊“先秦兩漢魏晉部分”;中冊“隋唐五代宋遼金元部分”;下冊“元(續)明清部分”。本冊收錄了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時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特別收錄了其他選本忽視的作家作品,比如西昆體代表作家楊億的《淚》等等。注釋立足于疏通文字,盡可能簡明扼要;有的地方則選列幾種說法,供參考。對作家的生平事跡僅作簡略介紹,一般采用通行的觀點。
謝孟 ·現當代隨筆 ·26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的隨筆集,體現了作者對法治建設的隨想和感悟。作者用其樸實、綿密的文字,分別講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論、法治實踐、立法制度、司法實踐、法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和觀點。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為推動立法、司法前進的積極努力,以人為本的鮮明立場態度,讓你感受到一位主張改革又不失穩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兒的法學學者鮮活的思想脈動。第二版對原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的篇章,對過時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文的再認:章太炎文論初探》結合歷史文化語境,集中考察辛亥革命時期章氏文論和文學思想,闡釋其潛在的革命性內涵,探討章氏基于語文現代性推進文化重建的思路及其價值,并由此初步發掘章氏文論與五四文學革命之間的內存聯系。作為現代思想家,章太炎的文論自成體系,涌動著求真存質的、理性的、革命的激情,又表現出試圖平抑現代求真和近世通俗之間的緊張,在辛亥時期及五四時期發揮著獨到而深刻的影響。
陳雪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理論(1978-2008)》主要內容:新時期中國文學理論經歷了三十年的巨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活躍、多元、繁復。《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以史論縱橫的兩條線索,以現實變化為基礎,以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為軸心,全面闡述了三十年來文學理論的進展和成果,分析三十年來文學理論的走勢與變遷,既勾勒出大致的發展脈絡,又查檢出它所面臨的諸種挑戰,深入探究了文學理論“為什么發展”、“如何發展”、“怎樣看待現實中的發展”等一些深層次問題。
董學文 ·現當代隨筆 ·34.5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主潮》描繪了自1942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主導潮流的形成的變革歷程,力圖闡釋現代性激進化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形成的互動關系;在政治與審美的緊張關系中去呈現中國當代文學艱苦卓絕的自我創造;揭示80年代改革開放促使中國文學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思潮發生的深刻變化;呈現90年代以來的文學創新流向與多元化的錯綜格局。《中國當代文學主潮》視野開闊,以論帶史而富有整體氣勢,語言清峻而犀利,展現出一種嶄新的文學史風格。
陳曉明 ·現當代隨筆 ·46.8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隨筆集第四本,分為“法治的一般理論”“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法治的實踐”“法學教育”“人生感悟”六個部分,作者用樸實而積極人文關懷的文筆講述了自己從事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數十年來的感悟,既有對法制建設的暢想和期許,也有對法學教育的關注和展望,深刻展現了一代法律人的學術素養和人文情懷。正如作者所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有太多的法治故事需要我們去捕捉、去觀察、去思索,這部隨筆集是作者從中提煉的一小部分,而這些平凡的故事記錄了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遺珠偶拾:中國現代文學史札記》內容包括:“人心必有所馮依……”——關于現代文學的傳統、吳汝綸序嚴譯《天演論》、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之評論、看章太炎如何罵人、吳稚暉的“瞎嚼蛆”、章士釗的邏輯文、梁啟超的腰子陳獨秀的強硬邏輯、重讀《嘗試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魯迅。
郜元寶 ·現當代隨筆 ·31.8萬字
《人生的節氣》以《人生的節氣》為題,套用二十四節氣的成數,寄托古今之變中人生不變的喜與憂。時空的流轉無窮無盡,便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亙古感嘆,而短暫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復,也有獨一無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這恒與變的裂隙中。平凡的點滴見聞,也能積累成閱歷。生活便是由無數瑣碎的細節構成,即使是遠行客,隨手采集路邊的草花,也不失為值得慶幸的紀念。人生的可愛之處,就是經常會有一些小的感動。
季紅真 ·現當代隨筆 ·27.3萬字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的意圖是較全面考察現代文學傳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滲透影響,強調在當代價值重建中“新傳統”(相對古代的“大傳統”而言)的意義。重點有兩個,一是歷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學傳統如何在不斷的闡釋中被選擇、沉淀、釋放和延傳;二是分析當代文壇中“現在”與“傳統”的對話。
溫儒敏 ·現當代隨筆 ·2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