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吉狄馬加文集》之詩歌卷《彝人之歌》,收錄詩歌三百余首,都是作者以故鄉彝族的人、物、風俗等為主題創作的詩歌精品,比如彝族人鮮明的古銅色肌膚、彝族人最喜歡的黑黃紅三色、彝族特有的瓦板屋、大涼山、瀘沽湖、朵洛荷舞等等,意蘊深刻,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吉狄馬加 ·現當代詩 ·4.7萬字
《不隨時光消逝的美:唐宋詞名作析評》選錄了唐、五代及兩宋優秀詞作共二百四十余闋,闕闋煉字遣詞,搖曳跌宕,或豪放或婉約,各盡其美,各臻其盛。校注、析評部分由一代詞學家、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弘治先生完成。陳弘治先生專攻詩詞,胸有丘壑,妙筆生花。他筆觸下的每一闕詞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讀陳先生的唐宋詞析評《不隨時光消逝的美:唐宋詞名作析評》,不僅在于欣賞詞的格律和藝術之美、感受詞面背后特定時代的家國情懷,更在于筆鋒處對個體的生命關照。讓人極易沉淀于喧囂繁雜的日常瑣事之外,一杯清茶一闋好詞間,灌溉自身的精神之花。
陳弘治 ·現當代詩 ·19.6萬字
《熊召政詩選集:南歌》是中國當代詩人熊召政的一部詩選集,共收詩歌160則,包括《檳榔樹下的少女》、《這時候在山路上走》、《陽光下,竹笛吹響了》、《背水的戰士下山來了》、《端午節看龍舟競渡》、《每天,都是他起得早》等,分別輯錄于“在深山”、“瘠地上的櫻桃”、“為少女而歌”、“南歌”當中。
熊召政 ·現當代詩 ·3.7萬字
本書是一組對話式的童詩組詩,它起源于詩人藍藍回望童年和故鄉時,“對時間流逝的悲傷和詩歌的信賴”。全詩由62首組詩組成,以“我”和“毛毛”兩個女孩男孩的視角,串聯起如風如花般的鄉野少年相伴成長的點點滴滴。這里有一往無前的天真無邪,有貼近大地的質樸生活,有童真童趣的游戲精神,更有小小的心靈對世界的好奇、對生命中苦難的共情、對離別和死亡的傷痛。這組作品,將童年、兒童放在了更廣闊的歷史與人生舞臺,是一部詩歌寫就的童年之書、時間之書、愛之書。
藍藍 ·現當代詩 ·1.4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在我社出版的第四部詩詞集。其題材寬泛,表現手法新穎多樣,有描寫中國殘聯建立、發展的詩篇,有謳歌舉辦奧運會、殘奧會、特奧會、世博會等這類新事物的詩句,也有對祖國秀美山川的描繪與贊美,還有對同事和親友的述懷及對生活、生命的感悟與思考。其中不乏對時事、歷史、地理和人文的感懷、詠嘆、托志的精彩篇章。由于作者長期在殘聯系統工作,他的詩詞在傳播人道主義、愛國主義,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方面,展現出正能量,給人以鼓舞,激勵人們積極向上向善。
王智鈞 ·現當代詩 ·14.7萬字
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文》由專業人士從徐志摩的詩文中選取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分為詩歌和散文兩部分。
徐志摩 ·現當代詩 ·14.9萬字
《大山里的小詩人》是由公益組織“是光詩歌”發起,果麥文化編輯制作的鄉村兒童配圖詩集,全書共收錄了120首兒童手抄詩,配有73幅隨書插畫,由來自世界各地的31位畫家分工完成。詩集中的作品,均出自7~15歲的留守兒童或鄉村兒童。這些作品有些字字感人、惹人落淚,表達了孩子對父母家人的思念和愛;有些古靈精怪、天馬行空,表現了孩子眼中充滿童趣的世界。“是光詩歌”的故事在《人民日報》、央視網等眾多媒體的推薦下,已逐漸被更多人了解、熟悉。相信這本書中的詩歌可以喚起人心中最純粹、最原始的感動,同時也能呼吁更多人關注鄉村兒童的情感世界。
“是光”的孩子們著 果麥編 ·現當代詩 ·3054字
《歐陽江河的詩》為“藍星詩庫”系列叢書,重新推出一套典藏版。作為詩人,歐陽江河的詩歌寫作強調思辨上的奇崛復雜及語言上的異質混成,強調個人經驗與公共現實的深度聯系。由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精選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代表作品,本書收入其詩作包括:短詩《手槍》《計劃經濟時代的愛情》《天人無淚》《霍金花園》等,組詩《玻璃工廠》《最后的幻象》《關于市場經濟的虛構筆記》《黃山谷的豹》等。歐陽江河是一位具有超級語言能力的詩人。他深刻地感受著時代場景的復雜變化,又把這種變化抽離為一個個關鍵語詞,通過語義的重新編碼,使之在悖反、歸謬、吊詭的邏輯演繹和修辭游戲中,猶如一座回廊曲折的鏡宮,呈現出似是而非、光怪陸離的幻影。他的詩作為當代詩歌史獻上了不可復制的玄學敘事范本,內在地啟動了少數優秀詩人通向語言高級機密腹地的寫作。
歐陽江河 ·現當代詩 ·7.6萬字
《從梭磨河出發》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的詩歌集,收錄了包括《風暴遠去》《這時是夜》《群山,或者關于我自己的頌詞》《靈魂之舞》等風格鮮明,意象高雅的作品。這些詩歌通過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敘事展現了遼闊寂靜的高原生活,以質樸真摯的筆觸抒發了阿來對祖祖輩輩世代生活的土壤以及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本書是迄今為止收錄詩歌數量最多的阿來詩集,其中第一輯的內容是作者1991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梭磨河》,第二輯與第三輯選自2016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阿來的詩》,在此基礎上第四輯增加收錄了阿來早年發表在地方雜志、民族詩選等讀物上的的作品。
阿來 ·現當代詩 ·3.6萬字
《清歡淺笑:甄選集》是史水漢結集出版的第三部詩集,是一部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的詩集。詩集收錄了其近年來創作的現代詩與古體詩詞,共計近300首。全書分為“今·現代詩”“古·詩詞”兩大篇章,以多元的視角捕捉生活中的細微感動,既有對自然草木、人間煙火的細膩觀察,也有對時光流逝、生命哲思的深沉叩問。現代詩篇章,聚焦現代生活體驗,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時代剪影,以意象化的表達傳遞情感的交織。詩作風格自由靈動,兼具先鋒性與抒情性,展現了都市人在快節奏生活中的情感褶皺與心靈獨白。古詩詞篇章,延續傳統詩詞格律,融入現代情感內核,以古典意象承載現代愁思,實現了對古體詩詞的創新性繼承。
史水漢 ·現當代詩 ·3萬字
《東方的魔術》是梁平、李曙光、曾從欽主編的一本五糧液文化品牌類詩集。本書共收錄了著名詩人葉延濱、梁平、雷平陽、胡弦、林莽等人創作的百余首詩作,詩集從釀造技法、詩酒淵源、品酒詠嘆等多重角度分析與解構五糧液的文化脈絡。自酒產生伊始,中華民族在釀造并享用酒之醇美的同時,也在創造和享受著酒文化的雋永與絢爛:酒后的直抒胸臆,酒后的吟賞煙霞,酒后的放浪不羈,酒后的低回婉轉,多重演繹賦予酒多重的性格。因而,本書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以起到宣傳民族品牌、保護好文化遺產、傳承好優秀文化基因的作用和功效。
梁平等主編 ·現當代詩 ·2.1萬字
這是一本詩詞集。筆者以一個藝術院校教師的視角,以一個舞者的心境,將所發現的美,將所經歷的事情,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抒發了對祖國的愛,對自然界的感觸,對生活的思考,對工作的態度,對人生的探究,對美好的展望。每首詩歌都浸潤著詩人對生活的敬意,對真實與美好的推崇。
劉廈靜 ·現當代詩 ·2.3萬字
《望舒詩稿》1937年上海雜志公司出版社出版,是戴望舒詩稿作品集,附錄有詩論零札和法文詩六章。著名的《雨巷》《我的記憶》都收錄在這部詩集中。戴望舒受西方象征主義的影響,詩歌以憂郁情思為基點,詩中所蘊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現代無可奈何的哀傷,他用親切的日常話語的調子,把傳統詩歌的意象和現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在一起,將現代人的愁苦情緒含蓄的表達出來,情感精致,筆觸細膩。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為其風格獨特,他被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
戴望舒 ·現當代詩 ·1.8萬字
《詩經》中的動植物充滿了象征蘊意,它們是詩的一部分,其象征意義、比興效果,使詩意大增、意境豐滿。如果沒有這些生靈,沒有了感知的對象,就缺乏靈感,就難以產生詩歌。本書詳細介紹了《詩經》中的114種動物和137種植物,作者從訓詁學入手,借助現代生物學知識,對每種生物精心考訂,力求做到名稱的古今溝通、中外溝通,以真實可靠的圖像展現風采,并介紹了相關的人文趣事,使讀者既能理解、欣賞詩的優美,又能從生物學的視角去認識這些生靈,感受它們帶來的比興效果。
高明乾 王鳳產 毛雪飛 ·現當代詩 ·35.1萬字
在中國當代詩歌發展史上,后起詩人群體的流派與文學史命名一直是一個饒有趣味的詩歌現象。自“朦朧詩群體”的流派命名在詩壇獲得約定俗成的認可與流布以來,“第三代詩人”、“后朦朧詩群體”、“知識分子詩人”、“民間詩人”、“60后詩人”(也經常被稱為“中間代詩人”)、“70后詩人”、“80后詩人”、“90后詩人”等詩歌群體的流派與代際命名,便陸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臧思佳 ·現當代詩 ·2萬字
《重振中華詩魂》由中國社科院秋韻詩社詩友們學習、研究我國傳統詩詞和歷代名家詩論中,以新的視角、新的認識撰寫的部分文章匯集而成。寫作時間前后相隔較長,可以說,是經過長期醞釀、逐步積累起來的集體性的學術成果。文集共選入19位作者的42篇文章,內容較為廣泛,包括對傳統詩詞的研究論述、詩詞的評介與賞析、個人學習創作的心得體會、對傳承創新的探討以及對當下詩壇熱點問題的爭鳴等等。
孫景超 秦麒明 梁星彭 ·現當代詩 ·23.7萬字
如果這個世界不再有詩歌,詩人的心花便會枯萎;如果沒有詩歌,詩人便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曾擁有。本詩集中的每首詩,都是詩人自己傾聽自己,自己描繪自己,用意志幻化出的一朵朵云。
許榆楓 ·現當代詩 ·2萬字
《明代復古的眾聲與別調》,余來明撰。是書意在改變現明詩研究以作家作品為主體、按時代展開的敘述方式和研究思路,通過對明詩演進歷程的總體把握,發掘明代詩歌演變背后的歷史軌跡。作者力圖突破以往以作家、流派的排比建構明代詩史的結構,在歷史演變的進程中把握明代詩歌創作風尚的變化,詩壇的興衰,詩人群體的流動,詩歌理論的轉換,將明代詩史作為一個動態的歷史對象加以考察,由此厘清明代詩史流變的歷史過程。通過對作家作品、理論主張、交游唱和、群體活動等與明代詩歌相關的各個層面加以剖析,以展現一個立體、豐富的明代詩史圖像。
余來明 ·現當代詩 ·25.7萬字
白鴿的散文詩集《震柳》系“陽光書庫·塞上散文詩叢”之一,以散文詩的形式,有作家對海原大地震的紀實性描寫,也有對那場百年前慘絕人寰的大地震的客觀描述,還有對大震后人文價值的探索。
田玉珍 ·現當代詩 ·6.2萬字
清詞之盛,號稱中興。本書對首開詞風轉變的云間詞派代表人物陳子龍、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詞壇巨擘納蘭性德、常州詞派領袖張惠言這四位巨子在清詞發展史上的地位及價值,作了深入的探究,并借以展示了清代詞苑的繁盛景象。
葉嘉瑩 ·現當代詩 ·2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