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探討了元代儒學學派與詩文流派之間的互動關系。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總論部分,對南宋金元時期學術變遷與派別分化、學術與詩文的聯動、理學門派傳承與詩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觀性論述;同時重點考察了許衡與元代中州文派、劉因與元代北方文派、許謙與元代金華文派、李齊賢與元代高麗文派等的儒學承傳和文學創作。下編為考證部分,匯輯了元代高麗士人李齊賢研究資料,并考撰了“元代中朝(韓)越日間文學活動編年”。
羅海燕 ·現當代詩 ·21.8萬字
《百年中國新詩史略》共十章,前八章把20世紀的中國新詩發展分為八個十年(20-90年代)進行描述分析,后兩章分別為理論和史料梳理?!栋倌曛袊略娛仿浴返奶厥庵幵谟?,各章都是由對該領域擅長的學者獨立撰寫。自總序開始,各部分作者依次為謝冕、姜濤、孫玉石、吳曉東、洪子誠、程光煒、王光明、張桃洲、吳思敬、劉福春。他們各自的思路和風格不同,進入問題的角度不同,有的甚至相互沖突,但整體上形成了一部堪稱完美的新詩史“合唱”。
謝冕 ·現當代詩 ·27萬字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主要內容是唐詩宋詞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杰出代表,標志著詩和詞這兩種詩歌樣式的全盛時期。《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截取中國三千年詩歌史上瑰麗輝煌的唐詩宋詞為代表,通過對其自身發展演變的描摹,對其詩歌潮流嬗變的分析,并結合對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杰出詩人詞人作品的分析,全面展示了唐詩宋詞的風貌與流變。本次出版修訂版,糾正了首版的錯誤,并增加了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尤其對詩詞文本的闡釋更加細致、深入,更具閱讀吸引力。
葛曉音 ·現當代詩 ·25.1萬字
該書將唐詩序視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采用綜合論述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詩序的文學史意義、對文學理論的貢獻及文化意蘊導向方面加以清理論述,為唐代文學特別是唐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能引起人們對詩序的重視,頗利于唐詩研究的深入發展。該書體現出作者扎實的文獻功底、清晰的分類思路和較高的宏觀把握能力,及較高的抽象分析能力。本書運用考證分析與詩文交叉研究的方法,首次對唐代詩序進行全面考察,對王勃、陳子昂、陶翰、李華、皮日休等人的詩序首次進行全面研究。
吳振華 ·現當代詩 ·41.6萬字
五千年的中國文學,猶如綿延之群山,在唐宋時期奇峰突起,形成唐詩、宋詞兩座高峰。因為它們的成就,中國才當之無愧地被譽為“詩國”,詩詞才成為中國文學輝煌的部分,唐詩、宋詞加《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可以“頡頏西域”的主要資本?!短扑卧娫~鑒賞》對唐宋詩詞進行鑒賞,可供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之用,也可作為大學語文的教材。
王步高 ·現當代詩 ·26.6萬字
本書以情性本位觀念為統領,緊扣《人間詞話》詮釋的中國文學特性這一問題,從情性是中國文學的本體,人生藝術化境界即成就中國文學特性的主體精神條件,內在情性的客觀化即詩性話語結構,道藝為一即中國文學藝術的至境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共分五章,依據《人間詞話》“境界”的內涵,采取總—分—總的結構,即第一章闡述王國維對中國傳統情性本體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全書的基礎,是總;第二、三、四章是從文學主體和文學文本兩個角度在情性本體論基礎上對《人間詞話》總結的中國文學特性的闡述展開,是分;最后一章是前四章的綜合提升,闡述文學藝術在本真的情性、文學的詩性話語和審美化的人生境界三者做最純粹、最完美的融合后達志的最高藝術境界——“道藝為一”之境,是總。
霍俊國 ·現當代詩 ·22.1萬字
本書的研究重點是現代漢語詩歌“詞的歧義性”問題。以現代漢詩語言中的“詞”為立足點,以漢語詩歌話語范式的古今轉變為研究起點,以古典漢詩和現代漢詩的差異性為大前提,以古典漢詩為參照系,以現代漢詩的實存為研究落腳點,在詩學觀念闡述和詩歌文本細讀相結合基礎上,從縱向(史和變)與橫向(具體詩歌文本)兩個向度,宏觀和微觀雙重維度,由現代漢詩的“詞”入手,系統論述了“詞的歧義性”的內涵、特質、功能、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成原因、運作機制、表意策略、意義及影響。
范云晶 ·現當代詩 ·23萬字
本書是《南開詩學》第三輯,分“詩潮透視”“詩學與佛學”“詩人解讀”“比較詩學”“詩學文獻”五個欄目,論題涉及百年新詩流變、中國古代詩學、中西詩學比較、詩學與佛學的聯系等多個方面。既發掘20世紀的中國先鋒詩歌和邊緣生存狀態的聯系,又深入詩歌現場對其相關特質等展開論述;既闡述“本性情而發”的詩學追求及禪心與詩思互通的詩作,又關注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比較和現代詩人對象征主義的接受。
羅振亞 孫克強主編 ·現當代詩 ·22.8萬字
《中國現代詩學叢論》內容簡介:20世紀30年代被認為是中國新詩發展的“黃金時代”?!吨袊F代詩學叢論》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這一時期現代派詩潮的發生和蛻變、外國詩潮及傳統詩歌的藝術聯系,對林庚、廢名、何其芳等作了深入討論。第二部分以歷史縱橫的敘述方式,回顧30年新詩發展的進程并進行反思。第三部分對多位詩人的寫作進行探索論析,揭示其藝術個性和詩學思想。
孫玉石 ·現當代詩 ·45.3萬字
為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新平先生歷經三年多,以詩歌形式創作《華夏史詩》,深情謳歌了五千年華夏歷史。這是一部全面記述中國歷史的長篇抒情敘事詩,計13700行、225532字。它以華夏歷史的發展脈絡為依據,以詩歌的語言和故事性的情節展示了五千年來華夏歷史的風云變化,體現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歷史、思考歷史的方式。它對于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和燦爛文化,以尊重歷史為原則,用富有激情的詩歌語言進行形象描述。它俯瞰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歌頌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描述了中華民族頑強抗爭的奮斗歷程,弘揚了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
王新平 ·現當代詩 ·23.2萬字
本書為古典詩詞集,共計有詩詞386首,其中詩241首,詞145首。本書詩詞除五六首古風之外,均為格律詩和詞,格律和用韻嚴格。詩的體裁涉及七律、七絕、五律、五絕和入律古風等。詞包括小令、中調和長調詞,所用詞牌64個。本詩詞集多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的贊美吟詠以及對世事變遷、歲月蹉跎的慨嘆。其中,1~43首寫于作者青年時期,44~386首為退休后所作,時間跨度近五十年。作品中既有狀物詠史之篇,亦多感時傷懷之作,風格大體屬婉約一脈。本詩詞集宜于愛好古典詩詞的人士休閑瀏覽。
石恒濟 ·現當代詩 ·29.8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先秦卷》立足于新世紀,全面反思了20世紀先秦詩歌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全書分為五個時間段,即20世紀前20年、20世紀20年代、20世紀中葉之前20年、20世紀中葉之后20年、20世紀后20年,詳細分析了每個時段先秦詩歌研究的主要特點和學術成就。對于進一步研究先秦詩歌具有借鑒意義。
左東嶺主編 李炳海著 ·現當代詩 ·2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