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選取了70篇小學生必讀的小古文,按照內容分為成語典故、寓言故事、神話傳說、幽默笑話、文人雅士、動物趣聞、智慧少年、機敏巧妙、誠實守信、清正廉潔、勤奮刻苦、勵志修身等。為了激發興趣,降低閱讀的難度,設置了“注釋”“大意”“簡說”等欄目,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每則故事設計了若干“做一做”練習,同學們可以小試身手,用以檢查閱讀的效果和古文閱讀的能力。
楊吉元主編 ·古詩詞 ·4.5萬字
該作品收錄402首七絕、71首七律、254首詞、161首曲,共計888首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曾經在不同的刊物上發表過,有的是第一次面世。集中所收詩作題材廣泛開闊,風格清新自然。祖國的山川大地、家鄉的風土人情、世間的親情友誼等等,在作者的胸中都可以萌發為勃勃的詩情,華麗綻放。同時集中部分作品也對當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予以了尖銳的批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是他創作的主調。全書處處均可見出作者的赤誠詩心。
高杰偉 ·古詩詞 ·5萬字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杜甫一生創作的詩歌保存下來的共一千四百馀首,其中讀書游歷時期保留下來的作品較少,是他創作的準備期。困守長安時期他的生活和思想發生很大變化,創作逐步走向成熟。安史之亂中,杜甫創作了大量直接記錄時代變化和個人命運的作品,奠定了杜詩“詩史”性創作的基本面貌。成都和夔州生活時期,杜詩的創作數量最多,題材、風格日趨多樣豐富。杜甫的詩歌由于其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方面的典范意義,自宋代以來就廣受各層次讀者的歡迎,也引起注釋家和研究者的極大興趣。他的許多選注本都曾在普通讀者中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本書的編選,就參酌清人及近代的選注本,選目力求包括杜甫最廣為傳誦、最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釋較簡,但也力求穩妥可據,對讀者理解原作有所幫助。
謝思煒評注 ·古詩詞 ·10.7萬字
古典辭賦一如古老的情書,至美、深邃、感傷;猶如一個王朝的情感庫藏,美得不可言說,情至酣處,濃烈得讓人不忍回眸。張愛玲曾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到底還能讀懂《紅樓夢》。”我們也是幸福的,到底還能讀讀這些經典辭賦。提筆吟詠,細品個中滋味,辭賦里的帝王情、酒仙樂、盛世歌、離愁曲、相思意、懷古情便溢滿胸口,幾番言辭裁成一尺華美,三寸憂傷,織成那年夜未央。回頭望,雖一切已成往事,但這些花一般的文字,如光陰里的故事,訴說著別樣的風情,教人在久遠的時光隧道中,揮手致意,不忍離去。
姜波 ·古詩詞 ·10.3萬字
“李蕾講經典”主講人新作,以十首詩詞,講透王維、李商隱、李煜、李清照與辛棄疾。本書精選五位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王維、李商隱、李煜、李清照與辛棄疾,用“生平”為線索,擇“名句”做串聯,以詩做履,將詩詞解讀和詩人生平相結合,解析作品中的文學內涵和情感底蘊,體悟古詩詞的意象與文字之美,在字里行間回望中國人的傳統情感表達和審美意蘊。日月若流,詩卷依舊。
李蕾 ·古詩詞 ·7.2萬字
金元時期涌現了元好問等優秀詩人,尤其“有元一代,作者云興”(《四庫全書總目》),有所謂“元詩四大家”(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而且出現了許多擅長詩文的少數民族作家(貫云石、薩都剌、馬祖常、丁鶴年等)。此一時期的詩歌對明代詩歌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機部分。本書遴選金詩近百首、元詩近三百首,加以詳實的注釋,作者有詳細的小傳,對讀者學習和欣賞金元時期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裨益。
鄧紹基選注 ·古詩詞 ·14.3萬字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他是宋代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本書精選了歐陽修的經典詩詞作品,并對其生平進行梳理,帶領讀者領略一代文壇領袖的作品魅力。
何薇 隋忠靜 ·古詩詞 ·4萬字
謝思煒,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白居易集綜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唐宋詩學論集》(商務印書館,2003年)、《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白居易文集校注》(中華書局,2011年)等。《唐詩與唐史論集》收入作者近十余年來與唐代詩歌和唐代歷史有關的研究論文。作者在完成杜甫、白居易兩位唐代重要詩人文集的校注工作中,圍繞其中若干疑難問題展開調查。論文涉及杜甫、白居易等人作品的詩體形式、詩歌語言、詩學思想,對詩歌或詩人活動所涉及的某些歷史事件的調查,對其中一些關鍵線索的揭示,以及文獻方面的考釋。
謝思煒 ·古詩詞 ·14.5萬字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官至陜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有《大復集》。其詩作今留存有1600多首,取法漢唐,充實豐富。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亦有怡情山水之作,適性任真。茲編多選取其藝術性強、能體現其創作主張、能反映其生平重要交往活動的詩作,注釋以疏通詞句、講明事典和闡發詩藝為主,簡明嚴謹,扼要易解。
饒龍隼 ·古詩詞 ·17.8萬字
俞陛云幼承家學,在文學上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于詩詞。為給家中孩童講授詩詞,俞陛云從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詩詞名篇中精選部分篇目,細細品講詩詞的韻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領孩子在閱讀、背誦詩詞之余,品味詩詞中優美協調的韻律,淡雅流麗的語言,清雋高潔的品格,至純至真、如夢如幻的意境。
俞陛云 ·古詩詞 ·6.8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目前市面上《唐詩三百首》的各種整理本很多,本書是由我社編輯部的相關專家完成整理工作的,調整了體例編次,增加了準確而簡潔的注釋文字,此外還增加了詩人小傳,整體比較適合大眾閱讀。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釋 ·古詩詞 ·7.1萬字
秦觀,字少游,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學生。他擅長寫柔婉清麗的歌詞,得“詞家正音”。他的詩歌并不如他的詞那么出名,以詞為詩的寫法往往為批評家所詬病,但仍值得一讀。趙埜均,男,1984年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曾任臺灣大學宋詞協會會長,北京大學北社社員,中國銘社社員,曾獲2016年京津冀高校詩詞大賽詞部第二名。
趙埜均 ·古詩詞 ·14.5萬字
這套叢書一共十八本,從香、酒、琴、棋、劍、塵、月、竹、杖、花、石、雪、僧、美人、山水、書史、金石這十八個方面將古詩詞集結成冊。分類思路來自明代陸紹珩《小窗幽記》中的一句:“香令人幽,酒令人遠,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閑,劍令人俠,杖令人輕,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韻,石令人雋,雪令人曠,僧令人淡,蒲團令人野,美人令人憐,山水令人奇,書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本冊輯錄了約一百五十首與酒有關的中國古代經典詩詞。酒和文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緊緊聯系在一起,而他們的關于酒的詩歌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別具特色的一頁。本冊書中精選的名篇,帶你品味寫酒的詩的疏狂與雋永之美,感受中華詩酒文化的風流與韻致。
韓玉龍 ·古詩詞 ·2.1萬字
本書采用詩作原文附名師解析的結構,以中華書局《唐詩三百首(補注本)》為底本,參校相關總集、別集,將各位名師的講稿整理、潤色成書。同時,全書根據篇目內容,遴選主題相關的古代、近代名家畫作,作為配圖,讓讀者更直觀感受詩情、詩意,品味唐詩之美。
葉嘉瑩等講讀 ·古詩詞 ·19.9萬字
本書講述了不少古代文人在弈棋中領略到不同的人生境界,以圍棋為題材,在詩詞中寄托幽思,抒發胸臆。本書精選歷代與圍棋有關的優美詩詞等,配上編者的解讀,為讀者呈現古詩詞中不一樣的精彩。
孟祥靜編著 ·古詩詞 ·2.3萬字
本書分補詩人、補詩事、補詩評三個部分。補詩人部分,即《全宋詩》遺漏未收者。補詩事部分,即上述四書中,其中某一書已收詩人(或有未收),并有詩人小傳,但傳有內容遺漏者,特別有涉及詩人創作之有關情況者,補其“詩事”。補詩評部分,即上述四書中某一書(或幾書)已收(或有未收),并有較完整的傳或事,而缺乏對其詩歌風格、詩歌特征之評論者,則于理論上更有價值,對于全面、準確認識和把握詩人創作之風貌、其詩之淵流變化,不同詩人風格之比較,所屬流派之情況等等,都有特別重要之意義。則結合錢鐘書《補正》之精彩論述,一并標出,為“補詩評”。《全宋詩》出版以來,也不乏個別研究者發表相關論文進行輯補,但本書則是系統地進行了詩人、詩事、詩評的全面補闕,所補“詩人”、“詩事”、“詩評”皆為《全宋詩》所未收,本書共輯得補闕詩人129名;補闕詩事132則;補闕詩評192則,系統性與規模數量都是其他輯補者所不及的。補闕中還補充了不少新材料,必要時在補闕之后再加“按語”予以說明。此即為本書之特色與價值。
高志忠 張福勛編著 ·古詩詞 ·12.8萬字
精選九十七位元曲作家三百四十五首高度傳唱、經久不衰的元曲作品。又特別選取“元雜劇四大家”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十出代表劇目,附以完整故事梗概與經典唱段賞析。劇目覆蓋“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一覽中國古典文學的又一座高峰。
(元)馬致遠等 ·古詩詞 ·10.6萬字
六朝隱逸詩的勃興是中國詩學史上一件大事,它體現了一個群體共享的藝術追求,成為一種獨特的價值取向,對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構產生了強大的精神作用。本書探討了隱逸詩產生的淵源,對隱逸思想的各種表現形態做了分類研究;對六朝隱逸詩興起的成因進行了考察,注重對其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思想理論基礎進行分析研究,重點在社會思潮、文學集團、個人創作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討六朝各期隱逸詩的演變與發展情況。
高智 ·古詩詞 ·18.9萬字
本套叢書是以“建筑”“植物”“動物”“食物”“服飾”“色彩”為主題,選取有這些主題的詩歌,配上名物科普。借助詩詞,我們試圖穿透歷史的縫隙,將那些曾閃耀奪目的建筑、不知其名的物種、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中國傳統的色彩與服飾等,重新展現在眼前。本書從眾多古詩詞中精選出那些涉及植物題材的古詩詞,不僅配以詩歌注釋,還有相關的植物科普,以及手繪插圖等,讓讀者在感受詩意之美的同時,也能認識、了解不同的植物。
唐婷婷編著 ·古詩詞 ·5.8萬字
本書選取100首樂府詩,進行注釋與賞讀,賞析部分并非逐字逐詞的解讀,而是詩人情感和經歷的核心,以他們的詩作來注解他們的人生,以他們的人生來解讀他們的詩詞。
王光波 ·古詩詞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