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
會員

20世紀文學理論以形式主義為主流,從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義在文學理論領域雄霸了大半個世紀。俄國形式主義將語言形式的"陌生化"奉為文學之為文學的標準,將"文學性"歸結為不斷延續的語言形式創新問題,在當時為文學本質的本體論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評、結構主義文論、現象學文論、接受美學、解構主義文論等沿著這一理路激蕩而成百年文學理論的形式主義大潮。然而隨著198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興起,文化研究日漸擠占了文學研究的地盤,文學理論發生了從形式主義走向歷史主義的轉向,其表征就是新歷史主義、女性主義、后現代主義、后殖民主義、生態主義、審美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論的風靡一時。90年代以后,這些新潮理論又導致了國內文學理論的觀念、方法、路徑、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呈現出與舊時迥然不同的格局,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但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本書致力于對晚近文學理論從形式主義走向歷史主義的路徑進行勾勒,對于這一"向外轉"趨勢的深層機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為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文學理論的發展,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文學理論體系提供必要的學術參照,進而助推我國文學理論新的躍遷。

姚文放 ·文學理論 ·35.5萬字

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
會員

《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從中國文學史上的若干重要問題出發,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力圖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上探索和挖掘文學發展的真正動因和創作主旨,希望能從多種角度和更高層面,揭示和闡釋文學史發展不同階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學面貌和特點,進一步推動文學史研究的發展。全書共十九章,探討的重要問題有:屈原的心路歷程及其文化背景給《離騷》書寫所帶來的變化;楚宗廟祠堂壁畫與《九歌》的創作所構成的文學與圖像的關系,以及《九歌》與《天問》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史和諸神的體系,也成為早期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范例;戰國縱橫家與漢賦的起源;魏晉才性說與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論;士人的政治理想與《文心雕龍》的撰寫心態;盛唐的社會變化與詩歌演進;兵家思想與唐五代詩格中的“勢”論;宋初“四大書”編纂的宗旨與原因;慶歷黨爭與梅堯臣的詩歌創作;詩窮而后工的歷史考察;歐陽修的經學與文學;蘇軾儒道結合的思想與文學創作對自然的尊重;蘇軾烏臺詩案所涉作品批評新法實行中的弊端以及在熙、豐詩壇上的重要地位;北宋新舊黨爭與清真詞的創作;宋室南渡、文化紹興與三家《和清真詞》及《宋文鑒》編纂的文化史意義;辛棄疾南歸后心態的變化對詞風的影響;明清重要詩文選本與時代思潮的關系及文學經典化的過程。

鞏本棟 ·文學理論 ·39.3萬字

唐代教育與文學
會員

該書從唐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對唐代文人和文學產生切實影響的角度切入,認為唐代教育制度與政治環境、經濟狀況、書籍流通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唐代教育資源的社會化;尊圣崇儒作為唐代基本教育思想,在唐初、高宗武后、盛唐、晚唐不同時期對文人思想和文學創作所起作用各不相同;唐代經學教育有完整體系,官方經學教材《五經正義》的編纂使儒家經典作為語言和典故材料融入文人知識儲備庫從而進入了他們的文學創作。盛唐時期經學教育偏重《孝經》,強調倫理,這與此一時期雅正雄渾文學風格的形成不無關聯。安史亂后經學教育重心下移,由中央官學主導轉而為由私學中士人主導,這帶動了士人在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中主體意識的增強,從而使用以表達士人在社會思想領域探索的詩文中文與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唐代文學教育主要內容是類書、《文選》、詩格等,文學教育的具體活動就是依托于這些教育內容傳承文學知識和創作經驗,這使得在文學教育和學習方式上也體現出從閱讀積累到模仿熟練再到體會感悟的逐級提高過程。唐代文學教育的內容在唐人創作中留下了較為鮮明的印跡,在內容的借鑒、題材的取資、典故的吸納、對偶的采用方面最為明顯。

郭麗 ·文學理論 ·40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阳朔县| 鹤峰县| 盐津县| 五家渠市| 石柱| 内乡县| 黄浦区| 保德县| 翼城县| 潍坊市| 新化县| 天祝| 恩施市| 商南县| 云林县| 新蔡县| 昂仁县| 通辽市| 无为县| 新丰县| 黑水县| 沙河市| 防城港市| 留坝县| 上饶县| 隆德县| 山阴县| 沐川县| 合山市| 冷水江市| 平远县| 抚州市| 崇义县| 泰宁县| 高淳县| 乐清市| 岢岚县| 文山县| 沙洋县|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