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天沒有黑天空昏昏日光曚曚天色也不紅,房間里沒有灰塵窗戶沒有打開爐子也沒有關上餐桌已經布置好了。沒有辣椒有些鹽有更多的是雞肉更多的糖果。有菜花有蛋糕沒有蒸籠有黃油有土豆有黃瓜。沒有奶油有香蕉后邊還有奶油和橙色的混合物。所有的土豆都吃了那是已經烤好了的鴿子還留著水果吃完了另外還有一大淺碟。”本書創立了一種獨特的突破文法限制的寫作風格。作者摒棄了規范的標點符號使用方法;強調作品寫出印象,意欲將現代繪畫藝術理論用于文學寫作;突出重復的片斷的簡單的手法寫作,如作者最著名的名言“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即出自本書。
(美)格特魯德·斯泰因 ·文學理論 ·18.7萬字
短篇小說之“短”,不僅是體裁上的特點,更是一種藝術風格,蘊含著某種短篇小說能夠達到,而長篇小說無法匹敵的特質。只有短篇小說能達到自洽無隙、微妙雋永、無法增刪的完美,與長篇小說相比,短篇小說似乎更像一個謎。本書由26位英美當代新銳作家、創意寫作教師的創作談集合而成,聚焦于短篇小說寫作之謎——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有何本質區別?短篇小說的結構與形式為何重要?短篇小說的語言、情節與創作者的聲音有什么獨特之處?如何創作出一篇令人叫絕的短篇小說?不同創作者在創作時有不同的側重點,本書將帶我們穿梭、遨游、探究不同視角下短篇小說的奧秘,了解最先鋒、新銳的小說家最私密的寫作絕技。
(英)伊麗莎白·貝恩斯等 ·文學理論 ·14.3萬字
《價值的理由》是陳嘉映先生的思想隨筆集,分三輯:第一輯為2010年夏應徐曉之邀為《財新·新世紀》所寫的十二篇專欄文章,包括名篇《救黑熊重要嗎?》《哲人不王》等,此次有所修訂;第二輯是圍繞當時研究題目所寫的一些文章,部分后曾并入《何為良好生活》;第三輯演講、序與訪談
陳嘉映 ·文學理論 ·10.6萬字
本書的內容主體,是作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直到近年發表于國家級和省級重要報刊的現當代文學研究和評論文章。除此之外,還收編五六篇寫成于近兩三年未及發表的研究論文。本書內容分三輯。第一輯定名為“重審與厘定”,內容包括:一、現當代文學綜合研究。如對新時期小說思潮與流變的重新觀察,對新時期愛情小說嬗變特點的研究;二、重要作家作品研究。如對魯迅、余秋雨、張承志等作家小說和散文的研究。第二輯定名為“尺度的找尋”,內容重在通過文學作品的細致分析,探究現當代文學作品的寫作規律,重申現當代文學的批評標準。第三輯定名為“遴選與闡釋”,內容為地方性文學創作的個案研究。本書涉及的話題雖較為廣泛,但大多數篇目的內容指向比較集中,其一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流變的重新思考與觀察,其二是對現當代文學寫作規律的探詢和批評標準的重新厘定。
丁念保 ·文學理論 ·17.3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劉師培 ·文學理論 ·8.8萬字
本書是龍榆生先生在上海戲劇學院創作研究班上課時所用的講義。共有十講,前兩講主要講詞的起源和特征,第三講至第八講是關于此的音樂性論述,最后兩講則主要講詞的藝術手法和欣賞創作。正文之后,本書收錄了四篇龍榆生先生關于詞學的經典篇章,旨在使讀者在了解詞的基礎之上,了解到更豐富更深刻的知識。
龍榆生 ·文學理論 ·10.2萬字
魯迅 ·文學理論 ·12.6萬字
數學家、詩人蔡天新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童年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南方鄉村生活風貌。在一個物質和精神生活均十分貧瘠的年代,棋藝精湛、喜歡手繪地圖的“我”度過了孤寂而無助的童年。然而,好奇心和想象力終究在荒蕪的土壤里撒播下種子,并在作者成年后陪伴著他漫游四方。
蔡天新 ·文學理論 ·15.4萬字
文學史撰述與研究無可置疑地被人們視作文學研究領域最龐大的學科,但是,這門學科真正的狀況又如何呢?本書在學生聽課筆記的基礎上改寫而成,保留了課堂教學口語風格,以“正文+附錄”為體例,以文學的本質及其規律為邏輯,深入淺出,為讀者理解文學及其相關事物提供橋梁。
葛紅兵 ·文學理論 ·2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從敘事理論、文本、敘述者、視角四個方面介紹敘事與話語的關聯,下編則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借助話語分析的“慧眼”來闡釋好萊塢電影與中國形象的內在關聯,以及黑色幽默小說對現代性話語的嘲弄。本書適合對敘亊理論感興趣的初學者,也可作為文學理論學習的配套用書。
馬婷 ·文學理論 ·16.8萬字
凱瑟琳·安·波特是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流派南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國女性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本書選擇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說中的24篇和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進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語境下作者對這些女性人物性別身份的文學再現,全面探討了波特再現女性性別身份問題的廣闊性、復雜性、多樣性和個性化等特點。
呂惠 ·文學理論 ·16.4萬字
博爾赫斯的文學入門課、一幅美國文學演進的軌跡圖。《美國文學入門》是博爾赫斯和艾斯特爾·森博萊因·德托雷斯·都甘合寫作品,從乘坐“五月花”號的清教徒在東海岸登陸的那個早晨寫起,梳理了三個世紀里的美國文學歷史。這本書沒有止步于精神分析、社會歷史等編排線索,而是聽從于作品的召喚,穿插以別的大部頭作品沒有涉及的題目,比如偵探小說、科幻小說、西部文學和紅皮膚原住民獨特的詩歌,“勾畫出一幅美國文學演進的軌跡圖”。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艾斯特爾·森博萊茵·德托雷斯·都甘 ·文學理論 ·4.4萬字
《事象與事境:中國古典詩歌敘事傳統研究》一書從古典詩歌理論“泛事觀”為切入角度,拈出“事象”與“事境”兩個關鍵概念,作為探究詩歌敘事的立足點,嘗試摸索一條深入詩歌敘事傳統的可行路徑。具體來說,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致力于辨析古典詩學中與敘事相關的基本觀念及重要概念,挖掘并重塑其潛藏的理論體系。從“意境”到“事境”,從“意象”到“事象”作者勾勒了中國古典詩歌敘事傳統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以“切”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中編選取敘事性鮮明、有代表性的詩歌類型,如詠詩史、自傳詩、城市紀事詩等,考察敘事形態,揭明其借由敘事生成的詩境特色。下編側重于具體詩人、詩論家及特定事象的考察,既通過個案研究印證敘事分析的有效性,又借此呈現詩歌敘事的生動細節及藝術魅力。其中著重分析了陸游紀夢詩、楊萬里“誠齋體”、方東樹《昭昧詹言》等,通過個案研究證實“事象”“事境”分析方法的科學性,為中國古典詩歌敘事研究提供了可參考的案例。
周劍之 ·文學理論 ·17.8萬字
本書采用接受美學、解釋學等方法研究羅蘭·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羅蘭·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構成了他的四張面孔:20世紀80年代初的“形式主義者”,20世紀8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者,20世紀90年代的后結構主義者,21世紀的大眾文化批評家。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展現了中國當代文論發展史的一個側影。本書力求通過研究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為相關領域的學者借鑒西方文論提供參考性建議。
文玲 ·文學理論 ·15.8萬字
《教養相資:書院經費研究》從探尋書院經費與書院基本規制關系入手,梳理傳統書院經費籌措、使用、管理等有關問題,通過對鵝湖書院、敷陽書院等個案書院的剖析,總結傳統書院運行中經費問題的得與失,并以此觀照當代書院經費的籌措與管理,在此基礎上提出當代書院運營中有關經費的應對之道。
鄧洪波 張勁松 ·文學理論 ·12萬字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是十九世紀匈牙利著名革命愛國詩人,享譽世界詩壇。本書以全新視角展示詩人短暫的革命人生和在詩歌創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書由三部分組成,通過理論分析、闡述和點評,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再現了一位革命愛國主義詩人真實、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義上,裴多菲及其詩歌創作集中體現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藝術創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細膩的詩風著稱,極富藝術感染力,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
馮植生 ·文學理論 ·13.2萬字
中國新文學的現代性啟蒙發端于“晚清的醞釀”的啟蒙之路,隨著中國遭遇西方現代性而進入近代歷史階段,一批仁人志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開啟了推翻帝制、促進科學和民主的蓬勃發展的啟蒙之路。本書詳細介紹了了新文學現代性啟蒙的發端與發展,具體闡述了新文學創作的各種現代性實踐形態,并深入剖析了新文學批評的現代性實踐屬性。
趙凌河 張立群 李明明 ·文學理論 ·20萬字
圣誕節為何要掛槲寄生?洛基心如蛇蝎,化身為女子,殺死了夏日神巴德爾?《貝奧武甫》和《伊利亞特》的價值孰高孰低?《尼伯龍根之歌》是如何影響了瓦格納的創作?薩迦、史詩、挽歌、埃達……英格蘭的撒克遜文學、德意志文學和斯堪的納維亞文學都源自同一個根系——日耳曼尼亞。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阿根廷著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他與阿根廷作家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合作,將日耳曼中世紀文學介紹給讀者,將源自同一個根系的三種文學匯總成了一部珍貴的著作。博爾赫斯認為日耳曼可以視作風俗、語言、傳統和神話傳說都較為接近的多個部族的集合體,其地理意義遠不如民族意義。博爾赫斯對日耳曼古代文學有一份獨特的熱愛,他將幾乎隱沒于故紙堆里的史詩、詩歌、傳奇故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娓娓道來,仿佛一門由文學巨匠親授的珍貴文學課,帶領我們走近文學史里這個神秘的領地。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 ·文學理論 ·8.6萬字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按照11個專題分為11堂課。這11堂課詳細地介紹了敘語、泛論、詩部類說、楚辭余音、論伏生所傳《書》二十八篇之成分、早的傳疑文人、賈誼、儒林、五言詩之起源等知識,是青年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一本讀物。對中國上古至近代時期的文學史作了斷代研究,論及詩、史、文、論,對某些專題還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在宏觀上涉及文學史研究之方法論,頗具啟發之效。
傅斯年 ·文學理論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