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周立三院士是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農業區劃以及國情分析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科學工作者的楷模,是一代地理學宗師、杰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本書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周立三一生的科學研究為線索,抒寫了他以赤誠的愛國之心,無私地獻身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輝煌事跡,頌揚以周立三為代表的中國地理科技工作者血乳大地、科學報國的科學精神。
杜懷超 ·紀實文學 ·8.2萬字
私人函札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記錄,因為其私密性,往往較少顧忌,所以能夠透露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一種史料,它可以還原大量的歷史細節與隱微之處,重要函札甚至能重新書寫歷史敘事,在近年來尤其受到學界的重視。李瑞清為我國著名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鑒賞家,他與吳昌碩、曾熙、黃賓虹并稱“海上四妖”,又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也是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開拓者。本書收錄李瑞清致師友親朋書札二百余通,涉及近代史上大量著名人物,如端方、哈麐、康有為、梁鼎芬、張謇、柳詒征、沈曾植等,內容豐富,是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
肖鵬 曾迎三整理 ·紀實文學 ·8.1萬字
1945年6月,甫任中蘇文化協會研究委員會主任的郭沫若,應邀至蘇聯參觀訪問,歷時兩月有余。回國后,他把在蘇聯的見聞寫成《蘇聯紀行》一書,由上海中外出版社初版于1946年3月。后來,作者又將書中途經印度、伊朗的部分刪去,更名為《蘇聯五十天》,交由新中國書局于1949年8月重新出版。此次出版,即以此版為底本。
郭沫若 ·紀實文學 ·8.1萬字
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科學家王濤給出了他的答案。他胸懷祖國,用一生的堅守,為中國沙漠及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傲人的成就;為生活在沙漠邊緣、處于沙漠化及風沙侵害之中的人帶來希望。在王濤的世界里,只有沙漠的荒涼,沒有人生的荒涼,他不為名利,默默地在沙漠世界里戰斗,用汗水、淚水和血水,踐行了一位科學家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君子!
李春雷 李艷輝 ·紀實文學 ·8萬字
在上一本書中,作者旨在敘述人生悲喜,本書為其續篇,著眼于職場得失。某講師多次討薪連遭敷衍,乙方就只能是乙方?某公司代表面對一份“霸王條款”,簽或不簽,在公司內部都會受到指責?骨干員工要求大幅漲薪,這個薪該怎么去談?……憑借智慧和努力,書中許多問題在成為案件之前就得到了圓滿解決。本書作者從過往25年律師職業生涯中精心選取了25起職場糾紛,并毫無保留地道出了自己的所見與所悟,充滿哲思亦飽含溫情,這讓本書成了“現象級”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取材來源,也將讓本書成為千千萬萬個讀者的職場“避坑”指南。
(韓)曹祐誠 ·紀實文學 ·8萬字
這是一部與癌癥的抗爭手記。2013年“我”被確診為乳腺癌,2014年癌細胞肺轉移,醫生說“我”活不過兩年。原本平淡普通的生活被打破,命運拋來重重考驗。在多年求醫治療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幾經起伏,也曾多次瀕臨崩潰,但在親情、友情、愛情、病友情的陪伴和支撐下。如今,“我”有驚無險地活到了第七年,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依然懷揣著連綿不絕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會繼續努力健康地活下去。
簡池 ·紀實文學 ·8萬字
本書由長期關注“三農”問題、多次蹲點下姜的《人民日報》著名記者王慧敏(筆名勞罕)執筆,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長篇通訊《心無百姓莫為官——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為基礎,記錄了下姜村脫貧致富的振興之路,展現了黨員干部“心無百姓莫為官”的為民情懷,被列入中宣部2018年重點主題出版物。
勞罕 ·紀實文學 ·7.9萬字
“照護殺人”,一個自相矛盾的詞語,一種非同尋常的謀殺。犯罪者并非全受恨意驅使,相反,他們一直肩負著照護的重擔。在殺死至愛家人的那一刻,他或她,到底有過怎樣的掙扎?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承擔起照護家人的責任,應該如何面對?當身邊人陷入無法言說的照護困境,我們能做些什么?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圍繞“照護殺人”案件在日本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案件卷宗案發現場周邊走訪、與當事人對話以及相關人員的采訪,揭示了11樁照護殺人案件背后令人心酸的真相。這些案件聚焦于高齡者互相照護的“老老照護”、為照護而辭去工作的“離職照護”、最容易被忽略卻最痛苦的“初期照護”等照護難題,試圖找尋犯下照護殺人罪行的真正原因,探討預防悲劇再度發生的方法,為我們設身處地理解照護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7.9萬字
人們將問題訴諸法律時,就是在經歷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二十五年的職業生涯中,作者見過在遺囑中留下破綻來表達不滿的老人;見過護夫心切,甘冒風險作偽證,卻在發現被背叛后倒戈的妻子;也見過為家庭奉獻了半輩子,明面上是要收回房屋,實際上只是想要家人支持她情感選擇的姐姐……這些故事之所以讓人感嘆,正在于無論是訴訟的哪一方,都不是突然有一天就坐到那個位置上的……作者從其律師視角出發,洞悉了人性的掙扎與人心的渴望,充滿哲思亦飽含溫情,這讓本書成了“現象級”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取材來源,也將讓本書成為千千萬萬個讀者的人生錦囊。
(韓)曹祐誠 ·紀實文學 ·7.8萬字
“不結婚是我們的錯嗎?!”所有努力只為走完“普通”的人生,日本冰河期就業世代女性群像,浮沉于時代洪流的真實證言。本書考察的對象是日本冰河期就業世代中的女性群體。作者根據“非正式員工”“中年女人的相親”“生活的艱辛”“護理年老的父母”四個主題取材,采訪了與自己同一年齡層、有類似境遇的多位女性:有人明知公司的“努力就讓你轉正”是謊話,只能靠自我麻木來堅持工作的人;有人生了病也享受不到公司的福利,只能眼睜睜失業;有人找到了男朋友,卻因為無法接受自己要先為他送終的現實而打退堂鼓;有人追求親密關系卻幾經挫折最后放棄,決定與貓為伴度過終身;有人離開原生家庭,領著低保過著有些孤獨卻又不乏開心的日子;也有人拒絕消費主義裹脅,并在參與工會幫助他人維權的活動中找到了歸屬感……她們在泥沙俱下的時代洪流中或沉或浮,承受并對抗著日本社會中對女性的種種有形無形的歧視,也為記錄當代東亞社會女性生存現狀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證言。
(日)雨宮處凜 ·紀實文學 ·7.8萬字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沖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或許是這個星球上綿延至今,最古老的戰爭,讓全人類束手無策,至今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兩年在加沙的生活,讓當時作為新華社常駐記者的周軼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矯情造作。在沖突仍頻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們,和平或許只是戰爭與戰爭之間的幻影。戰事令人厭倦,領袖也隨風而逝,留下來打敗時間的是蕓蕓眾生的日常。
周軼君 ·紀實文學 ·7.8萬字
第九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作品。王德威、王曉明、張曼儀、林崢等學者一致推薦,香港文學雙年獎得主孔慧怡作品。重新審視新文化時期的“新女性”觀念,反思五四史觀對女性的論述和表達,以有情的書寫,重新講述劇變時代里的女性傳奇。“五四”與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社會處在波動與變革中,思想、文化理念面臨更新,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大的變化。女性運動也走到了重要節點。年輕一代提出了“新女性”的觀念,倡導“婚戀自主”與“人格獨立”,無形中改寫了“新女性”“舊女性”兩代中國女性的人生。本書重述新文化時期知名的三宗離婚與八段婚姻。作者孔慧怡一反男性中心的傳記傳統,尋找歷史中失落的女性聲音,以女性主義的視角,重新講述朱安、許廣平、江冬秀、曹珮聲、張幼儀、陸小曼、林徽音的婚戀故事,展現巨變時代中“新”“舊”兩代女性波瀾起伏的命運。通過這七個性格、背景各異的人物,本書試圖探討當時女子面對的實際問題,描繪出變革時期下中國婦女的各種面貌。她們的經歷也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理解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女性”觀念,反思五四史觀對女性的論述和表達。
孔慧怡 ·紀實文學 ·7.7萬字
本書由著名作家李國文話說三國157題,據史實,講故事,說權謀,道忠奸,探尋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長之謎,梳理人生成敗之路,內容豐富,文字精煉。
李國文 ·紀實文學 ·7.7萬字
本文講述作者的內蒙、尼泊爾之行,還有200多公里丙察察的馬幫路,看盡八萬里路云和雪,歷盡艱難險阻,閱盡醉人景色。作者以游記的形式講述了8165公里的人與事,以及那些遙遠,路險,常人難以抵達之處的所見、所聽、所感。
常年華 ·紀實文學 ·7.7萬字
這和任何一本關于大戰的書都不一樣。《尋蹤索姆河》描繪了作者杰夫·戴爾去拜訪舊日戰場和戰爭紀念館的經歷,并陳列了一眾和戰爭有關的圖像、影像、詩歌、文本。杰夫·戴爾分析它們、解構它們,試圖從中找到戰爭被敘述和呈現的線索。他發現,在戰爭還未開始之前,戰爭的集體記憶就已經在被官方的話語所塑造。杰夫·戴爾用長詩一樣時而繁復、時而干脆的語句,帶領讀者步入往日的戰壕,打開關于大戰記憶的謎團和修辭結構。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現代的人類和大戰余震所產生的種種關系,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審慎地去理解這些關系。
(英)杰夫·戴爾 ·紀實文學 ·7.7萬字
眾口盛贊梁經理“風流不在談鋒健,袖手無言味最長”——功績靠干弗在說,懿行遠勝舌如簧!眾口盛贊梁經理,只緣一貫做榜樣——敬業奉獻數十載,時代精神大弘揚!甲方贊其“最能干”多年來,梁福來為人處事的金貴品格,使他在本村、本公司和甲方等方方面面,都贏得了旺盛的人氣和眾口同聲地盛贊!
李順興 ·紀實文學 ·7.7萬字
本書是為八年級上《語文》的紀實文學“名著導讀”板塊專門打造的一本教學、學習參考讀物,由語文教學專家蘇立康擔任主編,由在北京語文教育界工作多年的優秀一線教師擔任編寫工作,定位于青少年讀者,以名師領讀的方式賞析、閱讀紅色經典《紅星照耀中國》。書中內容緊貼語文課程大綱要求,從學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入手,包含對《紅星照耀中國》的專業解讀、思維導圖、考點精練、知識拓展、經典摘抄等,既能幫助青少年讀者學習理解原著,又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較高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蘇立康主編 ·紀實文學 ·7.7萬字
本書為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戰不僅撼動世界,更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本書精選幾十位名人關于“九一八”的記載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九一八”事變之于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再次見證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記憶。
葉君主編 ·紀實文學 ·7.6萬字
家暴、負債、壓榨、漠視…精致妝容的外表下是慘痛崩壞的人間世,繼《窮忙族》后再次追擊“女性看不見的貧困”,是什么在啃食年輕女性的未來?NHK錄制組一手資料大公開,深入探究日本社會女性、青年及貧困固化等熱點問題。本科畢業又如何?——“其實助學金也是負債。如果說我欠債六百多萬,男人聽了會怎么想呢?”(二十四歲的小愛)結婚也擺脫不了貧困。——“二十幾歲的單身媽媽們人際關系薄弱,容易封閉在自己的空間里。有的人是受丈夫虐待,衣服都來不及換,身無分文就逃了出來。”(“東京都愛心單親家庭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色情店成為“救命稻草”。——“這種工作工資高,如果女兒將來說想干這一行的話,我覺得我會同意。”(二十一歲的小花)本書由日本NHK電視臺特別報道組所制作的《看不見明天——越來越嚴重的年輕女性之貧困》等節目集結而成,重點關注女性與兒童貧困、單親母子家庭及貧困的代際傳遞等在日本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非常值得中國讀者了解、反思并引以為戒。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7.6萬字
“明明還是孩子,卻被逼成了大人”,無法安心學業的高中生,日本現代貧困的縮影。在日本,每7個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于“貧困狀態”,每2個大學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請獎學金。高中生窮忙族在外打工掙錢、在家忙于家務,哪怕成績優異,靠借貸型獎學金完成學業,也可能因債務壓力而陷入更深的貧困。然而,即便拿出確鑿的數據,認為“貧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隨處可見。“哪里窮了!這不是還用得起智能手機嗎?”“衣服不也是干干凈凈的嗎?”“明明還有過得更艱難的人,真矯情。”為讓“看不見的貧困”可視化,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展開了日本全國范圍內的采訪和跟蹤調查,用數據和實地采訪還原出真相,將現代貧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覽無遺地暴露在大眾面前。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