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大江健三郎與魯迅的契合與差異》從思想、文筆、影響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與魯迅的文學淵源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即從文學思想、創作觀念、技巧方法、體裁文風等方面,較為具體、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學創作與魯迅的關系問題,為進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與魯迅的創作及其影響,以及了解中日文學的關系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鑒,并為當代文學創作者如何創作出優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義的文學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鄧國琴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篇,展現了橫眉冷對的魯迅先生的另一面,在中國現代散文史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初版誕生九十多年來暢銷不衰,影響深遠。作品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并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嘲諷。所收各篇均意蘊豐厚,手法嫻熟,備受一代代讀者喜愛。
魯迅著 裘沙 王偉君 裘大力插圖 ·文集 ·9.3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欒棟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7輯,書稿主要包括詩學研究、法語文學研究、英美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語言學和語用學研究、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等幾個欄目。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欒棟主編 ·文學理論 ·17.1萬字
1973年至1979年,饒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顧家庭。不久,家中年長的孩子們也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去江西下鄉。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員,唯一連接他們親情的,是一封封往來兩地的家書。本書收錄了饒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間收到的來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書。在通訊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書里,他們互相匯報生活近況,通報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給對方出謀劃策,家書支撐他們度過了三地分散的艱難時期。
毛美棠等著 饒平如編 ·紀實文學 ·6.4萬字
本書將中國當代大陸兒童詩作為研究對象,力求較全面、系統地考察近七十年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發生發展狀況,從文學史語境考察當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詩文本蘊含的內在思想和藝術選擇。從詩學語境探究當代大陸兒童詩的豐富性和審美建構維度,分析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特異性和建構當代大陸兒童詩學的可能問題。并從當代大陸兒童詩價值體認和發展不足兩個方面進行估衡。以期為21世紀大陸兒童詩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
劉慧 ·文學理論 ·16.2萬字
本書以互文性為視角,探討報人小說與報刊新聞之間的復雜關系,對報人作家的職業身份、市場化生存方式、文學實踐活動做了詳細考察。本書通過對報人與作家雙重身份的主體間性、報人小說文本與副文本的關系、中國文學傳統與新聞傳播文化的關系,探尋新聞傳播機制與報人小說生成之間的歷史契合點,闡述報人作家在中國近現代獨具的文化輻射力。本書回顧歷史現場,以報刊新聞報道、新聞圖片、報刊廣告等文獻梳理為基礎,通過對報人小說的發生、報人小說的類型化、近現代通俗小說流派的成因的剖析,以期對當代新媒介環境下文學言論空間建構的現實性與可能性提供歷史參考。
康鑫 ·文學理論 ·19.4萬字
與中國古代詩歌、小說、戲曲在域外的譯介與傳播相比,中國古代散文的域外譯介較少系統研究。本書在以法語為載體的文化系統中,考察中國古代散文1919—2019年間在法國的范疇界定、文本選擇、接受闡釋和傳播效果等基本情況,分析復雜譯介與傳播現象之間的關系,探究百年間其譯介與傳播的歷史脈絡、功能特征和運作機制,以及從政治到審美、從邊緣到熱點、從單一到多元的轉向。
唐鐸 ·文學理論 ·17.2萬字
威廉·福克納是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對中國當代作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從敘事語言、視角、作品結構和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架構等四個相關聯的結構性層面,對福克納小說的敘事藝術進行了整體、系統的研究,深入考察了其藝術風格的本質特征,其藝術創新在整合文學傳統與現代主義先鋒實驗方面的成就,其藝術創作與美國南方社會的現代化轉型之間的交互關系,以及其對當代中國文學的影響和啟示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在總體上顯示出全面理解和深入評價福克納創作的鮮明意識。
張曦 ·文學理論 ·18萬字
本書體現了作者對遼寧音樂發展的深入了解,對中國歌曲創作的深切洞悉,對那些與遼寧結緣的音樂人的深厚情感。
徐橫夫 ·文集 ·9.8萬字
本書是四川大學曹順慶教授的學術文選,共分為“中國古代文論話語”“中國文論‘失語癥’”“重建中國文論話語”“中國古代文論范疇”“中西詩學范疇比較”“比較詩學與總體詩學”“世界文學發展脈絡”“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比較文學變異學”“跨異質文化與跨文明”“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12個專題。本書旨在以精煉、易懂的語段體現曹順慶教授對各論題的思考,為讀者了解知識、查閱文獻、交流學術提供便捷之徑。
曹順慶 ·文學理論 ·10.5萬字
艾麗斯·沃克(1944—)是美國當代杰出的黑人女性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而且以倡導婦女主義思想成為美國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領軍人物。本書為沃克小說(主要是長篇小說)的主題研究,內容涉及作者評介、文獻回顧、婦女主義理論探微、文本分析等。文本分析(第四至七章)是全書的重心,將沃克小說納入婦女主義視野,解讀了其中諸如黑人男子氣節及人性的回歸、黑人女性顛覆男性和白人霸權的斗爭、黑人民俗文化的傳承以及兩性和諧、種族和諧乃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關乎美國黑人乃至整個人類生存的共同主題。
水彩琴 ·文學理論 ·14萬字
本書從“詩性”這一獨特的角度切人徐訏的小說創作,從文化學、心理學、哲學等層面關照這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如何在戰爭年代以及香港的商業化語境中秉持嚴肅的創作態度,從而展現出他對人的命運、存在及其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徐訏小說詩性品格的審視,也重新思考了徐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金鳳 ·文學理論 ·19.7萬字
《中外文論》主要收錄學會年會參會學者所提交的會議交流論文,也接受會員及從事文藝理論研究的國內外學者的平時投稿,學術論文、譯文、評述、書評及有價值的研究資料等均可。本書收錄了西方文藝理論中國化研究、東西方跨文化美學、西方基礎文論研究、詩學與人學、譯文五部分,另加兩則附錄。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國家認同是當下社會科學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美國的國家認同包含公民身份認同與民族身份認同,其長期堅持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作為民族身份的正統性,并且依照少數族裔的歸化程度授予其公民身份,使國家成為排斥性和等級性的政治共同體,造成非裔美國人在國家認同中的沖突。格溫朵琳·布魯克斯是20世紀重要的美國非裔詩人,“狂怒之花”是其詩藝人生的隱喻性概括:融合現代主義與黑人方言傳統的精湛技藝,以及積極介入黑人解放的激進思想。本書系統地梳理了布魯克斯跨越20世紀40至90年代的詩歌創作,結合不同時期美國的種族關系模式、黑人社會運動、種族政治思潮,以及詩人自身的詩學演變,概括特定時期的空間形態、空間經歷、空間認知,闡述空間敘事指向國家認同的不同訴求與策略性建構。通過空間敘事與國家認同的動態關系一以貫之布魯克斯研究,本書概括了詩人的藝術美學、詩學理念、社會思想,并且以此為棱鏡透視了美國當代社會的國家認同問題及其歷史演變。
史麗玲 ·文學理論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