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低欲望社會》是著名日本管理學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近期出版的社會觀察類暢銷名作,書中針對日本當下的社會經濟現狀和特點,將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尚未遇到的社會問題,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準備金,卻未能有效運用資金,無論是貨幣寬松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錢政策亦無力振興經濟……
(日)大前研一 ·紀實文學 ·12萬字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大國脊梁》講述了十幾位不同領域的重量級或功勛級人物——錢學森、屠呦呦、張富清、鐘南山、高銘暄、樊錦詩、周有光、楊利偉、査全性、胡福明、吳炯、許海峰、王昆。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時代榜樣,是中華兒女尊崇和學習的標桿。這里有他們傳奇人生的訪問,有他們卓越成就的記述,也有他們的忠誠、執著等個性魅力的挖掘。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幕幕生動的場景,這些標志時代發展的典型事件與象征時代精神的榜樣人物,激勵后來人汲取榜樣的力量,在民族復興大道上砥礪奮進。
余瑋 吳志菲 ·紀實文學 ·15.1萬字
“決勝要有決心,開局重在開頭。”從政策設計到落地實踐,脫貧攻堅的勝利和全面小康的實現離不開各領域專家的智慧與努力。《大國小康》講述了決勝脫貧攻堅背后的人和事,講述了全面小康背后的12位功勛模范。作者專訪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三農專家、農業科學家與農村致富帶頭人,如杜潤生、馬洪、袁隆平、李振聲、蔡昉、賀鏗、譚崇臺、李培林、溫鐵軍、吳仁寶、周寶生、彭兆旺,真實再現了一些地區為實現脫貧攻堅而采取的一個個非常之計、做出的一個個非常之舉,再現了中華兒女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如何高昂斗志,擼起袖子加油干,如何擔當作為、建功立業……
余瑋 吳志菲 ·紀實文學 ·14.6萬字
《徒步寧夏》這本書,記錄了近年來我徒步寧夏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反映了當代寧夏的變遷,也是徒步過程的真實寫照。
唐波 ·紀實文學 ·14.5萬字
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國與日本的“梅里山難”,是目前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因當日參與登頂計劃的十七名成員全員殞命冰峰,山難真相至今無解。作者郭凈自1998年起持續關注山難事件。書中,作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田野調查中對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的采訪,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難”的資料,對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程度地還原了山難全貌。相較于客觀事實,作者更注重經歷者的個人體驗。書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愛好者”“遇難者家屬”等均被傾聽、記錄。通過對身處不同文化下人們對同一事件認知的理解,文化與文化獲得溝通的可能。作者期望通過對這場山難的研究,能夠探尋人與自然、文化與文化之間沖突和溝通的秘密,追問自由旅行的意義和它帶來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擊阻礙人們相互理解的頑石;以尊重事實的敘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郭凈 ·紀實文學 ·12.9萬字
本書分為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為愛耕耘、民族團結、科學教子、感悟家教、傳承家風七個篇章,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鮮明的最美人物形象。
銀川市婦女聯合會 ·紀實文學 ·11.2萬字
本書講述了新時代“鐵人精神”代表的鋼鐵1205鉆井隊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該作品講述了“鐵人”王進喜帶過的大慶鋼鐵1205鉆井隊,作為“鐵人精神”的發源地,作為鐵人鉆井隊,68年來始終銘記黨的恩情,轉戰南北,為國找油,創出了4項世界紀錄、15項全國紀錄,累計鉆井315萬米,為祖國的石油工業立下了赫赫戰功,揚威海外,為民族爭氣,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持續奮斗,創造了驕人的成績。?
陸有軍 張嘉孝 ·紀實文學 ·16萬字
本書是浙江19位黃埔老人的人生紀實。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黃埔軍校的親歷者,黃埔老兵講述他們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同屬浙江籍卻并不相識的黃埔老人的人生軌跡,因為黃埔軍校、因為共同的家國情懷而交織在一起。
浙江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紀實文學 ·9.1萬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甚至觸動其他人。他們的夢想、創意、愛心、樂觀、堅持……這些凝聚正能量的一點一滴,這本書都想傳遞給您。本書收錄了澳門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物故事,有些可能是您認識的,有些可能是您從沒有接觸過的,但他們都和您我一樣,在這個世界生活并共同成長。細細體味這些正向故事,希望能啟迪您對生活的看法……
蕭志偉主編 ·紀實文學 ·8.4萬字
本書選取了20位石油行業的佼佼者,通過記者的深入采訪,講述他們通向技術的成功之路,分享石油技術能手那些不為人知的絕技絕活,展示當代石油工人的真實形象,挖掘這些大國工匠內心秉承的工匠精神。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技術成才、生活出彩的途徑,讓更多的海內外讀者了解中國技能大師的精湛技藝和執著堅守。
胡文佩 ·紀實文學 ·8.4萬字
“平民本色,精英氣質”是上海市七寶中學的育人目標。七寶中學在辦學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對“全面發展,人文見長”這一辦學理念和“平民本色,精英氣質”這一育人目標進行了提煉和總結。書中通過講述發生在校園里的故事,展示了七寶中學在“平民本色,精英氣質”這一育人目標下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經驗。案例豐富,語言生動活潑,可讀性強。
仇忠海 ·紀實文學 ·17.4萬字
《大漠特高壓:上海廟±800千伏換流站工程建設者風采實錄》是一部反映上海廟±800千伏換流站工程建設者風采實錄的作品集,圖文并茂地反映電力工作者不畏艱辛,扎根基層,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直流建設分公司 ·紀實文學 ·8.7萬字
《清風永開》是一部反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七一勛章”獲得者周永開感人事跡和崇高品德的紀實文學。作品回顧了周永開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立定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記敘了周永開離休不離職、扎根萬源花萼山近二十年,保護生態環境、致力共同富裕的動人故事。他帶領群眾護林造林,保護綠水青山,在當地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通過試種萼貝等中藥材,為當地群眾蹚出了一條致富之路他積極奔走,帶領群眾修路,解決用電問題,改變了當地的貧困面貌他捐資助學,關心教育,培養了一代新人……作品充分展現了周永開一生忠于黨、赤誠為人民的精神品質,塑造了一個永遠跟黨走、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光輝形象。
賀享雍 ·紀實文學 ·11.7萬字
這是一本科普書籍,以水為主題展開對于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和論述。作者以宏觀視野論及人類與水的關系,從多個視角,不同的層面向讀者展示了水知識、水文化、水科學的魅力。論述范圍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大領域,涉及歷史、經濟、文學、政治、文化、民俗、地質、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災害、水利、生態等諸多學科,不僅從現代科學角度講述水的形成、分布與分類,也大量引用古代典籍和典故,講述傳統的水文化及其演變,并延伸至今天的水利建設和節水環保等。全書科學與文化并舉,知識與趣味交織。同時,書中也涉及對當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評論和建議,是作者對當代新型科普讀物在創作方面的一次有益嘗試。
車安寧 ·紀實文學 ·17.2萬字
本書取材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在2020年重點報道、引起社會輿論熱議的“平凡英雄”故事,并以精彩原創手繪畫進行呈現。書中每個故事都配有二維碼鏈接到相關報道或者視頻。一個時代擁有一個時代的英雄。支撐整個時代的,其實是更多默默無聞的“平凡英雄”。他們可能是親密的鄰居密友,也可能是陌生的路人過客。他們無私無畏,他們向上向善,他們逆向而行,他們衛國戍邊,他們愛崗敬業,他們踏遍扶貧一線,他們的聲音響徹深山學堂……他們用尋常的言行、真摯的情感,書寫了屬于當下、屬于我們的英雄史詩。
黎婧編繪 ·紀實文學 ·2.4萬字
紀實文學《奔跑的橙子》以贛南臍橙發祥地為主線展開敘事,以“贛南臍橙種植第一人”袁守根為講述對象。闡述果業“大會戰”點燃臍橙星火的前因后果,拉開贛南臍橙產業50年以來先鋒典范故事的序幕。探尋“全國三八紅旗手”鐘八蓮接力“臍橙棒”,扎根臍橙事業的人生軌跡,揭示科技引領、興果富民的深層謎底。記錄果業干群如同行走長征路般的喜怒哀樂,省思他們與臍橙血脈相連的本善人性。剖析贛南臍橙文化構建的實質內核,闡釋臍橙品牌價值的果敢作為。擷取贛南鄉村農業產業融合升級片斷,謳歌贛南人民價值追求、奮斗進取的命運交響,展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圖景和新時代精神。
劉景明 ·紀實文學 ·12.9萬字
全書真實、生動并形象地描繪了瑞安積極探索“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改革走過的歷程,對于當下的農業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積極借鑒價值。
俞穎 陳關杰 潘勤勇 ·紀實文學 ·13萬字
本書是一本家鄉民俗和民間故事讀本。作者以天津市寧河區豐臺鎮及其標志天尊閣為核心,串起流傳千年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近代歷史見聞、人物傳奇和沿襲至今的民俗活動。也穿插介紹了當地民謠、諺語、楹聯、詩詞和古今名人,配合以一百多幅精美的古建、碑石、文物、民俗方面的作者實拍真圖,圖文并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風物圖志。
王桂義編著 ·紀實文學 ·18.6萬字
這是一個創造生命奇跡的真實故事。在紐約世貿中心附近,有一個美籍華裔家庭,隨著1977年4月小兒子康培的出生,這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便每天都要和死亡打交道。康培是“法洛四聯癥”患者,此癥在醫學史上沒有一例活過兩周歲。但是康培至今還活著,他不斷地寫科幻故事,還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熱情輔導和援助很多感覺自己活得很痛苦的朋友。然而,康培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身殘志堅人士,也不是生而崇高。他的生活,有悲歡糾葛,有情愛糾纏,也有著和幾只狗狗不可思議的生死交情。康培的父親康海山是當今美國社會強大的中產階級的一員,也是一個隨命運節拍幡然頓悟的自然之子,那種悲喜間心靜如水,生死之間來去如歸的精神之境,都來得自然而富有張力。在康家采訪期間,作者從一個突兀的采訪者,變成某種生活的參與者;從陌生的寫作者,被裹挾、融入其中并成為一些生命的共存者。當讀者一邊輕松地、饒有興趣地“跟著康培混”,也可以一邊窺見美國華人某些真實的生態和生機。
楊道立 ·紀實文學 ·11.7萬字
本書采用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北省文聯駐村工作隊員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開展精準扶貧一年的所見所聞。作者采用樸素的散文筆調,將在一年多的扶貧路上與村干部、普通村民、黨員、鄉鎮干部的交往盡收筆下,寫出了精準扶貧給大山里的村莊和村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貧、留守兒童、土地流轉承包、以購代捐等各種切實問題引發人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新的思考和關注。
周亮 ·紀實文學 ·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