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1輯,主要包括話題、訪談、記錄、藝術、隨筆、沙龍等專題,力圖用智力性、探索的姿態去向讀者呈現這個日益變遷的真實社會面貌。本輯的主題是“最愚蠢的一代”,主要探討了互聯網對青年心理的影響,揭示互聯網和物化,如何摧毀了一代人的頭腦。從美國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卡爾到中國年輕一代,他們談論了對技術、青春、青年文化的看法。文章的跨度如此之大,是想為讀者提供盡量多的視角。
許知遠 肖海生主編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京華煙云(紀念典藏版全2冊)--林語堂久負盛名之作,關于近現代中國社會經典寫照,林語堂逝世40周年紀念典藏版。
林語堂 ·名家作品 ·52.7萬字
作者半山以散文的形式記錄自己從繁華的大都市到清幽的峨眉山離群索居后的生活感悟,從迷茫、孤獨到消化孤獨、收獲從容、找到初心、收獲智慧,每一篇文章都是發自肺腑的內心獨白,不同于勵志雞湯文。許多文章長期瘋傳于網絡。書中有對年輕人去探索、感悟、享受生活的鼓勵,也有對中年人恪守初心、追尋純真之念的提醒。物質世界的欲望讓人眼花繚亂,作者獨守一顆清心,深入讀者們的交流中,又能保持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希望和讀者一起將獨立的思想和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
半山 ·現當代隨筆 ·4.4萬字
本書包含蕭紅兩部小說。《生死場》是蕭紅的經典名篇,描寫了九·一八事變前后,哈爾濱近郊一個偏僻村莊發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間描摹著中國人于生的堅強、于死的掙扎。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時代的大部分作家。《呼蘭河傳》是其自傳體小說,以率真細膩的筆調,再現童年時代東北農村的生活,不設置貫穿全書的線索,也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講述著小鎮上人、事、物的種種。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陰暗面,舊的風俗習慣,也有明亮、清新、美好,鄉土生活的原生態,她在小說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東西,也正是這些東西能更為普遍地喚起讀者共鳴,因而使作品具有更為長久的生命力。
蕭紅 ·名家作品 ·15.6萬字
《你是人間四月天》根據早期刊載林徽因作品的報紙、刊物一一整理,完整收錄了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詩歌、戲劇和譯作方面作品。她的詩曼妙飄逸,如淺吟低唱,似輕聲呢喃,讀來如有陌上開花,緩緩歸去的心情;她的戲劇、譯作文采斐然,意境優美,描繪出一個玲瓏剔透的精神世界。
林徽因 ·文集 ·5.2萬字
從諸子百家到明清大儒,從孔孟之道到唐詩宋詞,本書是一本詩史交織的“古代文人折騰錄”,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李白、杜甫、黃庭堅等二十一位文人以詩入世的人生故事,從故紙堆中重現文人的秉性、情懷。
葉楚橋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本書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聞社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侵華的照片。在當時為了控制輿論,日軍加強了新聞審查制度,由陸軍省、海軍省和情報局以極其嚴苛和機械的標準新聞照片進行審查。除了涉及軍事情報等機密信息之外,反映日軍侵華時期燒殺搶掠,被認為有損日軍“形象”的,會引起士兵厭戰情緒的照片,均被蓋上了“不許可”印章,嚴禁對外發表。戰后照片被曝光,進一步為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證。
殷占堂 ·紀實文學 ·2.1萬字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是村上春樹與夫人村上陽子游覽蘇格蘭艾萊島、愛爾蘭的游記,配有陽子拍攝的彩色風景照片40幅,讓你看到村上春樹在蘇格蘭玩滾球游戲的身姿。因為游記中所記述的地方都是兩人共同游歷的。這些照片使村上春樹的文字更增添了一分生動美妙的色彩。這對夫妻的搭配真可謂是“珠聯壁合”。內容除描繪風光外,重點講述了當地特產的純麥芽威士忌的原料、生產以及品嘗、飲酒風習。村上春樹用他的文字帶著我們踏上他獨特視線的異國之旅。那異國的風土人情,遠方香醇的威士忌,在他的筆下緩緩流出,流入讀者心中,沁人心脾。
(日)村上春樹 ·外國隨筆 ·1.4萬字
銀杏、白楊禮贊、禿的梧桐、兩株樹、愛竹、梧桐樹、楊柳、那樹、說樹、仙人掌、榕樹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豐子愷、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約翰·繆爾……《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古今中外的眾多文學大師為你呈現大千世界中的萬物生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收錄了螢、愛竹、天鵝、巨人樹、冬之獸等精彩散文篇章。
《伴隨》編輯部編著 ·現當代隨筆 ·26.6萬字
《旅行的藝術》是被譽為“英國文壇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來,長踞英美暢銷書排行榜。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這部書就像一場完美的旅程,教我們如何好奇、思考和觀察,讓我們重新對生命充滿熱情。在《布拉格之戀》結尾處的夢境上扎上一針,滲出的淡藍色便可以為德波頓的一路行程著色,任何行路的真實色彩都被這心路的藍色、薄霧中的藍色幻化了,成了一種無法拒絕的誘引;空間喪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時間懶散地化為一縷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華茲華斯、波德萊爾、凡·高們和德波頓這位才子在心靈深處共鳴的悸動了;與德波頓同行,前路是去遠方的行程或是夕陽中向家園的回歸……
(英)阿蘭·德波頓 ·外國隨筆 ·9.6萬字
《伊利亞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譯《伊利昂記》、《伊利亞特》。)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Homer,公元前800—公元前600)所作。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也是整個西方的經典之一。主要內容是敘述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的故事。它通過對特洛伊戰爭的描寫,歌頌英勇善戰、維護集體利益、為集體建立功勛的英雄。
(古希臘)荷馬 ·外國詩歌 ·35.1萬字
《紀伯倫散文詩》精選了紀伯倫的14部散文詩集,分別為《先知》、《先知園》、《沙與沫》、《情與思》、《音樂短章》、《淚與笑》、《瘋人》、《暴風集》、《先驅者》、《珍趣篇》、《人子耶穌》、《大地之神》、《流浪者》、《佚文集》。這些經典詩作代表了紀伯倫最高的文學成就。紀伯倫堪稱黎巴嫩最杰出的、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阿拉伯現代文學復興運動的先驅之一,阿拉伯現代小說和散文的主要奠基者,是與泰戈爾比肩的東方文學大師。
(黎)紀伯倫 ·外國詩歌 ·25.4萬字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3版)》分上、下兩編,上編以言、意、象、境為核心,探討中國詩歌藝術理論;下編具體淪述、分析屈原、陶淵明、謝靈運、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溫庭筠、韋莊、蘇軾、周邦彥、陸游等13位詩人的藝術特色、藝術風格、藝術成就,全書將詩歌理論與詩歌史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合,將對詩歌理論的探索與詩人之藝術的具體研究互相印證,是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的經典之作。
袁行霈 ·文學評論 ·25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積累和訪談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憶當年采訪和幕后花絮的“題記”,所寫都是讀者較為熟悉的現當代文壇“名角”:俞平伯、沈從文、老舍、丁玲、趙樹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嚴文井等。根據當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檔案、會議紀錄和口述史料,真實地再現了1949年后中國文壇的真實面目,以及眾多作家在大環境發生轉變時痛苦的心路歷程。這些強大而可畏的真實紀錄,使那些塵封的如煙往事得以鮮活呈現,從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陰晴圓缺和風云變幻。
陳徒手 ·紀實文學 ·30.7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21.8萬字
“別人總以為:一個人那么痛苦,是因為他所愛的人一日之間逝去了。其實,他痛苦的價值要高些:那就是發現悲傷也不能持久,甚至痛苦也喪失了意義。”羅馬君主卡利古拉在情人死去之后,發現人格、尊嚴,甚至痛苦在死亡面前毫無意義。他開始極端使用他的權利,肆意地破壞、踐踏一切人類原有的系統、善惡、情感,成了人人恐懼的暴君……他想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想要拆穿這世間所有的虛偽……
(法)加繆 ·戲劇 ·6.1萬字
本書遙承1987年葉在國家教委禮堂有關北宋詞的十次講座,繼續講述了南宋的幾位重要詞人及其作品。介紹每位作者時,葉嘉瑩教授往往結合其時代生平、情感品質、作品的藝術風格等方面綜合把握而又各有側重;同時,既注意到所選幾家對北宋詞尤其是周邦彥所開創的“賦化之詞”的繼承發展,又注意到南宋不同階段的作者因不同的時代背景而引發的不同感慨內容。結合緒論部分對南宋以前詞之發展的概括性介紹,讀者對詞體從晚唐五代至于兩宋的發展脈絡可獲得大致完整的認識。
葉嘉瑩 ·現當代詩 ·17.7萬字
著名作家熊召政的《孤山踏雨》,融優美的文筆、洋溢的才情、深厚的歷史底蘊于一體,情感真切,思想深邃。
熊召政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內容縱橫上下三千年,橫跨歐美兩大洲,從古希臘神話藝術、中世紀的圣經文學和騎士文學、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近現代的浪漫運動、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后現代主義文學,涵蓋了西方文學發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時期最具經典性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運動。同時注重聯系當代生活現實,開掘西方古典文學的現代性,并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闡釋,力求在中西會通、古今會通方面作一些有益的開掘。
徐葆耕 ·文學理論 ·25.6萬字
唐宋詞從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長調,可謂名家輩出精品如林。本書博采眾長,選唐宋名家各種流派杰作,精華畢呈,希望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欣賞唐宋詞名篇佳作、領略唐宋詞的幽深情韻。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3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