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集曰文史觀微。所謂文者,文獻也。所謂史者,雜撰之學術史、文化史也。愚資性頑鈍,出生鄉野,少年就學,課余牧牛打柴,讀書甚少,于學術為何物,懵然不知也。八一年就學武漢師范學院歷史系,始知學術為何事。八五年入湖北大學古籍所讀研,得恩師誘導,得窺學術門墻,始撰文刊發,至今已近三十年矣。古人論學術云:學以本之,識以充之,才以融之。愚學識淺陋,不具才華,所論皆非大道,乃一孔之見,故曰觀微。雖有災梨禍棗之慮,然敝帚自珍,集而梓行,以就教于方家。
郭康松 ·文集 ·27.3萬字
《雙城記》是十九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以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為創作背景,將“雙城”巴黎和倫敦兩個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莫奈特醫生一家的遭遇,用細膩的筆觸把冤獄、愛情與復仇三個彼此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故事巧妙交織在一起。小說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這部小說深刻影響了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一百多年來在全世界一直盛行不衰,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英)查理斯·狄更斯 ·外國隨筆 ·27.3萬字
本書將中國城鎮化以來(以1978年的農村改革為開端)有關農民形象的文學敘述及相關文本作為研究對象,探究1980年代以來的文學如何對農民形象展開想象,討論其背后的復雜原因。本書一方面對當代文學作品中圍繞農民而展開的人物設計、故事情節、敘事結構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與生成文本相關的歷史語境、思想文化、意義結構等同樣是本書關注的重點。通過對六類農民形象及其相關敘述的分析,本書試圖梳理出一條完整的敘事邏輯,在這一敘事邏輯中,可以清晰地窺見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原本自足的農民如何陷入迷茫和邊緣的境地,甚至被完全納入城市的軌道,喪失農民的身份與主體性;但與此同時,這一敘事邏輯也反映出農民如何在“邊緣”與“苦難”的狀態之下,生長出對新的主體和身份進行建構與抗爭的自我意識,甚至可能由此發展出一種新興的主體性。
戴哲 ·文學理論 ·27.3萬字
這是一部記述可可托海有色及稀有金屬礦坑開采挖掘歷程的紀實文學作品。可可托海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礦物品種和高品位的稀有金屬,被稱為共和國的“功勛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大量鋰、鈹、鉭、鈮等稀有金屬從可可托海采掘,冶煉提純后成為中國工業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原料,有力支持了共和國剛剛興起的工業與科技的進步。作者豐收自2020年起,搶救性地走訪了當年獻身于可可托海礦業的創業者和奮斗者,以口述體寫作方式記錄了他們具體而鮮活的生命軌跡,書寫了他們團結奮斗、無私奉獻、血脈相傳、建功立業的真實故事,塑造了幾代默默無聞、執著堅毅、不惜為國犧牲的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本書稿由我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
豐收 ·紀實文學 ·27.2萬字
本著將1920年至1949年的中國新文學史書寫分為三個時期:20世紀20年代是文學革命的合法性論證及“五四”文學歷史化時期,20世紀30年代是重評“五四”文學與革命文學歷史化時期,20世紀40年代是再評“五四”文學與抗戰文學歷史化時期。這三個時期既經歷了中國新文學史書寫的發生,又造成了“五四”文學、革命文學、抗戰文學等不同時代文學的依次歷史化。中國新文學史書寫得以不斷添加層累的同時,不同知識范型相繼登場,形成了激烈的激蕩沖撞、對話交流。正是這些中國新文學史書寫的發生、層累及對話,為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中國新文學史學科化夯實了雄厚基礎。
張軍 ·文學理論 ·27.2萬字
美國的南方文學因20世紀上葉的“南方文藝復興”以福克納為代表的的幾代南方作家突出的文學成就而享譽美國乃至世界文壇,是國內外學術界一個研究重點。本書選取統攝著后南方文學的主題表達、情節設計、人物塑造的消費、歷史、地域、性別、階級五個核心概念板塊對這些文本進行研究,對于深入理解,準確把握這些致力于表現“文化震蕩”的小說的創作主旋律,全面、客觀評價其本身及其之于南方、南方文學的意義至關重要,可望實現后南方小說三重意義的解讀,即,其所表現的后南方性、其所與南方文學傳統發生的沖突、其所體現、代表的當今南方文學的態勢,以此充分、深刻闡釋出其文學意蘊及價值。
李楊 ·文學理論 ·27.2萬字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后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其文藝理論見于《草枕》、《文學論》等多部著作中。本書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集中研究夏目漱石的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想。
何少賢 ·文學理論 ·27.1萬字
本書以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所輯蘇軾詩為藍本,以蘇軾諧趣詩整理和研究為中心探討。經過細致的考察與辨析,在蘇軾詩作的主體2388首中,整理出應然諧趣詩105首,實然諧趣詩384首,共計達489首之多。從本書的五章設計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蘇軾諧趣詩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點,對應然諧趣詩和實然諧趣詩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并著重用文本和圖表對其進行歸類分析;第四章,對蘇軾諧趣詩藝術特點探究并總結;最后,探討蘇軾諧趣詩的地位與影響,從而系統性地完成了對蘇軾諧趣詩的整體研究。同時,用文本實證和圖表分析等方法來考察蘇軾的諧趣詩,有利于豐富蘇詩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李恒 ·文學評論 ·27.1萬字
學界普遍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美學思想是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思想的延續與發展,但在法蘭克福學派發展史上,齊美爾的名寧不能忽略。齊美爾的影響使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家們把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延伸到社會學、美學、文化和藝術領域。基于文學理論、社會學、美學、藝術理論等多學科交融的視角,本書在現代性的視域下,從文化診斷、現代性碎片、現代人形象、現代藝術審美之維和審美救贖的角度對齊美爾與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關聯展開系統、全面和深入研究。本書側重于從多學科交融的層面來探討齊美爾的文藝理論與法蘭克福學派文藝理論的關聯,力圖構建齊美爾與法蘭克福學派在文學理論、美學、藝術理論等領域的思想關聯。
楊向榮 ·文學理論 ·27萬字
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丹吉爾島是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獨特島嶼,切薩皮克是坐落在島上的小城。那里生存條件惡劣,但仍有470位島民在這座小城里頑強生存,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丹吉爾島正在消失,逐日被大海吞沒:1850—2017年,島嶼面積已縮小了2/3。海浪沖開了島民祖先的墓地,讓這些虔誠的島民十分擔憂。當時,專家認為,再過25年左右,丹吉爾島就會被徹底淹沒,島民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2016—2017年,本書作者厄爾·斯威夫特在丹吉爾島生活,與這些依水而居的人們一同捕撈蟹和蠔。他記錄島上古老的傳統,描繪島嶼的過去,也遙望它空洞的未來。即將從世間消失的切薩皮克——它的命運已無可逆轉。
(美)厄爾·斯威夫特 ·紀實文學 ·27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編,上編側重網絡文學批評的歷史呈現,從文本形態、批評主體、傳播方式等角度,對網絡文學批評做了系統的分析;下編則側重以批評理論解讀網絡文學批評觀念、批評標準、批評功能、批評影響力。同時,本書的導言強調網絡文學必須入正統文學史,結語又對網絡文學批評做了進一步追問,對于當代中國網絡文學研究來說,批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歐陽友權教授長期從事網絡文學研究,是當今學界網絡文學方面研究權威。
歐陽友權 ·文學理論 ·26.9萬字
現代“學術范式”與“批評話語”兩者之間的內在扭結、合謀,構成了現代中西文學研究整體活動中的某些深層問題,同時塑造了“文學批評的世紀”現象,內在表征著現代性命題的核心。具體說來,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的“知識下行”與“文化解救”,這兩大時代境遇合力促動了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其合力構成的整體知識文化空間的“人間性”特質,決定著置身其間的文學研究范式現代轉型及重構的根本品質。而“文學的現代建制”,作為內在于這個知識文化空間的產物,更是不僅直接啟動了中西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并且還結構性地促成了文學現代研究在中國的“史學化格局”與在西方的“理論化格局”,這兩種格局內在地塑造了文學現代研究活動中史學化或者理論化的范式性運思路向。現代“批評話語”內在地、結構性地產生于“文學的現代建制”當中,而獲得了基本的建制性品質及活躍的人文性征,并廣泛滲透在史學化或理論化的文學研究現代格局中,對文學現代研究范式產生核心影響。
張宏輝 ·文學理論 ·26.9萬字
本書是作者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書聚焦于對現代作家佚文的挖掘、校勘與闡釋,涉及的對象有魯迅、冰心、馮至、姚雪垠、王西彥、葉公超、高長虹、周佛吸等。作者秉持“報紙是現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國報紙、副刊是現代文學重要的史料庫”的觀念,運用樸學研究方法,通過對民國報紙的“田野調查”,搜集和整理現代作家的諸多佚文,以期為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作出貢獻。
劉濤 ·文學理論 ·26.9萬字
本著是目前國內外第一部系統而完整的日本文論史。論述時間從712年到2000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現代四部分,按時間先后為序,分門別類,著力于日本各類代表文論家及其代表作內容的梳理和評價,書后附日本文論史年表。本著可為中日學界文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教材用,也供比較文學專業教學研究人員參考。
靳明全 ·文學理論 ·26.9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是第十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9篇,涉及東北邊疆研究、邊疆理論研究、西南邊疆研究、海疆問題研究、綜述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文集 ·26.9萬字
性別批評始于對文學文本、文學史的女性主義關注和解讀,而后才逐漸向藝術和文化領域拓展。本書以時間順序為主,地域分布為輔。論題中既包含對女性文學史書寫的研究、中國女神研究及文學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現代文學史上重要女作家的個案研究和與性別相關的文學母題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大陸網絡耽美小說的研究,將視線移向一個學界很少關注的領域——耽美文學世界。
屈雅君主編 ·文學理論 ·26.8萬字
本書以現代以來的白蛇傳改寫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歸結為啟蒙、現實化、政治性與多元性四種特征元素,闡明改寫的空間,具有首創性。運用互文性理論,將不同時期(從古至今)、不同地域(包括大陸、臺港及海外)的白蛇傳對照分析,具有宏觀、整體研究的學術視野。作者在歷史的塵埃中挖掘出大量改寫白蛇傳的作品,重點論及的作品近60部,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本書研究涉及話本、小說、話劇、戲曲、影視、舞劇等眾多體裁,文本豐富、類型多樣。本書在具有嚴密理論性的同時不失其可讀性,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李斌 ·文學理論 ·26.8萬字
在中國文藝思潮的發展進程中,湖南文學起著或引領或傳承或追逐的作用。湖南文學,在經世濟用的文化語境中,寫實文學始終很強勁;在湘楚文化的血液中,一直具有浪漫主義的風韻和情懷;在文學的審美表現中,女性作家具有勇于探索的獨特品格;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識構成了另類的文學風景。湖南現代主義文學呈現出蓬勃姿態,但湖南文學的后現代意識則是若隱若現。“三湘四水”造就了湖湘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十里不同音、同音不同義的語言風格催發了湖南區域(湘域)文學異樣的品格與風情。
羅璠 ·文學理論 ·26.8萬字
京城名記紫茵(真名陳志音)從歷年所寫大量音樂人物訪談中精選出部分文章,以《音樂名家訪談錄》為名結集出版。分為“聞香起舞”“揮灑精彩”“情動樂思”“詠聲嘆韻”“弄弦撫鍵”五個章節,深入走進音樂界不同領域大家名家的精神世界,章章獨具神韻,篇篇耐人尋味,為廣大讀者打開了洞見音樂大師心路歷程的窗戶,具有難得的人文價值和史料價值。
紫茵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而作為中華文化重要構成部分的中國文學,自然包含了多民族性。但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的多民族性遭到忽視。本書針對少數民族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文化尋根”現象中缺失現狀,專門以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尋根”為研究對象,著力探究其發生語境與發展軌跡,同時選擇西藏新小說的藏族作家文學書寫、涼山彝族現代詩歌群,以及少數民族文學的人類學寫作現象為研究個案,闡釋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尋根”的不同路徑與含義,以此彰顯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尋根”之于中國當代文學“文化尋根”的重要意義,彰顯多民族性之于中國文學發展的重要意義。
楊紅 ·文學理論 ·2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