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伊索寓言》是以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的名義流傳的古希臘寓言集,其中的寓言故事并無復雜情節,卻生動有趣、寓意深刻,予人以啟迪,歷來深受各個國家、各種層次的讀者喜愛。經數千年的流傳和演變,《伊索寓言》版本眾多,而《伊索寓言:555則》便是著名翻譯家黃杲炘在多個版本基礎上,集各家所長而成,讓寓言的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555則,并根據故事主角將這些龐雜的寓言分成了十類,顯得井然有序,便于查詢和對比閱讀。
(古希臘)伊索 ·民間文學 ·11.7萬字
太宰治半自傳體小說,核心代表作《人間失格》《斜陽》合集。跨越大半世紀的常青經典,銷量無法計數,反復被影視化、動漫化。三島由紀夫、村上春樹、王家衛都繞不開他的作品,影響文藝界至深的鬼才。資深日本文學學者優質譯文精心打磨,詳實注釋,另附長文解讀。十年前,一匿名男子將三本手記寄往東京的小酒吧。手記中,男子面對或許不存在的讀者,袒露了自心深處的泥沼與業火——“從小就被人們說成是幸福的人,但我的心情卻如在地獄……”“我用搞笑這根稻草維系住和人類的關聯。這是一種殊死的、冷汗淋漓的服務……”“我雖然對大家和藹謙卑,但對友情并沒有過真情實感……所有交往,只是一味讓我痛苦。”道盡了一個因天真而帶傷的靈魂對人世的懷疑,以及踉蹌著走向末路的悲哀。“純潔無暇之信賴乃罪惡乎?”作品發表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本書亦收錄太宰治以情人太田靜子為女主人公原型的“女性體”小說代表作《斜陽》,描寫了一個沒落貴族之家夕陽西下的日子;追問在禮樂崩壞的時代,精神上的“貴族”們終將何去何從。
(日)太宰治 ·外國隨筆 ·11.7萬字
是做一朵花,還是成為春天?女人,最重要的,是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先愛己,才能后愛人。
千樹 ·文集 ·11.7萬字
本書是日本學者、評論家小西甚一的名著,以雅、俗為切入點并統領全書,完整論述了日本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闡幽顯微,旁征博引,每每從世界文學的視角觀照日本文學,頗多創見。本書譯者為臺灣翻譯家鄭清茂,譯文準確,文辭典雅。
(日)小西甚一 ·文學理論 ·11.6萬字
在春天,人們相互試探、自我猶疑、翻找記憶、渴望重生、如夢初醒、懷念過往、尋覓故鄉、直面生活。八位小說家筆下有著不同滋味的春天以及春天里各具姿態的人。第九本春天故事特輯《每一天都是紀念日》,記錄了2020年這個特別的春天里六個抗疫前線的故事,故事里那些普通人的獨特經歷帶給我們特別的春天記憶。
默音 姬中憲 鄭小驢 周嘉寧 王大進 舒飛廉 糖匪等 ·名家作品 ·11.6萬字
《人間一格》是青年作家、知名媒體人格子首部隨筆集。這是一部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是中文隨筆的一次全新嘗試。從童年的小村莊,到川流不息的大城市,他打開自己這間“格子”,回溯那些記憶中的日子,凝視一路所遇之人,懷著對自我的誠摯探究與對世界的無限興趣,重建日常的趣味與詩意。三十余篇溫暖輕逸的故事,連綴起時代變遷里的集體記憶。“劉村是中國最普通的村,北京是中國最耀眼的城。我走的是一條無數人走過的路,它并不新,只是很奇怪在文學上它依然像片處女地。所以非常偶爾地,我會覺得自己在寫的是莊重的文字,它們在描寫一整代人。”作家麥家評價:“格子讓我想起海明威,從記者穿插到作家,如回家一樣。這也是一本關于‘回家’的書,人間的家,世紀的家,情理的家,心的家。正如喬治·斯坦納所言,造物主是卡夫卡的叔叔,不會給我們一個簡單的世界,格子是海明威的同族,總在連綿起伏的詩意中給人一種拼命一搏的力量。”
格子 ·現當代隨筆 ·11.6萬字
每年數百萬人踏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宏偉的大理石樓梯一睹其中的奇珍異寶。但只有寥寥數人能不受限制地探訪博物館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就是穿梭其中的保安。帕特里克?布林利曾在《紐約客》雜志擁有令人羨慕的一份工作,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他們的一員。在哥哥患癌癥去世后,他發覺自己失去了繼續生活的力量,于是他辭去《紐約客》的工作,到他所知最美的地方尋求安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個暫時的避難所最終成為他的第二個家,他在這里做了十年保安。我們跟隨他守護來自古埃及、古羅馬、非洲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種精美藏品,欣賞贊嘆藝術之美。布林利很快就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和歸屬,通過藝術的滋養與慰藉,他重新獲得了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并最終回歸更廣闊的世界。
(美)帕特里克·布林利 ·外國隨筆 ·11.6萬字
這是一部青年鋼琴演奏家張昊辰寫在“演奏之外”的音樂哲學隨筆。在古典音樂與大眾審美存在距離的今天,作者試圖講述的是自己心目中鮮活而又深刻、細膩而又廣闊的屬于古典音樂的完美世界。從古典音樂與哲學、美學、歷史、社會的關系,到在音樂史上留下重要印跡的作曲家們的藝術人生,再到作者本人在與鋼琴對話的生涯中感知到的共鳴和張力,書中的隨筆思考看似斷章,實際上連貫地呈現了既是青年也是鋼琴演奏家的張昊辰對古典音樂和演奏舞臺的理解、熱愛、依戀與期待。
張昊辰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過去的詩人想不到自己會被后世反復誦讀,以此想象歲時秩序井然的舊日——但我卻想讓未來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紀,仍有無數熱愛生活的中國人,認真而有儀式感地活在當下。”本書是作家文珍對自己跨時三年的閱讀、生活、觀察世界的記錄,借與廿四節氣相關的古典詩詞破題,讀書、遠游、覓友、懷人,昨日之詩與今日之事互為觀照,于四時風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節氣亦可作體察當代生活的新刻度。
文珍 ·古詩詞 ·11.4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假作真時》是滬上知名作家、譯者、外國文學資深編輯黃昱寧近年來的散文佳作結集。第一部分是回憶性隨筆,那些家族故事、聽過的歌、難忘的人、吃過的家常食物、故去的老翻譯家,都在作者筆下呈現出非虛構文體的迷人張力,而我們也借由這些講述得以回望一種生活,一段人生,一個時代;第二部分則是關于小說和電影的評論,側重于探討文學和影像之間的“轉譯”,探討故事的變身,為我們示范了一種文本精讀的技巧。兩個部分互為詮釋,構成了一幅虛實無間的立體拼圖,也展現出作者成熟的文學觀。
黃昱寧 ·文集 ·11.4萬字
本書收錄了瑪格麗特·杜拉斯1962—1993年間寫的報刊文章、序言、書信、隨筆,有的已經發表過了,有的從來沒有刊行過。有的文章關于當時法國的社會事件,有的是因為一部心愛的電影,一幀看了良久的畫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這些文章看似散亂,其實蘊涵著一種延續。這種延續并不限于時間的先后順序。它來自主題本身。主題間或許未必真的存在著某種聯系,然而它們相互交錯,相互回應。全書所要展現的主題或許就是對法蘭西的某種想法吧。一個被展示更多于被講述的法蘭西,這是一個對所有的風都敞開的民族。
瑪格麗特·杜拉斯 ·名家作品 ·11.4萬字
本書是寫給孩子的詩詞教育書,分“詩篇”和“詞篇”兩冊。一種全新的詩詞解讀方式。摒棄傳統的字、詞、句意解釋為主要內容的詩詞講解模式,通過“場景、感情、詩(詞)人、意象、格律”等五種元素,逐一解析詩詞知識。每章講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還會選一首經典作品進行解讀,讓初學者輕松學習詩詞專業知識,領略詩詞魅力。一種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用搭積木的方式講解詩詞創作過程,用封“班干部”的方式介紹歷史上那些著名詩(詞)人,用口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韻腳,有典故、有歷史、有人物、有知識,讓你“談笑間”看穿海量詩詞。
野狐貍 ·古詩詞 ·11.2萬字
知名學者和傳記作家喬納森·貝特縱橫兩千余年,概述了每一種文學體裁,為英格蘭文學做出了動人的簡介。他的關注點極其廣泛,從小說的誕生和英格蘭喜劇的精彩絕倫之處一直論到田園詩深處的英格蘭特性和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種族多樣性。這部小書還不乏深入的文本分析,包括《李爾王》中一個重要場景的細讀、卡羅爾·安·達菲一首戰爭詩的剖析,以及文學文本由作者轉向讀者的過程中發生的改變。
(英國)喬納森·貝特 ·外國隨筆 ·11.2萬字
這是12個關于我們的身體的故事。人的身體是有保護機制的,你的身體,你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拼盡全力地維護你的生命,你的健康。米歇爾·哈珀是一位工作十余年的急診科女醫生,她每天都要面對生命高危狀態的急救,也因此看到人的身體具有多么強大的自我修復和保護能力:癲癇發作的女孩,肝臟出血背后隱藏了另一個真相;顱骨被槍彈打碎,男人能發出的聲音只剩下“救我!媽媽”;女兵刻意隱瞞服役中遭到性侵,身體卻留下了墮胎的痕跡;老人沒有脈搏、沒有心跳,19分鐘之后竟然恢復了呼吸……從急診室的一隅,窺見社會萬象和生命的真諦。飽含同理心的哈珀,從一個個故事中見證了:醫生在患者的救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真正起到起死回生作用的,還是患者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在幫助患者樹立樂觀情緒的過程中,醫生心中不愿提及的創傷也被慢慢治愈,哈珀將這種雙向療愈訴諸筆端,告訴我們如何傾聽身體并與身體對話,真正學會愛自己。
(美)米歇爾·哈珀 ·紀實文學 ·11.2萬字
《草葉集選》是自《草葉集》全集中精選出最精華的篇目,記錄了美國“自由詩之父”惠特曼一生的思想和探索歷程,也反映出整個時代和國家的面貌。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語言,《草葉集》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它摒棄了傳統的詩歌格律,開創了新的詩風,大力謳歌了自然的壯美,洋溢著時代激情,富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神秘主義風格,是十九世紀美國的一部史詩。亨利·米勒、艾倫·金斯堡等后世藝術大師曾深受這部詩集的影響,電影《死亡詩社》也曾向其致敬。
(美)惠特曼 ·外國詩歌 ·11.2萬字
惠特曼的《草葉集》打破傳統的詩歌形式,開創了全新的自由詩風,詩情奔涌澎湃,不拘一格;是代表了美國精神之根、美國文化之源的經典詩集。惠特曼本人一生中多次對《草葉集》改版擴充,最終收錄詩作多達三百多首。《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由惠特曼研究專家李野光先生精心選目迻譯,囊括了惠特曼原作中的各精華篇目。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了一代詩風,從內容到形式都顛覆了在這之前美國詩人們遵循的歐洲詩歌的創作模式,對美國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草葉集:惠特曼詩選》由惠特曼研究專家、詩歌翻譯家李野光遴選精華篇目,傳神移譯。豪放大氣、汪洋恣肆、樸實粗獷的語言,再現了那個時代美國的勃勃生氣。詩歌語言接近口語,生動易懂,節奏鮮明。
(美)沃爾特·惠特曼 ·外國詩歌 ·11.1萬字
張幼儀在不重視女性的傳統中國社會長大,離婚后力爭上游,成為上海的銀行家、服裝公司的總經理;而她的后輩,在上一代在東西方沖突的恩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張幼儀和張邦梅各自為中國婦女的經歷書寫了值得記憶的一頁,對生活在現代的女性而言,更是一件寶貴的禮物。
(美)張邦梅 ·紀實文學 ·11萬字
當盛年不再,變老意味著什么?“今天,我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但還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現。”2017年11月11日,英國作家詹姆斯·羅斯-埃文斯度過了自己的九十歲生日。他決定以日記形式寫下一年的生活,記錄在人生第十個十年的開端,有怎樣的日常與感悟。從衰老帶來的種種不便與病痛,到日常制作酸辣醬的樂趣,從深愛之人離世的傷痛與回憶,到自身對生命及死亡的思索。羅斯-埃文斯的文字充滿智慧與對生活細節的洞察,描寫日常瑣事,但極具沉思意味。
(英)詹姆斯·羅斯-埃文斯 ·外國隨筆 ·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