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貓魚》是電影人陳沖的非虛構長篇作品。祖輩與母親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歲月,“小花”攝制組大篷車的日子,獨自踏上異國留學之旅,每一部電影不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愛與痛楚、掙扎,經由作者的回望,躍然紙上。寫家族故事,是獨特的上海敘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從《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陽照常升起》等等的銀幕前后,是電影藝術家的傳記;從上海童年到異國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與柔情的私語。
陳沖 ·現當代隨筆 ·28.9萬字
關于曹操墓,民間一直都有“七十二疑冢”的傳言。2006年意外發現的一方兩晉時期的墓志透露了曹操墓的方位。因墓葬被盜掘,考古隊開啟搶救發掘。本書以紀實的手法講述了曹操墓驚心動魄的發掘故事,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對證認定墓主人身份,根據一系列關鍵證據對公眾的質疑逐一進行科學回應,再結合科技與人文的方法,以全新的研究成果還原一個真實的曹操和他的時代。
唐際根 ·紀實文學 ·10萬字
《憤怒與神秘》收入了勒內·夏爾從1938年到1947年間近十年的詩歌作品,是為他在法國讀者及詩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這部詩集從形式到內容各方面在法國詩歌史中都具有關鍵地位,被認為是勒內·夏爾當之無愧的代表之作。
(法)勒內·夏爾 ·外國詩歌 ·6萬字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蔣光慈這個名字在中國文壇上是熠熠閃光,分外響亮的。他的小說曾風行一時,并被多次盜印,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蔣光慈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不折不扣的暢銷書作家。主要作品:少年飄泊者、麗莎的哀怨、沖出云圍的月亮、鴨綠江上、弟兄夜話。
蔣光慈 ·名家作品 ·20.8萬字
《談文學》一書收錄了朱光潛先生在抗戰后期所撰寫的十九篇關于文學的文章,皆為多年“學習文藝的甘苦之言”,從文學趣味到布局安排,從內容風格到翻譯技巧,詳盡探討了文學作品的內容、形式、表現、體裁、風格等問題。本書也是專門寫給青少年朋友的文學啟蒙讀本。作者以其親身體驗為模版,平易而自然地引領讀者們走進文學的堂奧,以培養一種純正的文學趣味,習得文學大師體驗人生百態的眼光和同情,從而“快樂地發現我們的渺小的心靈和偉大的心靈也有共通之點”。
朱光潛 ·文集 ·9萬字
《泰戈爾詩選》收錄亞洲首位諾獎得主泰戈爾久負盛名的詩歌佳作,泰戈爾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畢生致力于詩歌創作,詩名遠超國界,對郭沫若、冰心、鄭振鐸等的創作產生深遠影響。本版本的《泰戈爾詩選》完整收錄語文教材自主閱讀推薦的四部詩集,涵蓋晶瑩美靜的“童真之歌”《新月集》,清麗雋永的“哲思之歌”《飛鳥集》,“奉獻給神的祭品”《吉檀迦利》,青春的“生命之歌”《園丁集》。此外特別收錄譯序、例言等寶貴資料,搭建與讀者對話橋梁,有助讀者立體、豐滿地理解文本。《泰戈爾詩選》完整收錄了泰戈爾四部代表詩集,包括晶瑩美靜的“童真之歌”《新月集》,清麗雋永的“哲思之歌”《飛鳥集》,“奉獻給神的祭品”《吉檀迦利》,以及融入詩人對青春感受的“生命之歌”《園丁集》。透過這些詩,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泰戈爾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地熱愛自己有著悠久優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里的人民,以及國家的雄偉美麗的山川。
(印)泰戈爾 ·外國隨筆 ·6.7萬字
“我認識我媽的時候,她早已是媽媽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是作家洪愛珠首部散文著作。母親病逝后,她將綿長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瑩剔透的文字,記錄下母親給予她的豐盛飲食與飽滿日常生活,從廚房小物到人間菜場,從粥面粉飯到異鄉茶食。她回憶與母親一起,疊印外婆腳步,加以近年發現的店鋪,組成老派購物路線。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以飲食憶往寄情,廚房的煙火、家族情感的綿延、老臺北的人情風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攏得濃淡合宜。洪愛珠的文風溫潤典雅、洗練機趣,她以家常飲食為主軸,母后哀思為伏線,重回那仿如盛世的親族過往與時代光景,再現老派人的心志與作風,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種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衛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點。
洪愛珠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本書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主編,精選鮑爾吉·原野、雷平陽、李敬澤、李娟、李修文、劉亮程、塞壬、張天翼、周曉楓九位優秀散文家的代表作,展現當代散文近二十年的成就。每位作家作品之后輔以張莉教授解讀文章,以增進讀者理解。書名“我認出了風暴”取自里爾克《預感》,張莉以此來表達自己閱讀到這九位作家作品時心情。散文是ZUI與時代相接的文體,九位作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感觸表現了自己向外界向自身探索的成果。鮑爾吉·原野以文字將在草原的生靈在紙上重現;雷平陽將看似平凡的家鄉人事寫出詩意;李敬澤將古籍歷史中人與事寫出獨有的韻味……
張莉 ·現當代隨筆 ·21.4萬字
《比利時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借十一歲少年路易斯的視角,勾勒出社會動蕩不安的生活畫卷與復雜激進的歲月影像。路易斯本是一個愛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戰爭與納粹統治的現實迫使他直面巨變的周遭世界:親人鄰里疏離,投機分子狂熱;謊言滋生,背叛橫行,哀傷的氛圍漫入世態人情。路易斯觀察這些變遷,出入不同陣營的同時也經歷自己青春期的躁動。種種情欲與死亡的試煉面前,他能否獲得最終的救贖?雨果·克勞斯以率直與激情混融的強韌,借助譏誚的微妙,真實還原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圖。無論是意識流的奔涌之勢,天馬行空的意象揮灑,還是爛漫的奇幻色彩,都讓小說始終彌漫著不羈的少年情懷。任何分崩離析的時代,總有幸存之光。路易斯正是這微弱的一道曙光,是戰爭暴力無法毀滅的精神的幸存與成長。
(比利時)雨果·克勞斯 ·外國隨筆 ·49.9萬字
陳丹青新書三冊套裝。《為什么我不是讀書人》十年訪談、講演精選合集,聊聊他關心的《局部》和木心美術館;《目光與心事》跨越十年,藝術評論首次結集;《除非我們親歷》十年,十段親歷的記憶。
陳丹青 ·文集 ·22.9萬字
卡爾維諾的文學創作,是一臺復雜的文學機器,他一生的工作便是將與時代休戚相關的科學、哲學、政治學的零件置入這臺文學機器中,不斷地磨合,不斷地調試。《文學機器》是卡爾維諾一生文學創作和實驗的心得體會。在這部文集中,卡爾維諾在讀者、作者、評論家的身份之間來回變換,不僅為這個時代的文學探索了全新的可能性,也為我們的書架增添了全新的內容。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文學理論 ·25.3萬字
《湘西散記》中的十一篇作品共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從文自傳》的兩篇,描寫的是作者從童年到少年時代的成長與蛻變。少年逃學、嗜賭、當兵的經歷及湘西的環境為他后來的創作提供了素材。第二部分的四篇散文選自《湘行散記》,“內中寫的盡管只是沅水流域各個水碼頭及一只小船上纖夫水手等等瑣細平凡人事得失哀樂,其實對于他們的過去與當前,都懷著不易形諸筆墨的沉痛和隱憂……”。第三部分的四篇選自《湘西》,“把沅水流域和五個地方支流的‘人事’‘生產’作了概括性的介紹”。第四部分來自《劫后殘稿》,記錄了作者1920年冬天回鳳凰時目睹的滿姓大戶人家與鄰村田家發生的恩怨情仇,內中充滿傳奇色彩。
沈從文 ·文集 ·14.3萬字
翻開《木心遺稿》叢書(第二輯),共三冊,發現木心默默留言——“像哈代一樣,非常厭惡別人為我寫傳記,嘿,你知道我是個什么東西。”木心說——“李叔同先生還是一個謎,留言‘悲欣交集’是個鑰匙孔,但沒有鑰匙……”今天,如何理解木心“最后的時刻還是要安排在烏鎮”?也“沒有鑰匙”嗎?“我還看不到我的結局哩。”幸好,我們還有木心遺稿——在木心辭世十年后,開始披露世間。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讀到!
木心 ·文集 ·13.3萬字
文學不僅僅是世界的鏡子,它塑造世界的力量勝過千軍萬馬。《文字的力量》從4000多年的世界文學中挑選出16部尤為重要的經典作品,有《伊利亞特》《圣經》《源氏物語》《一千零一夜》《共產黨宣言》,還有《哈利·波特》,讓我們看到文字如何塑造哲學、宗教、政治與文明——一部英雄傳奇,催促亞歷山大帝不斷征服,直至他治下的土地都浸染上那部傳奇的色彩;幾個不聽話的學生的記錄,讓他們老師的教誨將在數千年后影響數十億人;一冊薄薄的宣言,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隨著這些偉大的作品,帝國興衰、文明起落,歷史在文字的錘擊下被鑄成我們今日所見的樣子。
(美)馬丁·普赫納 ·文學理論 ·19.8萬字
這是一本小說寫作類圖書。本書的課程按照“制作故事整體流程”→“制作主要角色”→“決定細節和演出”的順序排列,不一定按照這個順序進行也可以。你可以從你現在苦于寫不出來的地方開始讀,也可以從你最想寫的地方開始讀。每一堂課都以練習的形式,具體地記載了“這樣才能寫出來”的順序。請一定要實際動手寫起來。
(日)圓山夢久 ·文學理論 ·5.5萬字
本書是一本醫學人文圖書,集合了奮斗在中國腫瘤臨床一線的17位女醫生在行醫生涯中的見聞和感想,感人至深。每一位腫瘤科醫生都是一部生命故事存儲器,尤其女性對生命有著更加獨特的感知能力。參與本書的17位女醫生,都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二十年以上,臨床經驗豐富,成熟、理性,日復一日面對各種癌癥患者和家庭,對人生的理解也會與眾不同、更加深刻。醫生這個職業是一個觀察社會和人性的窗口,沒有哪一種職業像醫生這樣直面生老病死,直面悲歡離合,也直面真假善惡。而癌癥更是一塊試金石,既照見醫生、患者,也照見患者身邊每一個相關的人。在癌癥陰影的籠罩下,每個人都脫下了偽裝,真實展現積極求生的一面、絕望害怕的一面,但不管哪一面,都是病房中上演的人間真情故事。在這本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每一個故事都令講述者難忘。它將腫瘤科女醫生的心歷路程真實而充分地展現出來,希望每一位讀者能從中看到人生的光與熱,看到生命的可貴與不凡,看到醫患之間的密切關系與相輔相成,更感受到人間溫情。我們在人間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
沈琳 戴志悅 ·現當代隨筆 ·17.9萬字
甄選布萊希特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呈現其詩歌創作全歷程:早期詩和早期城市詩(1913—1925),城市詩(1925—1929),危機時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國時期(1941—1947),以及后期詩(1947—1956)。
(德)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外國詩歌 ·6.9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名家作品集之一。本作品集實質上是中國現代文學肇基和發展階段的創作總集,收錄了幾乎當時所有的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鄒韜奮 ·名家作品 ·17.5萬字
這是一份不同尋常的記錄,收集了海明威與《巴黎評論》《大西洋月刊》等媒體所做四篇訪談。訪談中的許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摯,一如受訪者本人。他憑借一己之力重新定義并改寫了美國文學的面貌。為了呈現一個真實狀態的海明威,采訪者多年堅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寶貴的訪談資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處于怎樣的生命狀態?他對小說寫作有什么見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從他對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見一個與眾不同的海明威。
(美)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紀實文學 ·3.9萬字
《作家們的作家》是閻連科的文學閱讀札記,全書分五輯,涉及拉美文學、俄蘇文學、歐美文學、亞非文學等多個主題。在當代作家中,閻連科對外國文學的接受頗具代表性,他不斷汲取經驗并形成獨立的文學風格。在本書中,他作為領讀人,與讀者分享“經典之美”:《變形記》《百年孤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伊豆的舞女》《我的名字叫紅》《我的米海爾》……他以小說家的視角回顧自己的閱讀之路,深入淺出,講述文學經典如何被一代代創作、解讀、傳承。
閻連科 ·文集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