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一上網就想懟人?互聯網會讓人更易產生嫉妒與自戀嗎?打造互聯網人設能找到自我嗎?謠言為何瘋傳?層出不窮的網絡熱詞暗藏什么心理?為什么明明很累還是忍不住刷手機?哪些語言和思維習慣被互聯網悄然改變?本書深入剖析了互聯網空間中的心理特性,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了網絡社會中的行為模式。從個體層面到人際關系、文化影響,一一揭示了互聯網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塑造和影響。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數字時代帶來的心理挑戰。
雷靂等 ·社會心理 ·5.8萬字
為什么我們總是要與他人比較?與他人比較會對我們造成何種影響?誰更喜歡與他人比較?在本書中,zhu名社會心理學家蘇珊·T.菲斯克研究了人際和群體間比較的心理基礎,探討了為什么我們將自己與那些“高于”和“低于”我們的人進行比較,并分析了日常生活中這種比較的社會后果。本書匯集了大量前沿的心理學研究,以及菲斯克自己多年研究的結果,揭示了社會比較常見的結果——嫉妒地位等級高于我們的人,鄙視低于我們的人——并詳細討論了嫉妒和鄙視獨特的生物、情感、認知和行為特征。這種自然的嫉妒上層、鄙視下層的傾向,卻可能對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合作產生負面影響,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可能使人喪失人性,導致毀滅性的結果。因此,全書最后給出了關于如何轉化嫉妒和鄙視,幫助人們更健康地進行社會比較的建議。
(美)蘇珊·T.菲斯克 ·社會心理 ·14.9萬字
性格是什么?哪些因素影響了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面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對于“性格”,我們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探索。本書針對這些讀者們感興趣的問題,將性格分類、性格與氣質、性格與親子關系、性格與家庭、性格與同伴、性格與生理變化、性格與創傷經歷、性格與文化八個方面的影響和關系一一給出答案。作者用一個個鮮活貼切的案例,幫助讀者對性格心理學產生直觀的認識,讓心理學的科普讀物不再晦澀難懂。同時,依據權威的心理學理論和科學的心理學實驗,對性格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和詮釋,為讀者提供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解答。想一睹“性格”的真面目,了解自己的“真性格”,不妨翻開這本書吧。
李娟娟 ·社會心理 ·11.9萬字
當你不得不面對反社會人格者的時候,你會怎么做?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研究,瑪莎·斯托特博士揭示了反社會人格者行為背后的心理學,并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幫助你應對這些危險的互動。本書介紹了破壞性自戀、暴力反社會人格者、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同事、商業機構的反社會人格者等類別,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反社會人格者。通過了解和你打交道的人,你就能知道如何應對,從而擺脫反社會人格者對你的影響。通過這本書,作者對人類行為和正常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新審視,并為讀者提供了保護自己所需的工具。
(美)瑪莎·斯托特 ·社會心理 ·13.1萬字
分“人的行為”和“性格科學”兩大部分。作者運用個體心理學的原理,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著重強調人的社會性和社會感,強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社會心理 ·14.4萬字
本作品是面向社會大眾、以問題為導向的輕學術心理讀物。全文分為六大部分,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以心理學理論與研究為基礎,為當今社會中飽受工作與生活壓力的民眾提供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包含了不同人群的心理困擾、簡單易操作的自我情緒調節方法、心理干預、危機心理干預與心理復原成長等知識的介紹。以提供實操性的解決方案為目標,以扎實的理論依據為支撐,致力于幫助廣大民眾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心理調節,實現自我療愈,維護心理健康。
陳樹林主編 ·社會心理 ·8.4萬字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斯蒂爾教授解釋了在每個人生活中因身份認同感而產生的兩難窘境,包括選修非裔美國人政治學課的白人學生成績每況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學的女學生為了是否參加以男性為主的專業會議而猶豫不決,證明刻板印象和負面標簽顯著限制了人們的表現。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它成為我們的標志,成為我們的負擔,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扼殺了自我本性。還好,它并非不可戰勝。本書深入剖析了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展示了小小的標簽如何發揮了強大的力量,最后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應對計劃,幫助你擺脫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發揮天賦。
(美)克勞德·M.斯蒂爾 ·社會心理 ·14.5萬字
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通俗易懂的理論,闡述了社會心理學的原理和實踐應用,內容包括社會心理學導圖、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身處的世界、你與世界的連接等,幫助你了解“社會比較”“鏡像自我”“焦點效應”等概念,由此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每個人身上存在的一些共同特征,從而理解某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更好地與人交往,獲得美好生活。
李云帆編著 ·社會心理 ·3.1萬字
《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是卡倫·霍妮重要的心理學專著,也是她的代表作。該書多角度分析了現代人的心理和人格。她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各種矛盾和沖突中,而主要的沖突是我們都同時具有“親近人”“對抗人”“逃避人”的沖動。這些沖動如果無法協調好,就會讓我們陷入各種各樣的焦慮和神經癥。這部大師級的著作,用樸實的語言、清晰的邏輯,闡述簡明的哲理,能讓廣大讀者受益匪淺,感受到精神分析導師的真正魅力。
(美)卡倫·霍妮 ·社會心理 ·11.6萬字
你知道如何洞察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嗎?你知道如何在社交場合讓自己魅力四射嗎?你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嗎?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在戀愛、婚姻、家庭、職場中,心理學還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和幫助呢?本書能夠幫您提升心理學素養,強化社交能力,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乃至戀愛、婚姻中應對問題更加輕松自如,成為人見人愛的社交達人!
王麗晶 ·社會心理 ·10萬字
如果你在一段關系中總覺得少點什么,因而變得不開心、有疏離感,這并非你獨有的困境。大量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證明,能否感受到愛以及人們在壓力和創傷中能否煥發活力,與我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情感存在著關聯。作者結合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精神病理學,深度剖析影響親密關系的關鍵要素,從一個人的幼年、童年、青少年,直到成年,解釋我們的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以及它們是如何悄悄刻印在我們的生活里。這本書將使我們了解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系與成年后的依戀關系之間的聯系,讓我們對愛情、婚姻、友誼、激情、理解、溝通、親密、依戀、擇偶等方面有一個嶄新的認識。
(西)曼紐爾·埃爾南德斯·帕切科 ·社會心理 ·7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暈輪效應”為核心的心理學趣味讀物。暈輪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是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他品質或特點,所以又被稱之為“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個人在敬仰、愛慕他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會認知。暈輪效應在愛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顯。本書將從愛情、偶像崇拜、權威等方面闡述暈輪效應的本質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應如何避免“暈輪效應”。
心靜 ·社會心理 ·11萬字
“心理沖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構成了社會心理學大廈的一根支柱,對態度、習慣、認知、角色、記憶研究等心理學諸多核心領域都很關鍵。本書討論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和研究,有的明確,有的隱晦,包括:戈登·奧爾波特對態度沖突的思考,以及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種族態度提出了“內在沖突”的概念;歐內斯特·迪希特在分析香煙市場時,用精神分析理論研究香煙品牌市場營銷和人們吸煙習慣的沖突;利昂·費斯廷格提出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是態度改變的驅動因素;格雷戈里·貝特森嘗試把前后沖突的達界定為心理障礙的潛在先兆,并提出了“雙重束縛”理論;詹姆斯·彭尼貝克關于沖突的記憶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關于人類記憶的構建、回憶和復述的矛盾點的研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關于服從與矛盾心理的角色行為的研究;……認識到心理沖突的存在,理性思考心理沖突的方方面面,能幫助我們挖掘沖突背后的自動化和無意識的思維過程,更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問題,從而放下矛盾和糾結,自信前行。
(英)杰弗里·貝蒂 ·社會心理 ·17.5萬字
本書以《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為藍本,以心理學專業知識為基礎,解析宋江、林沖、魯智深等英雄的性格特征、處事方式、人物關系等,并結合專業心理學知識分析其性格成因,以及早年成長經歷對其人生道路的影響。作者通過觀察亂世中水滸英雄的人生選擇,力求客觀、全面地理解每個人物的人生命運,用心理學知識賦予《水滸傳》新的生命力。它能幫助讀者以全新的角度重新理解經典名著,以史為鑒,參考水滸英雄的人生經歷,選擇自身人生道路,強化自身積質,更好地獲得自我實現。
韋志中 ·社會心理 ·11.9萬字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體心理學知識讀物,致力于用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講述群體心理學知識,滿足讀者們對群體心理的好奇心,幫助讀者們洞察、了解群體心理,進而從中獲得領導群體或擺脫群體心理控制的啟示。
(法)勒龐 ·社會心理 ·10.1萬字
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在人的一生,我們就是在與各種人不斷發生連接中度過的,我們在這種交往中收獲成就感、收獲愛情、收獲朋友……但是有時候,因為社交恐懼癥作祟,原本正常的社交卻會發展成為一種“酷刑”,我們緊張不安,我們焦慮彷徨,我們試著遠離人群。社交恐懼癥已經成了“時代病”,它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一定要走出社交恐懼癥的印象,建立健康的社會生活。當然,這也少不了患者自身的配合。因為作為社交恐懼癥人群,你知道自己又多么盼望能跟同學、同事從容地交流,你冷漠的背后,是對正常人際交往的熱烈企盼。所以試著放下心防,試著正視你的社交恐懼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論你的社交恐懼癥是來自童年的陰影,還是成長中的自卑,請記住,關于社交恐懼癥,最好的療愈,是自我的成長。
吳婉絢 ·社會心理 ·5.4萬字
全身心地投入一段充滿愛的感情中(成為“我們”),是一段無比美麗、充實的經歷。然而,任何處于長期關系中的人都會告訴你,這也是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那么,如何克服困難呢?“所有成功的長期關系都是安全的關系。”心理治療師斯坦·塔特金寫道,“你和你的伴侶以一種確保雙方在任何時候都感到安全、受保護、被接受的方式互相照顧。”在本書中,作者為夫妻、情侶提供了一種開創性的指導。你會發現你和你的伴侶從長遠來看是否合適,如果合適,你能為你們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你們就能享受一段安全而持久的愛情。重點包括:創造共同的愿景,這是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學習預防發生問題的工具和技術;了解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中的心理和生物學因素,了解神經科學、喚醒調節、依戀理論等;進行練習,例如新婚游戲、閱讀面部表情以及更多有趣和嚴肅的練習,培養親密感和安全感;處理沖突,實現雙贏;建立一種愛的關系,幫助你和伴侶作為個人和夫妻“茁壯成長”。共同的興趣、身體上的吸引力、共同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溝通技巧是人們通常認為的良好合作關系具備的因素。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目前的研究顯示,這些只是構成健康婚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生理因素。有了本書的幫助,你將學會如何駕馭這些因素,更有機會讓關系成功。
(美)斯坦·塔特金 ·社會心理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