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修身故事大觀
中華民族自古講求修身之道。漢代哲學家王修說:“志向高遠的人,能夠不斷地磨煉自己,以成就大業,沒有節操的人,懈怠輕忽,只能成為平庸之輩。”老子的《道德經》中雖然重點講的是哲學觀念,但也講了許多道德修身的問題,他說:“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說,德性渾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嬰兒一樣純潔。又說:“重修身,則無不克。”再有,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更指明了個人的修養不僅是處世的條件,而且是成就事業的根本。由此可見,人生就是一個通過不斷“修道”而達到自我完善的過程。而“為人者必先正其身”這一傳統美德,一直被幾千年來的有志之士遵循著,也教會無數世人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37.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