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問題導向和日標導向為指引,運用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從8個方面就“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做了較為概略的探究,包括西亞概況,中國西亞交往,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建設背景、建設意義、推進基礎、進展情況、風險分析及控制等,有助于讀者加深對“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的理解。
馬鑫 金忠杰 王瑛 ·國際經濟 ·12.6萬字
本書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采用貿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測算1997~2011年中國以及其他APEC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產業聯系、垂直專業化程度及國際產業競爭力等,據此為提高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以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等提出政策建議。
張亞雄 袁劍琴 尹偉華 ·國際經濟 ·9.3萬字
經濟制裁是當今世界上常用的非戰爭制裁手段,被廣泛應用于解決反恐、核擴散、軍事沖突以及其他外交危機問題。但是,經濟制裁也引發了關于其有效性、人道主義影響、合法性、道德問題的爭論。《反思經濟制裁》作為美國權威智庫彼得·喬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對20世紀的大量經濟制裁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對影響制裁政策的因素進行考察,致力于尋找出,在哪些情況下使用經濟制裁最有可能推動和促進某國實現其對外政策的目標,從而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南。本書自1985年首度問世以來,已經有三個版本,得到廣泛引用,被譽為“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學界探討經濟制裁問題的最權威資料”。
(美)加莉·克萊德·霍夫鮑爾 金伯莉·安·艾略特 芭芭拉·奧格 ·國際經濟 ·12.7萬字
東盟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界之地,是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地區經濟合作的重點區域,對于保障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國家“一路一帶”戰略背景下,探尋中國—東盟地緣經濟的競合演化,采取靈活策略實現國家利益適度最大化和國家的周邊安全,不僅能豐富地緣經濟的理論研究,促進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而且有助于推動“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釋放中國—東盟地緣經濟的合作潛力,為我國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建議參考。本書采用地理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等跨學科交叉視角,運用多角度、空間關聯和動態模擬的思維,采用歐氏距離分析法、結構方程法和計算實驗法,研究了中國—東盟地緣經濟競合的演化過程、路徑和機制,提出了干預策略并進行了效果評估。
王淑芳 ·國際經濟 ·13.5萬字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對外開放(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獲得的國際技術溢出和國內自主技術創新。
許培源 ·國際經濟 ·10.8萬字
本書是依托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基于大數據的“一帶一路”建設成效研究”所編制的年度報告,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國內外反應與互聯互通研究(2017)》的基礎上進行的連續性研究成果,量化評估國內各省區市“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推進成效及國外各響應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連通成效。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所制定的戰略方針,充分詳實地了解國內各個省份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情況;聚焦“一帶一路”倡議響應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實際情況,分析各國重點支柱產業,明確各國發展資源稟賦,看清特點與優勢、劣勢,研判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潛力,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命宇 戴輝 ·國際經濟 ·8.1萬字
當代中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而規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社會整體轉型的一部分,是轉變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有效路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在規制實踐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同時規制機構的設置不僅沒有獨立于政府,甚至有些領域仍沒有獨立于企業,政府在缺乏約束和監督情況下掌握大量審批權,政府尋租空間被拓展。政府以規制形式參與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政府決定資源的投向和對象,從而造成資源錯配。本書試圖在研究日本規制政策歷史演進的經驗中,獲得對中國規制改革的有益啟示。
徐飛 ·國際經濟 ·12.9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海淀留創園20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成勢、深耕、求變、再出發五個篇章,通過對創業園成功孵化的近2000家企業經驗的總結,回顧了創業園20年來為海歸創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通過眾多成功企業與企業家的故事,詳盡地描繪了海淀留創園助力海歸創業者成功創業的路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海淀留創園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一直走在創新、創業的最前沿。本書可作為創業者創業之路中的必備讀物,也可作為企業管理者提升自我領導力與管理水平的參考讀物。
李長萍 ·國際經濟 ·12.8萬字
在“一帶一路”倡議從港口、通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逐步轉為產業、經濟、項目、企業、區域帶動的內涵建設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到中國企業“打包”實現中國海外園區“走出去”勢必會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這同時也需要我們更加冷靜地梳理和思考中國海外園區發展的發展歷程和現階段現狀和問題,理清中國海外園區目前的類型和分布,測評中國海外園區的建設效果和案例模式,進而為中國海外園區發展趨勢的把握和發展路徑的選擇提供必要的參考和借鑒。本書按照此研究思路,對我國目前海外園區的相關概念、類型特征、區域分布、典型案例做出系統梳理,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對81家中國海外園區和“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和地區的45個中國海外園區進行定量的績效和潛力評估,進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下促進中國境外園區發展的建議,研究對象具有新穎型,研究方法具有科學性,研究內容對開發區、園區、企業建設具有參考性。
曾剛 趙海 胡浩 ·國際經濟 ·4.3萬字
由中聯部主辦、福建省委承辦的金磚國家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論壇于2017年6月10-12日在福建福州成功舉行,來自金磚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400余名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代表與會,共同圍繞“共謀合作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引起了國內外熱烈反響。本書旨在呈現與會中外方代表發言的主要觀點,以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此次論壇以及金磚國家和金磚國家合作情況,屬于國內研究金磚國家及其合作的基礎性參考材料。
欒建章 董衛華 ·國際經濟 ·11.1萬字
《鐵道之旅》通過論述工業革命的代表之一——鐵路——其創制、發展對于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影響,試圖重新思考工業文明如何發生于個體,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生產力、社會結構變化。這本書囊括了人們對風景觀感的變化、旅途交談的沒落、鐵路車廂分隔問題、鐵路旅行病理學、工業疲勞和休克的歷史,以及鐵路與城市的關系等諸多話題。鐵路出行給人們對于時間、速度、距離、危險、精神傷痛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對于城市—歷史關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試圖去闡述,工業文明不僅在技術、建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改變,更重要的是,人們在這些變化其中,也發展出更多的設備、條例、思維去適應由工業革命帶來的新規則。
(德)沃爾夫岡·希弗爾布施 ·國際經濟 ·12.4萬字
自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實施以來,在經濟、政治、能源、交通、文化等領域的建設成績初現,沿線國家互利合作潛力巨大。但是由于涉及的周邊國家多,利益涉及主體復雜,且同各國的交往歷史由來已久,很多矛盾長期存在難以解決,因此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并不是暢通無阻的。為進一步擴大合作,深化合作領域,實現共贏和區域整體發展,有必要正視中國和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涉及國家之間的關系,包括交往歷史、跨境貿易、政治關系、文化溝通等方面,努力為多邊合作創立有利的土壤,掃除影響各國友好發展的不和諧因素。因此,充分了解中國和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各國的發展狀況、關系發展是必要基礎。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對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國家與中國的關系進行梳理和分析。第一章主要介紹地緣經濟與跨國經濟走廊產生的理論基礎;第二章從地緣關系、歷史關系、發展制約因素對中國同各國的關系進行介紹。第三、四、五、六、七、八章分別從通道建設、貿易往來、產業合作、金融合作、文化交流、政治與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
吳本健等 ·國際經濟 ·16萬字
2017年1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中韓(鹽城)產業園區,標志著中韓(鹽城)產業園正式上升為國家層面合作園區。批復要求,要將產業園區打造中韓地方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新高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示范區、共建“一帶一路”先行區,更加凸顯了鹽城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地位。本書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歷史為研究背景,分析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江蘇鹽城發展現狀,重點分析了中韓(鹽城)產業園區歷史、現狀和未來定位,對產業園區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做了詳盡分析,以汽車產業為引領,分析了產業園區對鹽城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通過與中韓(煙臺)(惠州)產業園對比,查找中韓(鹽城)產業園不足;通過與國際先進園區和蘇州發達韓資密集區對比,借鑒發展經驗,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最后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研究,為中韓(鹽城)產業園發展提供保證。
劉吉雙 朱廣東 張躍敏 ·國際經濟 ·19.3萬字
新《日本銀行法》頒布以來,日本銀行(即日本中央銀行)獲得了獨立的貨幣當局的權力,從此成為日本貨幣政策的主角。本書回顧了幾任日本央行行長主導下的貨幣政策路徑,探討這些政策對于日本經濟以及國際貨幣市場與投資的影響。同時對比了2020年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本書作者對于日本央行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持批評的態度,認為其中的教訓多于成功,這值得其他貨幣當局借鑒,同時也值得投資者分析,以此判斷國際貨幣市場的未來走向。
(日)河浪武史 ·國際經濟 ·13.6萬字
本書著眼于全球氫能發展現狀與趨勢,從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氫能發展戰略與政策部署,氫能產業和核心技術發展現狀,氫能研發、標準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領域以及國際氫能合作與交流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同時分析了我國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本書較為詳盡地介紹了有關國家和地區氫能發展經驗,解析了氫能在能源低碳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專業性、建設性和前瞻性,填補了氫能領域基于國際視野的全產業鏈發展研究成果的空白,將為行業主管部門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咨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走向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中,氫能產業發展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堅定信念,共同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為全球零碳愿景的實現,為人類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 ·國際經濟 ·12.2萬字
本書為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科普項目研究成果,分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合作3大篇,從歷史視角、現狀概覽與案例剖析等維度,系統梳理了中國、老撾、緬甸、越南、泰國和柬埔寨6國金融發展及中國(云南)與其他5國開展金融合作的情況,展現了瀾湄流域國家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狀況,并輔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融發展指數進行了綜合比較,提出了新時代云南金融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具體路徑,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瀾湄國家金融發展與金融合作的基本情況,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劉方 ·國際經濟 ·8.2萬字
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世界的出口不再是本國產業競爭力的表現,而僅僅是成為全球要素集聚的平臺或載體,為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紅利的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與合作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國際分工方式,也使世界經濟運行的機制發生了變化。將生產要素與全球經濟失衡聯系起來研究,是在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特點的前提下,應對中國經濟發展現實問題的必然選擇。
吳云雁 ·國際經濟 ·9.4萬字
在“走出去”戰略背景下,本書從理論、現實和實證三方面基于投資動機視角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及效應進行了系統論證。理論方面,本書從國際直接投資區位選擇角度結合投資動機視角首次全面地梳理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問題;現實方面,1979年8月“出國辦企業”政策正式出臺,2000年3月中國明確提出“走出去”戰略,2012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分別覆蓋了153和177個國家與地區,本書從縱向和橫向角度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實證方面,本書精準識別了2003—2012年中國對可獲取樣本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貿易效應以及逆向技術溢出效應,有助于構建“新常態”經濟下“引進來”和“走出去”基本平衡的投資促進體系。
向姣姣 ·國際經濟 ·10.3萬字
本書從新經濟史視角考察了阿根廷獨立以來的發展歷程,揭示出阿根廷的危機主要是制度的失敗,阿根廷的衰落的根源在于產權得不到政治制度保障。形式上的民主和市場經濟并不必然帶來經濟繁榮,經濟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權力如何運作和政府的類型。阿根廷的特殊還在于這個國家幾乎探索了發展中國家所有可能的制度選擇,研究阿根廷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姜涵 ·國際經濟 ·16.3萬字
全書用對話體寫成,通過對話反映出英國當時存在的社會經濟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在提出的社會經濟改革措施中表現了作者早期重商主義思想。認為只有金錢才是一國的真正財富;外貿是財富的真正源泉;外貿的原則是少買多賣;反對制造不足值的貨幣,防止貨幣流出國外,提倡保護關稅,發展本國加工工業等。
(英)伊麗莎白·拉蒙德 ·國際經濟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