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零售商主導的縱向約束的理論與公共政策研究”(07BJY077)的研究報告進行擴展形成的。本書上篇討論縱向結構領域的若干專題,其中,第1章描述縱向一體化的理論問題,第2章~第6章則討論縱向約束的理論問題;本書第7章~第15章構成下篇,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主要研究成果,這部分內容專門討論零售商主導的縱向約束問題。
石奇 ·中國經濟 ·16.3萬字
全書共七章,“從決策理論和博弈論的角度描述理性的性質以及矛盾”、“從語言的角度分析社會組織的技術和方式,由此分析了市場和貨幣在社會組織中的作用”、“說明貨幣如何成為公共權力分配經濟利益的手段,由此使得貨幣轉變為資本,以及資本和投資的關系”和“在我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市場、貨幣以及資本背后的理性基礎”四個方面分析市場、貨幣與資本的理性基礎。
黃淳 ·中國經濟 ·10.6萬字
本書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歷程、概念內涵、發展現狀、面臨歷史機遇、關鍵路徑、美好愿景等方面,系統論述數字中國賦能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路徑,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對策建議,為各方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借鑒參考。本書以專業化視角和話語體系,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動翔實的數據案例,以清晰的思路、精練的語言、緊湊的結構及流暢的內容,引導廣大讀者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理解數字中國的全貌。本書作為大眾讀物,既適用于想要學習了解數字中國建設的讀者,如企業管理人員、信息領域從業者等,也適用于廣大政府工作人員等,引發其對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思考,并提高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能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肖榮美 宋凱捷 王婷婷編著 ·中國經濟 ·12.4萬字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內容,全面論證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各種指標體系、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路徑,聚焦中國戰略性企業,明確指出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種種誤區和發展途徑,為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路徑啟發。
黃偉 駱南峰主編 ·中國經濟 ·6.6萬字
本書追溯現代經濟區域形成機理,厘清區域不平衡發展的歷史邏輯,從產業角度分析探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不平衡發展的歷史根源,對縮小區域間差距、推動區域的平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回顧了近代中國工業發展的演進歷程,基于近代河北、江蘇、廣東等省份的工業空間擴散路徑及征分析,從通商口岸、鐵路建設、水運等方面揭示了近代中國工業空間擴散的內在動力,探討了近代中國工業空間格局及擴散征,并對不同因素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了近代中國工業發展的集聚效應及擴散效應。
張美嶺 ·中國經濟 ·17.6萬字
本書針對我國工業經濟當前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特別是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深度分析。全書圍繞“工業高質量發展”,遵循新發展理念,緊密結合制造強國的主要目標,充分吸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全面剖析了工業發展質量的內涵,明確了構建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路,并在往年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一些指標進行了適時調整,對全國、各省(區、市)的工業發展質量,以及工業主要行業發展質量進行了評價。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中國經濟 ·15.1萬字
本書介紹了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如何通過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實現資本的價值創造效應,基于資本管理理論、資本異質性理論、政治關聯理論、公司治理理論、共生理論和價值創造理論等,綜合運用混合截面數據模型、變異系數—加權法、多元回歸模型、分位數回歸法、生態學Logistic共生模型等研究方法,對資本管理視角下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應進行了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代飛 ·中國經濟 ·11.7萬字
本次發布的數據顯示了“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歷年城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以及服務業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業創新、產業環境、產業協同五個二級指標的變化情況。同時展示了分地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趨勢和空間分布情況。
余泳澤主編 ·中國經濟 ·15.4萬字
本書探討適用“兩型”社會建設的土地規劃技術。第一章緒論主要回顧兩型社會建設和土地規劃技術的背景,并介紹適用兩型社會建設的土地規劃技術的成果、作用以及技術路線。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書的主要內容,根據區域土地資源利用潛力、適宜性、土地生態環境容量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依次研究區域土地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區域土地利用的社會經濟發展模擬技術、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布局技術,具體說明各技術的技術路線、資料準備和技術流程,從而形成適用"兩型"社會建設的土地規劃技術。第五章以湘江新區為例,通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按照三項技術的流程,得出適用該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結果。
郭菲等 ·中國經濟 ·14.8萬字
隨著人均收入超過1萬美元,中國與高收入國家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越來越小。中國要在過去40多年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增長潛力,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本書選取了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城市化、農產品競爭力、貿易轉型、產業創新、財政金融制度、人民幣國際化七個重要主題,探討了中國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過程中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變化,總結了中國在經濟結構性變遷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可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宋立剛 周伊曉主編 ·中國經濟 ·10.3萬字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正當其時。新一輪的產業分布、城市格局洗牌運動已經開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在哪?誰能抓住新一輪增長的風口?這是每個個體都關注的時代命題。本書通過分析區域發展的經典模式,探討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如何推動大國復興,在新發展格局下從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到世界制造強國之路如何演進等命題,包括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崛起與反思,中國制造升級之路,產城競合模式的變革,等等。這些始終離不開對五種關系的思考——中國與世界,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邊緣與中心,獨立與依附,這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里避無可避的主題。時間維度的工業化演進,空間層面的區域模式創新和個體創變者不甘沉淪、永不屈服的精神,這就是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秘訣,也是中國發展的基本盤。
何丹 徐鑫 ·中國經濟 ·13.2萬字
中美貿易摩擦尚未停息,香港暴亂行為持續升級,第四次金融危機逐漸展開,信息文明進入高級階段,數字貨幣走上歷史舞臺,產業領域面臨大洗牌……“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抬頭黑天鵝漫天遨游,低頭灰犀牛滿地撒野”,不確定的外部環境讓人備感焦灼,對中國經濟走勢的認知也愈發迷茫。本書旨在對2020年的中國經濟進行深入解析和預測,探討究竟是誰開啟了破碎化的序幕,指出中美貿易沖突既是終極也是過程,提出中國“三個世界”觀點,帶領讀者穿越重重迷霧,尋找中國經濟新亮點。
王德培 ·中國經濟 ·18.9萬字
本書深入分析了中國一般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背后的問題,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進化過程中去看文化對企業、制造業的影響,從不同地域、國家之間以及從政府、社會、企業角度去看文化對制造業的影響,從而探索我國實現制造業強國趕超路徑的新模式。
宓仲業 ·中國經濟 ·16萬字
中國當下的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分析當下的經濟態勢以及預測中國未來的經濟態勢,成為中國當下諸多經濟學家以及經濟學研究者所關注的核心。本書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執筆,以抓住碎片為引子,分析了三個學術人眼中的中國經濟拼圖。作者藉此對中國的經濟態勢提出了不少有益啟示。
徐奇淵 楊盼盼 馮蕾 ·中國經濟 ·9.4萬字
不管是以此前的政治格局來劃分,還是以現在的經濟實力來劃分,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構成了世界上一極,十數億人創造力的爆發,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沒有人敢于忽視這種結果,也沒有人敢于無視由此而引領的未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經濟變革是一場在特定時期,特定背景下,由數方力量同時下場參與的大博弈,由此必然存在著它的殘酷性與天然的不公平性,也許只有對過去做出充分解讀,我們才可能透過重重迷霧,猜想出未來深處內存在著的各種可能。
陳斯文 ·中國經濟 ·14.9萬字
日本作為我國重要近鄰,同時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傳統發達國家,在亞洲以及世界顯示出不可忽視的戰略存在,其外交、經濟等政策對我國周邊經濟環境與地區秩序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研究日本的戰略布局和政策選擇,分析其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干預變量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內涵,對東亞、亞洲區域合作甚至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
楊伯江 劉瑞 ·中國經濟 ·16.8萬字
本書深入剖析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以及江西省其他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狀況以及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然后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勾勒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空間布局與產業選擇藍圖——結合自身優勢,盡快制定出包括制度環境、空間結構和產業對接等在內的符合自身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為承接產業轉移與空間布局做好政策鋪墊,促進承接產業與原有傳統產業實現快速有效的融合。
彭繼增 ·中國經濟 ·18.9萬字
海洋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原料采集地,其資源環境正在遭受人類社會的巨大挑戰。為此,2015年9月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提出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本書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14項目標“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展開,目的是通過對目標14的解讀和對中國現狀的評析,在介紹國際上的一些典型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實現目標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崔鳳 趙緹 沈彬 ·中國經濟 ·11.4萬字
2017年《房地產藍皮書》持續追蹤中國房地產市場最新動態,深度剖析市場熱點,展望2017年發展趨勢,積極謀劃應對策略。全書分為總報告、土地篇、金融篇、市場篇、管理篇、區域篇、國際借鑒篇、熱點篇,對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態勢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房地產次級市場發展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
李春華 王業強 ·中國經濟 ·18.4萬字
本書從經濟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中國產業結構思想演進的核心主要是四大產業結構思想依次遞進,即生產資料優先增長、消費資料滿足生產資料需求適度優先增長、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同時闡釋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是一個系統復雜工程,需要在一定框架下運行,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原則和演進趨勢。一方面需要關聯、協調、可持續和民生本位原則;另一方面,鑒于目前中國產業結構存在三次產業互動性弱、區域產業對接度低、產業主體升級積極性差、產業結構生態化進程緩慢和消費資料生產未得到充分重視等情況,中國產業結構思想演進的未來趨勢需要充分考慮到現實,即在充分發展現有產業結構思想的前提下,以產業互動為核心,以合理的區域產業結構為支撐,以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依托,以消費資料適度優先發展為要義,以制度創新為保障。
莫秀蓉 ·中國經濟 ·2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