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7)
會員

本研究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FSI)所長吳曉求教授領銜、FSI研究團隊連續撰寫的第二十一個年份的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曾提交給2017年1月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二十一屆(2017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并作為論壇的主題研究報告。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實際上是一部問題導向、側重于理論分析的研究作品,對每年及下一年市場趨勢的預測和研究不是本研究報告關注的重點,所以,市場研究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是本研究報告的輔助內容。市場研究主要從基本面和技術面角度,分析了2016年的市場特征和2017年所可能發生的變化。與過去歷年大多數研究報告體例一樣,本研究報告仍由導論、分論、市場研究三部分組成,其中,導論和分論是本研究報告的主體內容。導論部分主要側重于構建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理論分析邏輯,從金融結構、風險變異和金融模式選擇的邏輯角度,觀測、分析為什么必須推動中國的金融監管模式改革,并對中國金融監管新模式作了理論和功能上的構畫。各分論則對中國金融監管模式的變遷,不同時期監管規則的調整,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新趨勢以及如何構建基于風險分級和風險變異的新的金融監管模式作了分析和闡釋。

吳曉求等 ·中國經濟 ·38.8萬字

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理論、政策與實踐
會員

當前,我國產業總體上處于全球創新鏈外圍、價值鏈低端。為及時彌補我國產業發展因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受到的侵蝕,有效緩解高消耗、低人均的資源能源和高排放、低容量的尖銳矛盾,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國產業迫切需要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我國產業已完成量的積累進入到質的提升階段,科技發展已進入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以增強產業控制力的技術創新為根本途徑,以協同一體化技術創新政策體系為重要保障,推動我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程度較高的產業實現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三位一體”發展刻不容緩。然而,推動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面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需要企業集中科技資源與科技資源分散、我國產業力求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與發達國家力圖低端鎖定的突出矛盾。針對既有技術創新政策難以快速有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忽視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產供用協同創新及傳統產業技術創新等突出不足,建議明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地位,大力發展技術創新工具及相關服務平臺,分類有序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努力構建協同一體化政策體系。

曾智澤等 ·中國經濟 ·19萬字

中國經濟短期波動對長期增長趨勢的影響機制研究
會員

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性對長期增長趨勢的影響呈現階段性特點:1978年之前影響為負,1978年之后到本輪經濟下行之前為正,進入新常態以來又為負。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經濟波動性變化對增長趨勢的影響呈現出“負-正-負”的階段性特征。中國經濟波動性變化對增長趨勢的影響為什么會呈現這種階段性特征?本文具體從投資率、資源在企業內配置以及資源在企業間配置的角度研究了經濟短期波動如何對長期增長產生影響。通過逐項分析發現,1978年之前,中國經濟屬于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的篩選效應無法發揮作用,因此中國經濟波動性增大時會抑制長期增長。1978年開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阻礙資源自由流動的閘門被打開,市場的篩選效應開始起作用。改革開放之初,雖然存在大量低效率企業,但是由于我國金融發展程度較低,經濟波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較弱。而后隨著我國金融發展程度的提升,經濟波動對經濟增長促進效應不斷加強,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末達到高峰。21世紀以來,由于國有企業職工占比的不斷下降,低效率企業的不斷減少,資源配置不斷優化,配置效率不斷提高,再結合中國技術水平的提升、技術引進空間越來越小,經濟波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不斷減弱,兩者之間越來越偏向負相關關系。這便導致了經濟波動性變化對增長趨勢的影響呈現出“負-正-負”的階段性特征。此外,本文還分別將金融波動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納入進來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得出,由于共振效應,金融波動和經濟波動、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經濟波動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交互作用。因此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們尤其要注意應對各類風險因素共振帶來的威脅。

邢煒 ·中國經濟 ·16.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五莲县| 祁门县| 吉林省| 建阳市| 青州市| 黄骅市| 德州市| 尉氏县| 马边| 长泰县| 新建县| 昌宁县| 黔西| 建德市| 屯门区| 定襄县| 乐平市| 白城市| 叶城县| 正安县| 巩义市| 衡阳市| 武胜县| 平泉县| 友谊县| 云安县| 扶沟县| 邯郸县| 贡觉县| 武山县| 那曲县| 张家口市| 来宾市| 宁河县| 祁连县| 五莲县| 通道| 津市市| 扶绥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