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一般”與政治經濟學批判
在馬克思一生所寫的《資本論》材料中,“1861-1863手稿”的篇幅最大,涉及23個筆記本、1472頁。但貫通的頁碼表征的卻是不連續的寫作過程;龐雜的內容,紛亂的議題,若隱若現的邏輯,對研究者構成了極大的挑戰,深刻地檢驗著解讀者的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在熟悉全部文獻的寫作過程和內容的基礎上,本書找到一個恰當的解讀框架——“資本一般”,以此來呈現《資本論》寫作在這一階段的困境、磨難及馬克思嘗試解決的思路和效果;全部細節的盤活把馬克思這一時期工作的進展準確地揭示出來,并使他對“剩余價值學說史”的梳理(對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的批判)獲得了暢通的解釋。可以說,“資本一般”給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帶來了新的面貌,幫助他擺脫了困境,極大地影響了他后來“三卷四冊”的結構;同時既接通了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以及思想史的關聯,更顯現出其思想的超越性,而且置于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整體圖景中也是一種獨特的視角和方法。
·30.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