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歌德25歲時創作的作品,這部書信體小說描寫了少年維特愛上了早與他人訂婚的綠蒂,在愛情受挫后悲痛欲絕,又因與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所以前途無望時他最后選擇了自殺。書中通過維特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感,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
(德)歌德 ·世界名著 ·7.7萬字
《永別了,武器》是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獎獲獎者海明威長篇代表作。故事的男女主角相識在戰火中的意大利北部小鎮,志愿加入意大利陣營的救護隊美國中尉與紅十字會蘇格蘭護士互生情愫,戰爭險些毀滅了他們的愛情,索性炮擊中受傷的中尉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兩人在米蘭的醫院中重逢并度過難得的甜蜜時光。回歸戰場的中尉對戰爭的意義產生懷疑,在撤退中親眼目睹人性泯滅,他不息一切代價要回到愛人身邊……這部海明威于巴黎時期動筆寫作的作品,是海明威著名的“新聞體”寫作和“冰山理論”的實踐評論家福特·麥多克斯·福特評論這部作品“每一個字都直擊人心。仿佛直接從小溪中取出鵝卵石,那般生氣勃勃、閃閃發亮,恰如其分地待在各自的位置上。”
(美)海明威 ·世界名著 ·17.1萬字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死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英)毛姆 ·世界名著 ·14.8萬字
自儒勒·凡爾納1865年時寫出《從地球到月球》這部偉大的作品,迄今人類又經歷了150多年的時光的流逝。人類已經能夠登陸到月球。只不過,百多年前的凡爾納先生的這部了不起的作品里充斥著一些今天的讀者讀起來感到有些陌生的情節罷了。但這正是凡爾納先生的最有趣的一面,因為,是他想象出某種登月的工具出來,盡管不太切合實際。但與今天人類登月工具相比,也沒有太出格之處。比如,凡爾納先生想像到宇宙飛船應該是從大炮膛里被射向月球。這聽上去的確很滑稽,然而,正是這種想象力,才使得人類后來朝登月的夢想一步步走過去。
(法)儒勒·凡爾納 ·世界名著 ·8.9萬字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發表于1952年,是作者生前發表的zui后一部小說。用海明威自己的話說,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的zui好的一部作品,別的優秀而成熟的作品與它相比大為遜色”。海明威在他的作品當中塑造了很多“硬漢”形象,其中《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圣地亞哥老人在海上與大魚搏殺,堅守自己的人生格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戰勝”,那是一場強者與強者的對決,也只有在這種對決當中,“硬漢”精神才顯得更加奪目耀眼。zui后老人拖著魚骨回到家中,他失敗了,但他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英雄。
(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世界名著 ·7.1萬字
《思想錄》是法國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及宗教思想家帕斯卡爾的代表作。書中主要就其對人生、宗教等重大主題深入的思考,以及自己得出的思考結果逐條紀錄下來,編輯成冊出版。這一本書是帕斯卡爾的代表作,它對后來的很多宗教思想家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力。
(法)B.帕斯卡爾 ·世界名著 ·11.5萬字
《賓虛(英文版)》發表時間是19世紀的80年代初。作品發表后,被認可為19世紀擁有有影響力的小說,對基督徒尤其有某種影響力。作者用描述手法,詳細地講述了一個名叫猶大·賓虛的年輕人的歷險記。此人是作者虛構的歷史人物,是猶太人的王子,在一世紀初,被羅馬人當做奴隸抓了起來,在耶路撒冷被奴役。這個王子就在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戰車駕馭手,同時變成了一個基督徒。這個故事與猶大所講訴的耶穌的故事,時間上正好吻合。耶穌也正好來自于同一地區,年紀也剛好相仿。小說再現了“背叛”、“信仰”、“救贖”等基督教方面的主題。而這些主題很終都以“愛”和“受難”來收場。
(美)劉·華萊士 ·世界名著 ·19.5萬字
《奧德賽》人類文學史上最輝煌壯麗的生命游歷的故事,也被稱作千百年來一直被傳頌的永恒不衰的故事,現在“最經典英語文庫”第七輯將其付梓正式出版。于是,它以最完整的形式,最權威的英譯本形式,面向了中國讀者。《奧德賽》是荷馬感到寫得最得意的作品,它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結束后,俄底修斯在返家路上經歷諸多艱險的故事。而其返家路程居然花去了他十年時間。當他終于排除萬難,抵達家鄉后,卻發現家已不是自己的家了,家已被他妻子的追求者所霸占。特洛伊戰爭持續了十年,而返家之路又耗去他另外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里,他一直沒有音訊。他的妻子誤認為他已經去世。所以,她必須跟兒子一起,應付眾多追求者。荷馬還有另外一部與《奧德賽》齊名的偉大史詩作品:《伊利亞特》,這兩部作品都是荷馬的偉大作品。
(古希臘)荷馬 ·世界名著 ·11.7萬字
《羅馬帝國衰亡史》從奧古斯都稱帝、羅馬由共和國變為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其間1000多年的風云變幻,盡收筆下,氣勢恢宏。書中還記述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羅馬帝國周邊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簡史,甚至還有漢武帝與匈奴人的戰爭以及匈奴人西遷等事件。準確的洞見,周密的布局,審慎的判斷與懷疑,這一切都使本書具有了超越時代的意義。
(英)愛德華·吉本 ·世界名著 ·17.8萬字
《美麗的與詛咒的》這部作品,則仿佛作家宿命式的預言,燦爛中預見寂寥,文字清新,語調哀婉。主人公安東尼在美酒佳人的愜意生活中,終于一事無成,外在的美麗成為一個邪惡的詛咒。《美麗的與詛咒的》是一面鏡子,作家的自傳色彩很濃,但將安東尼和葛羅麗亞的故事比附作家生活,顯然又過于膚淺。菲茨杰拉德從靈魂深處創作,如杜鵑啼血,他既是20世紀二十年代的親歷者,又刻意與二十年代保持審美的距離,因而能夠跨越時代的局限,將親密和疏遠完美結合,真實刻畫時代人性百態。
(美)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世界名著 ·12.5萬字
(英)愛德華·吉本 ·世界名著 ·16.5萬字
哈麗葉特·比切·斯托夫人編著的《湯姆叔小屋(英文版)》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對奴隸制的控訴和揭露。斯托夫人創作的目的,一是要讓北方人意識到南方正在發生的可怕事情,二是想激發人們對身陷奴隸制的南方人的同情。小說最常用的副標題——卑賤者的生活,表明了作者的態度:奴隸制不僅是個體性的罪惡,最是一種唯利是圖的體制性罪惡。《湯姆叔小屋》是斯托夫人對《逃亡奴隸法案》的猛力回擊。小說的另一個主題,是奴隸制與基督精神的不可調和。斯托夫人創作的潛在對象主要是虔誠的新教徒,所以她想方設法說明,奴隸制與基督教信條是背道而馳的。
(美)哈麗葉特·比切·斯托夫人 ·世界名著 ·18.1萬字
劇中奧尼爾以“毛猿”這一意象喻指現代社會中的人,揭示現代人在工業文明中喪失自我的悲劇。主人公揚克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司爐,以身強力壯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客中一個有錢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去尋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后只好與動物園的一只大猩猩結交朋友,結果卻死在它的大力擁抱之中。劇本表明在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像揚克這樣的工人只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會遭到更加悲慘的結局。
(美)尤金·奧尼爾 ·世界名著 ·7萬字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講述的是年輕地產商喬納森幫助吸血鬼德古拉將房產遷往倫敦后發生的故事。在去往倫敦的路上,德古拉劫持了喬納森。來到倫敦后,德古拉呼風喚雨,將倫敦的黑暗勢力喚醒。喬納森的未婚妻米娜及其閨蜜被吸血,變成了吸血鬼。為了保護米娜,米娜的父親與吸血鬼展開一場恐怖之戰……
(愛爾蘭)布萊姆·斯托克 ·世界名著 ·16.1萬字
該作講述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里避難。他們終日游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會,嘲笑教會傳授黑暗和罪惡,贊美愛情是才華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譴責禁欲主義,無情暴露和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腐敗,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意大利近代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與但丁的《神曲》并列,稱之為“人曲”。
(意)喬萬尼·薄伽丘 ·世界名著 ·16.7萬字
內容涉及動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植物學等多方面知識。1893年,68歲高齡的赫胥黎應友人邀請,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演化的講演,主要講述了宇宙過程中的自然力量與倫理過程中的人為力量相互激揚、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根本問題。這份講稿經過整理,即為《天演論》。
(英)托馬斯·赫胥黎 ·世界名著 ·9.4萬字
《夜色溫柔》的故事發生在歐洲,但小說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生活。迪克·戴弗是一個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年輕有為的精神醫生,在瑞士的蘇黎世進行精神病的病理研究。他參與了對富家女尼科爾·沃倫的治療,尼科爾是因百萬富翁的父親與她亂倫而患上精神病的。《夜色溫柔》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強烈的懷舊情緒、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滅的幻想、人格的分裂。是一部帶有很強的自傳性的小說,探索了一種酷似作者所經歷的感情與精神的崩潰過程。
(美)菲茨杰拉德 ·世界名著 ·10.9萬字
《牛虻》(TheGadfly),作者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該書描寫了意大利革命黨人牛虻的一生。主人公單純幼稚的愛國青年亞瑟因被革命同志誤解,佯裝投河自盡,奔赴南美。13年后,當他帶著一身傷殘重回故鄉時,苦難的經歷已把他磨練成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他參與了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斗爭,最后為之獻出了生命。小說涉及了斗爭、信仰、犧牲這些色彩濃重的主題。
(英)E. L.伏尼契 ·世界名著 ·10.1萬字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落筆創作,據作者說,靈感主要來自于作者在醫院做志愿者時的經歷。故事內容主要如下:斯泰爾斯莊園的女主人埃米莉·英格爾索普夫人掌管著莊園的財政大權。在某個周二的凌晨,在自己的房間里因中毒而身亡,而通往外界的房間的三個門全部都從里面鎖上的。一個名叫波羅的大偵探接受了調查此案的任務。他在調查此案的過程中發現,壁爐里有燒掉的遺囑還存留的一些碎紙片,咖啡杯好像也是被摔碎的等疑點。最大的疑犯其實就是比死者小20幾歲的丈夫阿爾弗雷德·英格爾索普先生。不過,小伙子卻有不在場的有力證據。此外,還有死者與前夫生的兩個兒子以及相關的幾個其他人,幾乎所有人都有犯罪機會,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許多疑點。那么,到底兇手到底是誰呢?抑或是幾個人合謀把人害死?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世界名著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