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祝勇在《血朝廷》中,從光緒皇上、慈禧太后、隆裕皇后和李蓮英四人的視角出發,重新解讀清末劇烈變動的歷史。小說中每一個人都是惶恐、猶疑與糾結的,意在通過這些國家權力頂層的人物的內心來呈現一個王朝覆滅前夕的“悚然之氣”。通過展現那些被政治話語遮蔽的人性的鬼魅幽深來塑造一個個鮮活的、立體的人,再通過這些活生生的形象呈現一個沉沒的王朝。
祝勇 ·歷史 ·25.3萬字
春秋戰國的歷史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謂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個時代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比如勾踐和屈原;陌生的是那個時代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了,這段歷史的故事和背景對我們幾乎是一片空白。雖然是很遙遠很陌生,但是春秋戰國歷史卻是我們最應該了解和學習的一段歷史。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文化和民族文化就起源于此,它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孩童時期”,深刻影響了我們中國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
茅廬小生 ·歷史 ·45.7萬字
講透一代商圣胡雪巖的天才與宿命,影響中國一代企業家的經典!馬云讀了兩遍!胡雪巖傳記小說至高經典,其他版本大多是這套書的刪減版或改編版。高陽版《胡雪巖全傳》出版40年來無可逾越,是商人必備的生存手冊。胡雪巖從店伙計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傾家蕩產只花了5天!“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武俠小說有金庸,歷史小說有高陽!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又擅長講故事,讀起來輕松暢快,有讀者評為“華語歷史小說不可逾越的高峰”。翻開本書,看當代歷史小說巨匠高陽,重現一代商圣胡雪巖的輝煌與宿命。
高陽 ·歷史 ·24.3萬字
本書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首次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作品。小說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連隊參加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再現了1947年延安保衛戰的歷史畫面,塑造了解放軍各級指戰員的英雄形象,揭示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戰爭勝利的內在力量這一思想命題。
杜鵬程 ·歷史 ·30.1萬字
熱鬧的三國,為何最終屬于沉默的司馬懿?論奸詐不及曹操,比智謀不敵諸葛亮,拼武功,關羽、趙云、呂布隨便一個都能滅掉他;翻開本書,看司馬懿如何靠數十年如一日的隱忍,擊敗三國所有英雄,獨吞天下。司馬懿潛伏曹操身邊幾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裝弱、裝傻、裝病、裝癱,甚至裝死來麻痹敵人、對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開本書,看司馬懿無與倫比的沉默、隱忍和計謀。
李浩白 ·歷史 ·28.6萬字
本書寫戰國時期,秦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實力,將目光鎖定巴蜀大地。秦以石牛糞金的策略讓蜀國自行打開門戶,而蜀國借機修筑金牛道,以便出兵剿滅分封國。小說主人公勾武被強征入伍,他冒死出逃,一路南行,最終在亂世之下上山落草,劫富濟貧,成為保護一方百姓的英雄。當秦沿金牛道南下滅蜀,勾武率領義軍與強秦抗衡,保衛成都,大戰秦軍。終因寡不敵眾,護主南逃。本故事以金牛道的開鑿為時間線,以勾武的人生軌跡為劇情線。以天隳山為故事的發源地,描繪古蜀國的風云變幻,數條線索交織,借以表現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也體現了金牛道開鑿時期人民的苦痛與無奈,以及古蜀時期人民鍥而不舍的五丁精神。
王江 ·歷史 ·29.3萬字
長篇小說《滔滔黃河》第一部《問山》展現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一段中國歷史,一個中原男人在這個大背景下經受的苦難曲折。作者以細膩綿密的文學語言,書寫了豫西的四時風光、耕種收獲、婚喪嫁娶、民風習俗,那些古老的生活秩序即便在饑餓和動蕩中,也被勠力傳遞的價值觀,使得這部小說具有了對先人生活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大的歷史脈絡的梳理,使讀者在這些人物的命運中感受到了變革的規律性、合理性和趨勢,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獨特價值所在。
范若丁 ·歷史 ·25.3萬字
《額田女王》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壇巨匠井上靖創作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系首次翻譯出版。這也是井上靖繼以八世紀大唐宮廷為背景的《楊貴妃》之后,創作的一部以七世紀日本宮廷為舞臺、以日本傳奇貴族女性為主角的歷史小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萬中無一的和歌作者額田女王,不僅留下了傳頌千年十二首和歌,而且一生曲折,先后與大和朝廷的兩位皇子有過動人的戀情。這兩位皇子正是后來的天智、天武天皇。大化改新、派遣遣唐使、數度遷都、出兵半島、敗戰白村江、壬申之亂,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額田女王的人生經歷如同生活時代略晚于她的大唐楊貴妃一樣,引發后世的無窮遐想。
(日)井上靖 ·歷史 ·21.7萬字
吉川英治以溫婉知性的傳奇之筆,再現了豐臣秀吉謀略超群、膽識過人、狂妄不羈、豁達真摯、善攬人心的個性;記敘了他從無名小卒到終結亂世成為天下霸主的奮斗過程;鮮活再現了在亂世中崛起,歷經坎坷邁向權力最高處的至情至性的豐臣秀吉。讀日本歷史,不可錯過戰國時代;讀戰國時代,不可錯過吉川英治筆下的《豐臣秀吉》。
(日)吉川英治 ·歷史 ·22.1萬字
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軍進入東北林海雪原,搜剿被我擊潰之國民黨殘匪。牡丹江軍區派少劍被率小分隊進剿,楊子榮智擒特務欒平,劉勛蒼擒獲匪徒刁占一。衛生員白茹治愈蘑菇老人疾病,戰士欒超家攀登絕壁,飛越天險,我軍出群匪不意,襲取山頭,活擒匪首許大馬棒父子,肅清殘匪。
曲波 ·歷史 ·34.5萬字
“七七事變”后,日寇侵占華北,繼而進入黃崗山金礦。隨著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亦因戰線拉長致使國內資源匱乏,更加緊對黃崗山金礦的掠奪性開采,礦工們稍有不滿便遭到殘害。此時延安方面資金緊缺,上級領導責成八路軍和地下黨設法開采和運出黃崗山黃金。敵我雙方的爭奪陷入膠著狀態。年輕的地下黨員郭曉冬領命潛伏進入黃崗山金礦,與黃崗山財東馬萬祺合作,利用其暗藏的一百支步槍和彈藥對日偽軍進行伏擊,日偽軍惱羞成怒,加緊對黃崗山金礦的嚴密控制,誘降土匪頭子魯大成做了黃崗山地區偽軍司令,魯大成掠走馬萬祺父女欲加以殘害。郭曉冬設計捕獲魯大成,救出馬萬祺父女。國民黨頑固派萬家銘因馬萬祺女兒的倒戈憤而倒向日軍,郭曉冬從中艱難斡旋……一場奪金大戰夾雜著感情糾葛愈演愈烈。
巖波 ·歷史 ·23.2萬字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數十年波瀾壯闊的征戰殺伐中,陰險的權謀者,偉大的開拓者,卑鄙的竊國者,哪個才是真正的曹操?本書用大氣磅礴的文字,通過滅黃巾、平董卓、戰官渡、走華容等重大事件,全景式地展現了曹操縱橫跌宕的一生,同時塑造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的人物群像。其間血腥殘酷的宮廷爭斗,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壯懷激烈的家國情懷,在書中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趙揚 ·歷史 ·32萬字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第2卷。天道茫茫,自有真理在,萬里晴空,河漢盼晏清。翦除鰲拜惡勢力后,年輕的康熙自掌朝政,但國庫空虛,人心浮動,可謂四面楚歌:南面,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擁兵百萬,謀反稱帝;北部,察哈爾反清鐵騎,乘虛襲京;西方,汪士榮屠戮欽差,長安兵變。而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鐘三郎”香會數百萬會眾,四處秘密串連,策反數十名太監為內應,陰謀舉火為號,同時起事,顛覆大清江山。
二月河 ·歷史 ·30.6萬字
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的第3卷。它著重表現康熙在統一中華、治國安民方面的文韜武略。平息“三藩”之亂之后,康熙四處物色治河能臣,親赴汴梁,視察黃河,任用能臣疏浚漕運,終使黃河變清;任用良將,操練水軍,德威并用,東收臺灣;開博學鴻儒科,選拔良臣,緩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團結前明遺老;納忠言,整頓吏治,懲辦貪官,創一代新風;北巡盛京,與東蒙古諸王結盟,進而西征葛爾丹,完成統一中華大業。
二月河 ·歷史 ·33.2萬字
《漢家天下》共七部,內容涵蓋西漢王朝前期的崛起歷程。《漢家天下7:千秋霸業》元朔元年,漢武帝已近而立。在位期間,他內修法度,外攘夷狄,大漢帝國進入了漢武盛世。但武帝并未停止征戰的步伐,數年之間北伐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征大宛……得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助力,漢家疆域不斷擴大,威名響徹宇內。隨著政權的穩固,武帝對長生的渴望亦與日俱增。不僅在各地巡游封禪,遍尋仙跡,更聽信方士之言,修建章宮、筑神明臺。及至晚年,武帝不僅尋仙未果,又因寵信江充等人,釀成巫蠱之禍,致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身死,悔之晚矣。像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一樣讀漢朝歷史!
清秋子 ·歷史 ·22.8萬字
《元史通俗演義》為《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敘述了元朝將近100年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歷史,堪為通俗史著的經典。該書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是了解元代歷史的入門書。
蔡東藩 ·歷史 ·30.6萬字
李白,改變了唐詩,卻錯過了時代;而整個大唐,又怎么錯過了他?一個身為星宿、發為仙音,卻只剩下名字的詩人;一個號稱盛世,卻以虛榮摧殘著詩的時代!《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張大春現代小說技藝與古典文化素養之集大成作品,擬以百萬字篇幅再造詩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興衰。首部曲《少年游》透過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游歷,為讀者解開詩人的身世、師從之謎,勾勒出盛唐時代的斑斕世相。
張大春 ·歷史 ·22.1萬字
盛唐速朽之謎!放大唐玄宗一生敗筆,看他如何打爛一手絕世好牌!翻開本書,看唐玄宗如何敗筆連連,毀掉盛世大唐。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締造了“開元盛世”。朝堂上,文有姚崇、宋璟、張九齡,武有高仙芝、哥舒翰;開疆拓土,戰無不勝,文治武功比肩唐太宗。坐擁這樣一副絕世好牌,卻在短短14年內,敗筆連連,一代盛世毀于安史之亂……敗筆一:沉溺于享樂之中,以致奸臣專權誤國;敗筆二:邊鎮推行募兵制,導致節度使大權在握;敗筆三:迷信帝王制衡術,致使將相矛盾爆發;……翻開本書,看唐玄宗如何敗筆連連,毀掉盛世大唐!
士承東林 ·歷史 ·20萬字
《五代史通俗演義》為“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叢書之一種,敘述了“元首如弈棋,國家若傳舍”,生靈涂炭、流血漂櫓的五代十國歷史。作者筆下描摹的不僅是這一時期的紛紛亂象,更旨在揭示其根源,并以史家的見地聯系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的社會現實,正是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本書的史料選取兼收嚴擇,創作上又富有鮮明的演義小說特色,是跨越時代的通俗文學代表作。
蔡東藩 ·歷史 ·34.7萬字
紅軍長征途中的湘江之戰,紅軍犧牲3萬人,被俘6千人,紅八軍團、紅三軍團六師18團、紅五軍團34師幾乎全軍覆沒,中央紅軍總兵力銳減為3萬人,《湘江之戰》以長征途中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主線,真實再現中央紅軍突圍以來的軍事、政治現實。不僅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歷史狀況,更站在歷史發展和歷史思辨的立場上,反思戰爭決策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黎汝清 ·歷史 ·2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