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后的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閱微草堂筆記》具有鮮明的反理教傾向,這其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人性及社會問題的進步認識。此書為第六冊。
(清)紀昀 ·古典 ·4.1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后的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有觸及到封建士大夫階層的一些不良作風和惡習。此書為第三冊。
(清)紀昀 ·古典 ·7.9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后的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以“超傳奇追晉宋”為己任,熔記敘和議論為一體,以從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其內容豐富多樣,語言質樸淡雅,風格亦莊亦諧,記載了大量社會基層、邊疆士卒和少數(shù)民族的故事。此書為第四冊。
(清)紀昀 ·古典 ·8.2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后的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閱微草堂筆記》保留了豐富的官場及民間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異聞,這其中自然有不少荒誕不經、滲透著迷信糟粕的東西,但透過這些龐雜的內容。此書為第五冊。
(清)紀昀 ·古典 ·5.9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后的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對幾類主要的狐形象進行描寫,體現(xiàn)狐世界的秩序和規(guī)范;第二章寫紀昀構建狐世界的敘事手法;第三章寫紀昀創(chuàng)作狐故事的原因。此書為第一冊。
(清)紀昀 ·古典 ·5.4萬字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xiàn)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shù)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此書為上冊。
(清)吳敬梓 ·古典 ·11.7萬字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xiàn)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shù)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此書為下冊。
(清)吳敬梓 ·古典 ·9.7萬字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xiàn)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shù)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此書為中冊。
(清)吳敬梓 ·古典 ·11.2萬字
本書以野史的視角撰寫了武則天稱帝的前前后后。永淳二年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武氏為皇太后。嗣圣元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武后臨朝稱制,開始了真正獨斷朝綱的時代。同年九月,徐敬業(yè)發(fā)動了一場針對武則天的叛亂,武則天派遣三十萬大軍迅速平定了叛亂,并誅殺了顧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對派。她還設計逼反李唐宗室,借機大開殺戒,掃除稱帝的障礙。在打擊反對派的同時,武則天還造祥瑞,建明堂(萬象神宮),并在佛教經典《大云經》中找到了女人稱帝的依據(jù),為自己稱帝大造輿論。書中既有艷情部分,也有歷史依據(jù)。黃摩西《小說小話》曾評價本書:“頗有依據(jù),筆亦姚冶,可與《隋煬艷史》相匹,非《濃情快史》《如意君傳》《狄公案》等所能望其項背也。”
不奇生 ·古典 ·4.3萬字
現(xiàn)代人遭遇的各種騙術,早就有跡可循。本書是明代張應俞創(chuàng)作的詐騙小說集,又名《騙經》,是首部以騙子、騙術為主題的著作。書中歷述種種黑幕現(xiàn)象,發(fā)人深省。作品中所講的故事,上至官場科舉,下至市井細民,旁涉九流三教,無不機詐百出,善良人偶一不慎,即墮其穿中,小則受騙招災,大則家破人亡。作者每述一則故事,大多加按語加以剖析慨嘆。書中集中暴露了明朝社會生活中陰暗丑惡的一面,展示人性的邪惡與貪婪,不但警示世人杜騙、防騙,對明代當時的社會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而且開拓了詐騙題材小說的新領域。作者有感于當時世道太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寫這部書的目的是想對社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其中很多騙術套路流傳下來,如能看破其中玄機,即便在當今社會,也能避免受騙。書中故事的現(xiàn)實性,表現(xiàn)在它真實反映了晚明下層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真實細致地描幕了他們貪財貪色的一般心態(tài)。讀者可以對照自身,提高警惕。在當下各種騙術層出不窮的年代,本書無疑能起到一定的提示和警醒作用。
張應俞 ·古典 ·8.2萬字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說經話本,作者不詳。魯迅認為作者可能是元人。全書主要敘述了唐玄奘的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作品情節(jié)比較簡單,沒有豬八戒的形象,但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而深沙神可能是沙僧原型。因此有人說,這本書具有《西游記》的雛形。《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當時有名的傳奇劇,最終的發(fā)展結果就是后世的經典——《西游記》,意義深遠。本書可認為是《西游記》成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里程碑。這部書作為神話故事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雛形,書中已經出現(xiàn)了自稱“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角色,這顯然是孫悟空的前身。此外,還出現(xiàn)了沙和尚的雛形——深沙神。
佚名 ·古典 ·1.1萬字
本書是清代譴責小說家吳趼人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最初以連載小說形式刊于光緒三十二年上海的《世界繁華報》。作品反映的主要是晚清時期湖南、兩廣和福建等地區(qū)官場的黑暗現(xiàn)實。同時加上一些對當時官場現(xiàn)狀的高度概括和議論,具有警時省世的作用。就小說的寫作手法而言,作者采用的是寫真紀實。他把自己在當時官場的所見所聞,如實地記載下來,并用《儒林外史》的構篇方式,把它們由人及事地連貫下來。作者以“糊涂世界”為名,很可以使人深感其中的批判意義,這也正是作者在寫人記事的筆法中自寓褒貶的一種點露。它能使我們在讀這部小說時觀其事而知其意,取得一種溫故而知新的警示效應。由于發(fā)行有限,年代頗久,本書現(xiàn)已不易訪求。作者的筆觸上至省州臺撫,下及裁縫、媒婆、堂館,活畫出一幅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社會圖景,而這種糊涂渾噩的現(xiàn)狀,無不導源于吏治的混亂和官場的腐敗,在今天的讀者讀來,仍然很有啟發(fā)。
(清)吳趼人 ·古典 ·9.5萬字
《聊齋志異》是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文言短篇小說集,亦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經典。其思想內含或揭露封建統(tǒng)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作品通過講述花妖狐魅精怪和人的戀愛,表達了作者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全書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占據(jù)篇幅最多,它們表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更有單篇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被大眾所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藏。
(清)蒲松齡 ·古典 ·19.2萬字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了漢末、魏、晉士大夫的言談風尚和逸聞軼事。書中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品德等諸多方面,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今人研究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資料。在政治、文學等多方面具備研究價值,更是諸多成語出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閱讀。它寫人之風姿:“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寫自然之壯美:“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其文筆精煉,雋永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南朝宋)劉義慶 ·古典 ·6.2萬字
《包公案》是我國歷史悠久、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公案小說集。共收錄包拯斷案故事100篇,部分題材來自民間的流傳,也有部分采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秉公執(zhí)法、清正廉明、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卻貫穿全書。此書為下冊。
安遇時 ·古典 ·2.8萬字
《八仙得道傳》分別敘述八位大仙修仙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人間談起,直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小說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頗具吸引力。故事所敘八位大仙多來自人間,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他們都是經歷了千百年的修煉而成仙道。他們中有的是經過天仙轉世,有的是由動物變成人,再由人修煉成仙。他們生活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小說中卻有師徒關系。此書為第五冊。
(清)峨眉無垢道人 ·古典 ·10.9萬字
《八仙得道傳》分別敘述八位大仙修仙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人間談起,直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小說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頗具吸引力。故事所敘八位大仙多來自人間,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他們都是經歷了千百年的修煉而成仙道。他們中有的是經過天仙轉世,有的是由動物變成人,再由人修煉成仙。他們生活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小說中卻有師徒關系。此書為第四冊。
(清)峨眉無垢道人 ·古典 ·10.2萬字
《八仙得道傳》分別敘述八位大仙修仙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人間談起,直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小說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頗具吸引力。故事所敘八位大仙多來自人間,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他們都是經歷了千百年的修煉而成仙道。他們中有的是經過天仙轉世,有的是由動物變成人,再由人修煉成仙。他們生活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小說中卻有師徒關系。此書為第三冊。
(清)峨眉無垢道人 ·古典 ·9.8萬字
《八仙得道傳》分別敘述八位大仙修仙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人間談起,直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小說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頗具吸引力。故事所敘八位大仙多來自人間,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他們都是經歷了千百年的修煉而成仙道。他們中有的是經過天仙轉世,有的是由動物變成人,再由人修煉成仙。他們生活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小說中卻有師徒關系。此書為第二冊。
(清)峨眉無垢道人 ·古典 ·9.4萬字
《八仙得道傳》分別敘述八位大仙修仙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人間談起,直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小說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頗具吸引力。故事所敘八位大仙多來自人間,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他們都是經歷了千百年的修煉而成仙道。他們中有的是經過天仙轉世,有的是由動物變成人,再由人修煉成仙。他們生活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小說中卻有師徒關系。此書為第一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