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銅活字的鑄造加工工藝

中國古代有范鑄法、失蠟法和翻砂法等鑄造工藝。其中,范鑄法,尤其是陶范鑄造技術,在世界獨樹一幟,創造了燦爛的夏商周青銅文化,但在南北朝時期被新的鑄造技術取代,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失蠟法不是中國本土發明的鑄造技術,是在佛教傳入我國后,失蠟法鑄造佛像的技術也逐漸傳入我國周衛榮.失蠟工藝的起源與失蠟鑄造的工藝特征——兼談失蠟工藝問題研究的進展與意義[J].南方文物,2009(4).,存世唐代佛像就是由失蠟法鑄造的周衛榮.失蠟工藝與青銅器鑒定[J].收藏家,2011(5).。翻砂法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是中國古代鑄錢業的重大創造,大致中國在南北朝時期發明了翻砂鑄造工藝,被中國鑄造業普遍采用周衛榮.翻砂工藝——中國古代鑄錢業的重大發明[J].中國錢幣,2009(3);楊君,周衛榮.中國古代翻砂鑄錢起源年代考——以錢幣鑄造痕跡為中心[J].中國錢幣,2017(6).。在北宋畢昇發明泥活字及其以后的時期,范鑄法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失蠟法需要先行制作蠟模,成本很高,主要用來制作復雜的器物;翻砂法型砂可以反復使用,成本低,鑄造技術相對簡單,是鑄造青銅活字的理想選擇。

觀察這批銅活字的制作痕跡,發現正面(圖9)和背面(圖10)基本都是鑄造態,表面顆粒感非常強,比范鑄法和失蠟法的鑄造面都明顯粗糙,應是砂型表面粗糙態的反映;文字筆畫有明顯的拔模斜度(圖11),利于脫模。從制作形態看,基本認定是翻砂法鑄造而成。銅活字形制較為簡單,與古錢幣相似,在鑄造上難度相當,極有可能二者采用一致的鑄造技術和工藝流程。

圖9 側面錯痕

圖10 鑄造態

圖11 鑄造態

青銅活字采用翻砂法鑄造,流程與鑄錢相似,當與《天工開物》記載無異。若有不同,就是母模問題,《天工開物》記載的翻砂鑄錢采用精鑄銅質母錢做母模,該批青銅活字的母模應是何種形態呢?理論上講,木料、銅料和泥料等都可刻做字模。其中,木模雖不需要烘干,但表面光潔度不如抹光的泥模,又重量輕,舂型脫模不如泥模便利;銅模刻制不易,成本很高,難以推廣;泥模容易修整,表面光潔,晾曬烘干后強度增大,可反復使用,且容易脫模,應是首選??紤]到中國古代從新石器時代就有發達的制陶技術,陶拍、陶印等一直被廣泛使用,泥陶質的字模很可能作為古代鑄青銅活字的母模。

翻砂法鑄造青銅活字在澆注完成后,打開砂型,取出鑄件,把活字從鑄枝上掰下,再磋磨修整邊緣和底部(圖12),方才制作完成備用。

圖12 拔模斜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赤壁市| 望谟县| 顺昌县| 卢湾区| 连南| 应城市| 胶南市| 固镇县| 恭城| 耒阳市| 任丘市| 开阳县| 邓州市| 大城县| 腾冲县| 仙居县| 阿尔山市| 辛集市| 日照市| 临潭县| 重庆市| 钟祥市| 大关县| 顺平县| 新宁县| 八宿县| 怀仁县| 农安县| 凤台县| 南汇区| 公安县| 长沙县| 梁平县| 延安市| 北川| 双城市| 中阳县| 吉水县| 胶州市|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