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微觀機理與防控機制研究
- 劉永勝
- 1923字
- 2020-04-10 11:40:58
1.3 研究目標、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目標
本書的主要目標是從行為視角研究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微觀機理與防控機制,通過分析食品供應鏈風險行為(包括食品供應鏈企業風險行為和員工風險行為)表現、影響因素、各因素之間關系,以及食品供應鏈風險行為與食品供應鏈風險的關系等,對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微觀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以激勵和約束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行為為核心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并提出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的政策建議,為提高企業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等有關部門監管效果,以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論與方法支持。
1.3.2 研究對象
本書以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為研究對象。由于食品供應鏈從初級農食產品供應到終端消費者的鏈條較長,同時考慮到我國當前階段食品供應鏈仍主要以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為主導,因而將研究對象定位于食品加工制造企業及其員工。再者,本研究是從行為視角探討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微觀機理,而從社會學的角度,企業的行為與企業組織中員工的行為存在相互影響和相互型塑的關系。因此,本書第一層次的研究對象是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第二層次的研究對象是這些企業中的員工,具體又分為高管和普通員工兩個群體。在描述和分析我國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現狀時,以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在進一步從行為視角探索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微觀機理時,則以這些企業中的高管和普通員工為研究對象,分別對高管風險行為和普通員工風險行為的形成機理進行實證研究。
1.3.3 研究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研究目標,本書設計了八個部分的研究內容:
第1部分導論。主要闡述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梳理和總結國內外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的相關成果,描述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與研究特色。
第2部分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微觀機理分析。首先,對食品供應鏈風險幾個關鍵的概念進行辨析,涉及食品供應鏈風險、食品供應鏈安全風險、食品供應鏈質量風險、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風險等;其次,界定食品供應鏈風險行為的概念,梳理食品供應鏈風險行為表現;再次,對本書所需要的基礎理論進行梳理,包括食品供應鏈管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經濟學理論、風險管理理論等;最后,運用與組織行為和個體行為有關的理論和模型分析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微觀機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本書的理論框架。
第3部分我國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現狀分析。以2009—2013年網絡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為數據來源,分析我國食品供應鏈各環節食品安全狀況。通過訪談、問卷調查我國部分地區食品加工制造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獲取這些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情況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
第4部分基于高管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實證研究。首先,根據高階理論,用食品供應鏈企業高管風險行為代表企業風險行為;其次,以計劃行為理論模型為基礎,構建包括食品供應鏈制度環境、高管風險認知、普通員工風險認知和高管風險行為意向等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最后,基于對樣本食品供應鏈企業高管的問卷調查數據,對于上述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揭示供應鏈制度環境、高管風險認知和風險行為引致食品供應鏈風險的作用路徑,基于企業高管行為視角解釋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微觀機理,并據此提出風險防控的建議。
第5部分基于普通員工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的實證研究。首先,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構建SEM,在模型中考慮行為態度的中介作用和感知風險行為的調節作用;其次,基于對樣本食品供應鏈企業一般管理者和普通員工的調查問卷數據,運用AMOS軟件對SEM進行實證檢驗和分析;最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從普通員工的風險行為視角對食品供應鏈風險的形成和演變機制進行解釋,并提出加強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的若干建議。
第6部分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研究。從行為視角深入分析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防控食品供應鏈風險的法律法規、監管體系、方式、手段等,以及對我國防控食品供應鏈風險的啟示。從企業層面和國家層面,總結我國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存在的問題。闡述構建基于行為視角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的重要性、特點,分析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動態演進路徑,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
第7部分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案例研究。通過對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鵬程分公司的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狀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剖析其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的做法,基于行為視角總結其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的成功經驗,進而例證本研究結果的合理性。
第8部分本研究的結論與政策建議。全面總結上述研究結果,以激勵與約束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風險行為為核心,提出防控食品供應鏈風險的政策借鑒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