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供應鏈風險形成微觀機理與防控機制研究
- 劉永勝
- 436字
- 2020-04-10 11:40:58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與理論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經濟學理論等,構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同時,結合專家咨詢、訪談等探索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風險行為表現,以及風險行為表現與食品供應鏈風險之間的關系等。
(2)調查研究。通過對部分地區食品加工制造企業進行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了解我國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現狀,驗證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風險行為與影響因素假設,以及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風險行為影響因素與食品供應鏈風險關系模型,構建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
(3)案例研究。通過跟蹤研究代表性食品加工制造企業,描述基于行為視角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的運作過程,例證所構建的食品供應鏈風險防控機制的合理性,展現本研究成果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4)模型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SEM,確定食品供應鏈企業及其員工風險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等模型。
1.4.2 技術路線
研究思路遵循如圖1-1所示的技術路線。

圖1-1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