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譯者序
提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只要對心理學稍有涉獵的人就一定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為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奠基人、西方心理學第二大勢力的領導者,同時也是20世紀對世界文化產生最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不僅對心理學研究來說意義重大,其影響力還觸及到了人類知識的各個層面,甚至對藝術和文學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弗洛伊德不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而在其眾多經典名著中,《精神分析引論》一書因幾乎涵蓋了精神分析理論所關切和探討的各個層面,所以一直以來都被當成是精神分析學的標準入門教材,曾被譯成17種文字,流傳甚廣。對于此書的地位,美國學者歐內斯特·瓊斯曾盛贊道,“精神分析文獻的這個空白現在已經由一位最合適的作者所彌補,這就是弗洛伊德教授本人,他在百忙中費神寫出這本書,凡是臨床心理學界都應當對他表示感謝”。
《精神分析引論》一書共計28講,其來源是1915—1917年間,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大學所作的28場演講(正因如此,書中以“講”代替了“章”的命名)。而這28講的內容,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前4講為第一部分,主要講的是過失心理學。弗洛伊德認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過失現象并不是無意義的,它是人們內心深處兩種相反傾向互相牽制又互相調和的心理行動。他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過失或失誤,如筆誤、口誤、健忘和行動失誤等現象,探討了過失產生的心理根源;第5講~第15講為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夢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夢不是一種純粹的生理或軀體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求欲望的滿足。所有的夢都是有意義的,不過這種意義不是顯現于表面的,而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因此,要解釋夢,就不能停留在夢的表面意義上,而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潛意識欲望;第16講~第28講為第三部分,主要是對神經病癥進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較為系統地論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認為神經病癥狀是起源于潛意識的精神歷程,只要能把受壓抑的潛意識導入意識,神經病的癥狀就可以消失,不過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引論》的前兩部分寫得非常淺顯易懂,是對精神分析學說的簡單引論,這主要是為了迎合一些非專業的初學者。到第三部分時,弗洛伊德認為初學者的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因而開始大膽地討論一些更專業和更困難的課題,也就是神經癥的精神分析。因此,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比前兩部分要顯得略微晦澀一些。這種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得本書的受眾面大大增加,我們可以肯定,無論你是對精神分析一無所知,還是對此頗有研究,都能從本書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