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不才,你們的爹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河東郡人
秋。
渭水河畔。
正是河魚肥美的時候,備好佐料,再支一口鍋,來一個隨釣隨煮。
將魚清理干凈,熱油煎至兩面金黃定型,搭配上小咸菜、嫩豆腐,溫火慢燉。
趁這功夫再弄兩個小菜,干筍炒肉,青菜爆炒。
刺啦——
香氣騰起,在旁眼巴巴盯著的小家伙吸溜一聲,“嗯嗯,真香。”
手上忙活的霍尚喊道:“把野蔥切成段。”
“好!”
霍光重重應聲,連忙扁起袖子給老霍打下手。
老霍,也就是他爹,自從半月前仰天大笑一場后,老霍就變了性情,從稱呼上就能看出一二。
父親,改成了‘爹’,后來又改成老霍,至于為什么,霍光的小腦袋瓜子想不明白。
反正老霍就讓這么叫。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老霍研究出來的菜肴……真香。
“裝盤。”
“好!”小家伙鄭重其事地捧起盤子,將魚湯放在中間,兩盤小菜各放一邊,擺成一條線。
然后在餐布上擺好兩副碗筷,端正坐好,只等老霍大手一揮——
“開飯!”
“好!”
忙碌了半晌的霍師傅胃口大開,小霍更不必說,只是相較而言,霍光雖然饞的不行,吃相方面還是比他爹文雅些。
事實上。
僅從外表來看,霍尚二十歲上下,面相周正,氣質儒雅,偏偏一張嘴、一動手卻大開大合,反差感十足。
這實則關乎霍尚的一個小秘密,半月前,一個靈魂跨越兩千多年時光,出現在這大漢朝。
用當下的詞形容,叫覺醒宿慧,用后世的詞形容,叫穿越。
當然。
霍尚不覺得是誰被誰取代了,在經過短暫的適應后,他便明白,他依然是他,一個與后世靈魂融合后,獨一無二的他。
簡而言之,一句話:
霍尚,霍仲孺,重新做人了!
擁有后世記憶的他,性情大變很正常,搗鼓出來一些新鮮玩意也不意外。
沒錯。
說的就是大漢所沒有的烹飪方式——炒菜。
“咦?好香啊。”
父子二人剛吃沒幾口,忽見河岸上游的灌木叢中鉆出一伙人來,個個騎馬提弓,馬背上還掛著些野獸。
一眼掃過,像是群游俠兒外出狩獵。
如今這年月,出城個十七八里,就是荒郊野外,盡是密林雜草不說,還多藏有盜匪野獸。
所以見到用膳的兩人中,那位年長的放下碗筷,略帶警惕時,隊伍中一人主動拱手道:
“我等是京畿良家子,結伴外出打獵,并無惡意,郎君好技藝,香氣撲鼻啊。”
“不敢當。”
霍尚拱手還了一禮,“在下河東郡人,途徑渭水,中途休息作頓膳食。”
“哦?可是要往長安去?巧了,我正是京城人士。”說話間,領頭青年下了馬,一邊走近,一邊贊道:“郎君這庖廚之道,當真了得。”
與大漢現有燉、煮、熬、燴做成的各類糊糊相比,這色香味俱全的炒菜,僅憑賣相就很有殺傷力。
霍尚看了看自己的菜,又看了看話里有話的青年,“要不,一起用膳?”
“哈哈!”
正值饞蟲大動之際,英武青年就等這句話呢,當即笑道:“那就不客氣了!”
他揮了揮手,身后自有同伴上前,將他們獵到的一頭鹿放到霍尚身后的驢車上。
見狀。
小霍光露出一個微笑,讓出客位。
“嘿,這娃娃!”英武青年的同伴散至左右,各自架火烤肉,上前用膳的只有兩個,一個他,一個親隨。
四人跪坐,分餐而食。
一落座,親隨先調笑了一句霍光,然后動起筷子,每道菜肴都嘗了一口,吃著吃著就止不住兩眼放光。
“美味!”
他又盛了勺魚湯,細細品了品。
感覺沒什么異樣后,親隨方才幫自家公子盛菜,殷勤道:“這葵菜烹飪方式甚為奇特,著實不錯,還有這魚湯,鮮美無比……”
“嗯,果然!”
英武青年嘗了嘗,頓時口舌生津,心道自己果然沒有看走眼,這庖廚技藝當真了得。
兩人是真不客氣,舉止更是從容,頗有種:我一落座,就是此間主人翁的既視感。
親隨一邊服侍著主子,還一邊旁敲側擊起對面兩人的身份,“二位是?”
“這是家父。”小霍答道。
“年紀輕輕,便有你這等聰慧之子,當真讓人艷羨。”
“小子不算什么,聽家父說,我還有一個兄長,日后必是世間一等一的豪杰!”
“聽說?”親隨疑惑。
“年少失散了,此次入京,我們便是去尋兄長的。”
親隨點點頭,倒也合理了,他正想這頭呢,抬眼之余,瞟到公子吃魚的動作一滯。
壞了。
哪壺不開提哪壺。
對面年輕人和陛下年紀相仿,人家兒子又是聰慧、又是豪杰的,陛下如今卻連個蛋都沒有。
是的。
親隨名叫韓嫣,而他的公子,名叫劉徹。
韓嫣急忙扯開話題,起身去給盛菜,“公子嘗嘗這干筍,甚是美味,還有這……嗯?”
忽然,他從釜中撈起一個白嫩物件,看著勺子里的東西,韓嫣皺了皺眉,他不僅不陌生,還有點眼熟,“這怎么有點像淮南……”
念到一半,他突然閉嘴。
韓嫣心頭凜然,身體緊繃,緩緩回頭去看陛下,正巧,劉徹也剛好吃到了一塊嫩豆腐。
君臣二人齊齊頓住。
這東西,聽說是淮南王煉丹時,無意間造出的吃食,除了進貢過一次,他們再不曾在民間見過。
眼下……
難道是淮南王掌握了陛下外出狩獵的行蹤,以庖廚之道相誘,欲要行刺殺之舉?
關聯性太強,由不得韓嫣不這么想!就在他要給周圍侍衛示警的前一秒……
“這是我造出的小玩意。”見他們沒聲了,一直保持火力輸出的霍師傅,抬起頭,“豆腐,豆子做的,你們可能吃不慣,沒事兒,可以嘗個鮮。”
“很好吃的!”
小霍在旁狠狠點頭。
父子二人說完就埋頭干飯,吃的那叫一個忘乎所以,見到這一幕,劉徹先是愣了愣,
隨即哈哈大笑。
笑過也加入埋頭干飯的行列,再無拘謹。
唯獨韓嫣,他不僅放下了碗筷,還提起了戒心,陛下可以瀟灑豪邁,他這個當臣子的得替君分憂。
“這白嫩吃食你說出自你手,不對吧?”
“哪不對?”霍尚問。
“我曾在淮南國見過這種吃食,人人都說是淮南王造的,你卻冒領?”韓嫣蹙眉道。
誒?
霍尚想了想,好像還真是,自己弄出來的豆腐,就是剽竊了淮南王劉安的創意,人家才是最初發明者。
嘖,搞忘了。
韓嫣一瞧他的神色反應,哪還看不出來,當即皮笑肉不笑,“搶淮南王的名頭,你膽子可真不小!”
霍尚輕易哪會認,“別污蔑我啊,我這是替淮南王他老人家傳播美食,替他揚名。”
“呵!”
韓嫣嗤笑:“你去跟淮南王說,看他信嗎。”
霍尚用方巾擦了擦嘴,“不信我也沒辦法,他還能離開淮南國來打我不成。”
一件吃食而已,他說的輕松,還有點無賴,但不無道理,因為下一刻,劉徹從另一個角度接道:
“自打先帝削藩后,諸侯王再無往日跋扈嘴臉,這京畿所在,天子腳下,還容不得諸王放肆。”
嚯。
霍尚:“我膽子大,你口氣也不小嘛。”
此言一出,就見對面的英武青年,像午夜十二點宿舍里的熱血學子一樣,開始指點江山。
“怎么?諸侯王說不得?先帝削藩捧不得?諸侯王如大漢蛀蟲,只知截取賦稅,侵占人口,可有為天下做過一分貢獻?”劉徹這話顯然是帶上情緒了。
一則。
立場使然,屁股決定腦袋,他不幫自己父皇說話,還替諸侯王說話不成?
二則,一旁的韓嫣曉得,陛下外出狩獵這件事,本質上是一種被迫行為,本就帶著情緒。
“你說你是河東郡人,那我倒想聽聽,河東郡人對先帝削藩是個什么看法?”果不其然,劉徹收斂隨意作態,正襟危坐。
韓嫣一看便明白,陛下認真了。
他連忙給霍尚使眼色。
霍尚權當沒看見,都是年輕人,年輕人不氣盛能叫年輕人?
你家主子有觀點,我就得讓著他了?
他以為他誰啊!
自打文帝下了廣開言論的詔令后,天下諸子百家、賢良方正,對于議政、抨政的風氣始終都有,建言五花八門,霍尚也不怕因言獲罪。
大家都在侃大山,對方敢問,他就敢答。
“不敢說代表河東郡人,但我霍尚,的確有一二見解……先帝削藩,實為不智。”
“大膽!”
話音未落,韓嫣驚怒交加,蹭地一下站起。
竟敢貶低先帝,韓嫣正欲再斥,話都到嘴邊了,卻見陛下側頭望來,他的目光平靜無聲,無波無瀾。
似乎還有了一絲淡漠。
這一瞬。
韓嫣立即垂首,躬身退至身后,再無言語。
劉徹重新望向對面,“霍尚是吧,你說先帝削藩不智,那你以為,不該削?河東郡人都這么以為?”
“我說了,我代表不了河東郡人,也不代表任何人,我只代表我自己。”霍尚糾正道:“還有,我說先帝削藩不智,卻沒說不削。”
“那該做什么?一邊優待一邊假削?一邊掩耳盜鈴?”劉徹面色深沉,寸步不讓。
“也不應該優待。”
“哼,優待也不,削藩也不,到頭來,什么都沒說,簡直……”
“得除。”
原本‘口大舌長、夸夸其談’一類的評價就要脫口而出,話到嘴邊,聽到個‘除’字,劉徹又突然剎住。
他頭一次認真打量起霍尚,原本心血來潮,想探聽一下民間的輿論。
沒曾想……
劉徹微微覷眼,“除?什么意思?”
霍尚:“字面意思,諸侯王僅靠削,治標不治本,根除諸侯王分封制度,天下大統,方才能徹底避免如七國之亂一樣的禍患。”
這并非他霍尚的高論,而是歷史趨勢,他做了一回歷史的搬運工罷了。
然而。
他說的隨意,落在周圍人耳中,無異于平地一聲雷,大家都處在‘削’的討論階段,朝野民間對于削不削尚且爭執不休,這位直接來句:
除,連根拔。
其中最為訝異的莫過于劉徹,他原以為霍尚是偏向諸侯王一方的,誰知對方來個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轉。
同時。
其中最為怦然心動的,也莫過于劉徹。
這位大漢天子直起腰桿,身體前傾,牢牢盯住霍尚,“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