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一本書讀懂DAO:AIGC時代的組織變革
最新章節:
12.4 展望:超級個體到機器人時代
DAO是新型生產關系下產生的新型組織形式。本書作為DAO的科普圖書,對DAO的定義、產生、各類型DAO以及如何從0到1搭建一個DAO進行了描述。全書共12章,第1章對DAO的定義進行了詳細解釋;第2章介紹了組成了DAO的數字游民;第3~7章描述了各種類型的DAO;第8章描述了如何從0到1搭建一個DAO;第9章介紹了管理DAO的各種工具;第10章主要介紹了DAO的監管政策;第11章介紹了DAO與生產關系變革的關聯;第12章介紹了AIGC時代DAO的必要性。
最新章節
- 12.4 展望:超級個體到機器人時代
- 12.3.2 AI賦能實例:SingularityDAO
- 12.3.1 再部落化:超級個體和DAO的相互賦能
- 12.3 DAO是超級個體的必然選擇
- 12.2 Web3.0超級個體的涌現
- 12.1.2 Midjourney到Orbofi:數字資產領域的效率提升
品牌:清華大學
上架時間:2024-12-31 17:24:4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清華大學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12.4 展望:超級個體到機器人時代 更新時間:2024-12-31 18:11:18
- 12.3.2 AI賦能實例:SingularityDAO
- 12.3.1 再部落化:超級個體和DAO的相互賦能
- 12.3 DAO是超級個體的必然選擇
- 12.2 Web3.0超級個體的涌現
- 12.1.2 Midjourney到Orbofi:數字資產領域的效率提升
- 12.1.1 ChatGPT到Metapedia:入口工具效率提升
- 12.1 AI帶來的生產力躍遷
- 第12章 AIGC時代的超級個體與DAO
- 11.3.4 Web3.0+AI+DAO=更公平的分配
- 11.3.3 AIGC讓人類失業,DAO讓人類就業
- 11.3.2 企業規模縮小,勞動者收入降低
- 11.3.1 工作技能壁壘的消失
- 11.3 DAO與AIGC:新的生產關系如何適應激增的生產力
- 11.2 DAO與共產主義
- 11.1 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發展史
- 第11章 DAO是生產關系的變革
- 10.2.5 合理的DAO監管是什么樣
- 10.2.4 中國大陸的DAO監管政策
- 10.2.3 馬紹爾群島:首個認可DAO法律主體地位的國家
- 10.2.2 日本的DAO監管政策
- 10.2.1 美國的DAO監管政策
- 10.2 DAO相關監管政策
- 10.1.2 DAO真的安全嗎
- 10.1.1 DAO的決策真的更合理嗎
- 10.1 不完美的DAO
- 第10章 DAO的缺陷與監管合規
- 9.7 如何選擇合適的管理工具
- 9.6.4 DAO運行平臺:Colony
- 9.6.3 可擴展性建設平臺:DAOstack
- 9.6.2 基于Moloch框架DAO協議:DAOHaus
- 9.6.1 開源一站式部署:Aragon
- 9.6 一鍵建DAO方案
- 9.5.2 訂閱管理:Unlock
- 9.5.1 捐贈平臺:Gitcoin
- 9.5 捐贈管理:幫助組織獲取資金資助
- 9.4.3 營銷增長:Layer3、Otterspace
- 9.4.2 活動管理:Kickback
- 9.4.1 內容管理:Mirror、Notion
- 9.4 市場管理:賦能營銷與增長體系
- 9.3.3 貢獻系統:Karma、SourceCred
- 9.3.2 任務系統:Dework、Charmverse
- 9.3.1 個人簡歷:CyberConnect
- 9.3 貢獻與聲譽管理:落實任務與聲譽體系
- 9.2.4 社區交流:Discord、Metaforo
- 9.2.3 提案決策:Snapshot、Sybil
- 9.2.2 薪酬管理:0xSplits、Mural
- 9.2.1 入職管理:DAOLens、collab.land
- 9.2 成員管理:構建身份與權限體系
- 9.1.2 資金管理:Gnosis Safe、Cobo
- 9.1.1 金庫管理:Juicebox、Llama
- 9.1 金庫管理:承接經濟模型與收益體系
- 第9章 DAO的運營工具
- 8.4 DAO運營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
- 8.3.5 戰略指標
- 8.3.4 治理指標
- 8.3.3 社區指標
- 8.3.2 財務指標
- 8.3.1 技術指標
- 8.3 DAO的健康指標
- 8.2.3 國庫的建立與資源分配
- 8.2.2 發放激勵流程的標準化
- 8.2.1 確定激勵發放形式
- 8.2 DAO的激勵機制與資產管理
- 8.1.5 為貢獻者分配角色/成員身份
- 8.1.4 成員的流動性
- 8.1.3 成員的參與度與社群氛圍
- 8.1.2 新人的入職管理
- 8.1.1 DAO的使命確認
- 8.1 DAO的成員招募與部門劃分
- 第8章 DAO的運營和治理:如何從0到1搭建一個DAO
- 7.5.2 magipop
- 7.5.1 a15a
- 7.5 創作者DAO
- 7.4 投研社區
- 7.3.2 FixDAO
- 7.3.1 LegalDAO
- 7.3 法律DAO
- 7.2.2 FOREFRONT
- 7.2.1 BanklessDAO
- 7.2 媒體DAO
- 7.1.2 阿桑奇DAO
- 7.1.1 ConstitutionDAO
- 7.1 事件DAO
- 第7章 其他類型的DAO
- 6.7 GameDAO
- 6.6.3 AavegotchiDAO國庫資產
- 6.6.2 AavegotchiDAO的治理方式及現狀
- 6.6.1 AavegotchiDAO的發展歷程
- 6.6 AavegotchiDAO
- 6.5.2 EverlandDAO的治理現狀
- 6.5.1 EverlandDAO的組織框架
- 6.5 EverlandDAO
- 6.4.2 TreasureDAO的治理現狀
- 6.4.1 TreasureDAO的治理方式
- 6.4 TreasureDAO
- 6.3.2 Merit Circle國庫資產及收入情況
- 6.3.1 Merit Circle的治理結構及現狀
- 6.3 Merit Circle
- 6.2.2 YGG的運營模式
- 6.2.1 YGG的治理模式與架構
- 6.2 Yield Guild Games
- 6.1.2 游戲DAO的特點
- 6.1.1 游戲DAO的定義
- 6.1 什么是游戲DAO
- 第6章 游戲DAO
- 5.7 投資DAO的主要風險和發展問題
- 5.6 SyndicateDAO
- 5.5 MetaCartelDAO
- 5.4 FlamingoDAO
- 5.3.2 The LAO的治理模式
- 5.3.1 The LAO的合法性框架
- 5.3 The LAO
- 5.2.3 BitDAO的治理模式
- 5.2.2 BitDAO的運營模式
- 5.2.1 BitDAO的發展歷史
- 5.2 BitDAO
- 5.1.4 投資DAO的運營模式
- 5.1.3 投資DAO的類型
- 5.1.2 投資DAO的特點
- 5.1.1 投資DAO的定義
- 5.1 什么是投資DAO
- 第5章 投資DAO
- 4.6.2 Buidler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4.6.1 BuidlerDAO的發展歷史
- 4.6 BuidlerDAO
- 4.5.3 SeeDAO的組織架構
- 4.5.2 See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4.5.1 SeeDAO的發展歷史
- 4.5 SeeDAO
- 4.4.3 $CLUB
- 4.4.2 SeedClub的發展歷史
- 4.4.1 理解社交通證
- 4.4 SeedClub
- 4.3.2 LinkZ DAO的組織架構
- 4.3.1 LinkZ DAO的發展歷史
- 4.3 LinkZ DAO
- 4.2.3 FWB DAO的組織架構
- 4.2.2 FWB 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4.2.1 FWB DAO的發展歷史
- 4.2 FWB DAO
- 4.1.2 社交DAO的動機
- 4.1.1 社交DAO的定義
- 4.1 什么是社交DAO
- 第4章 社交和孵化DAO
- 3.5 GitcoinDAO
- 3.4 MirrorDAO
- 3.3.2 BendDAO的清算危機
- 3.3.1 BendDAO的治理
- 3.3 BendDAO
- 3.2.2 PartyDAO的治理
- 3.2.1 PartyDAO的起源
- 3.2 PartyDAO
- 3.1.3 MakerDAO的緊急關停機制(ESM)
- 3.1.2 MakerDAO的成員組成
- 3.1.1 MakerDAO的治理
- 3.1 MakerDAO
- 第3章 協議和產品DAO
- 2.4.3 數字游民與去中心化的追求
- 2.4.2 文化對數字游民的拉力
- 2.4.1 大理福尼亞:數字游民實驗
- 2.4 數字游民與文化的關聯
- 2.3.3 中國的數字游民
- 2.3.2 世界各地的數字游民
- 2.3.1 數字游民的地理分布
- 2.3 數字游民的聚集地
- 2.2.3 Web3.0與數字游民
- 2.2.2 公司制數字游民
- 2.2.1 傳統的數字游民
- 2.2 數字游民的演變
- 2.1.2 數字游民與DAO
- 2.1.1 什么是數字游民
- 2.1 緣起:數字游民與DAO
- 第2章 誰組成了DAO—數字游民
- 1.4.5 遍地開花:ConstitutionDAO
- 1.4.4 協議DAO出現:DeFi之夏
- 1.4.3 早期發展:AragonDAO和MolochDAO
- 1.4.2 最初的嘗試:The DAO
- 1.4.1 去中心化的開始
- 1.4 DAO的發展歷史
- 1.3 廣義與狹義:DAO的完備程度
- 1.2.3 激勵
- 1.2.2 區塊鏈的使用
- 1.2.1 去中心化
- 1.2 DAO的特征
- 1.1 DAO的定義
- 第1章 什么是DAO
- 前言
- 序言 DAO:后人類社會的必由之路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序言 DAO:后人類社會的必由之路
- 前言
- 第1章 什么是DAO
- 1.1 DAO的定義
- 1.2 DAO的特征
- 1.2.1 去中心化
- 1.2.2 區塊鏈的使用
- 1.2.3 激勵
- 1.3 廣義與狹義:DAO的完備程度
- 1.4 DAO的發展歷史
- 1.4.1 去中心化的開始
- 1.4.2 最初的嘗試:The DAO
- 1.4.3 早期發展:AragonDAO和MolochDAO
- 1.4.4 協議DAO出現:DeFi之夏
- 1.4.5 遍地開花:ConstitutionDAO
- 第2章 誰組成了DAO—數字游民
- 2.1 緣起:數字游民與DAO
- 2.1.1 什么是數字游民
- 2.1.2 數字游民與DAO
- 2.2 數字游民的演變
- 2.2.1 傳統的數字游民
- 2.2.2 公司制數字游民
- 2.2.3 Web3.0與數字游民
- 2.3 數字游民的聚集地
- 2.3.1 數字游民的地理分布
- 2.3.2 世界各地的數字游民
- 2.3.3 中國的數字游民
- 2.4 數字游民與文化的關聯
- 2.4.1 大理福尼亞:數字游民實驗
- 2.4.2 文化對數字游民的拉力
- 2.4.3 數字游民與去中心化的追求
- 第3章 協議和產品DAO
- 3.1 MakerDAO
- 3.1.1 MakerDAO的治理
- 3.1.2 MakerDAO的成員組成
- 3.1.3 MakerDAO的緊急關停機制(ESM)
- 3.2 PartyDAO
- 3.2.1 PartyDAO的起源
- 3.2.2 PartyDAO的治理
- 3.3 BendDAO
- 3.3.1 BendDAO的治理
- 3.3.2 BendDAO的清算危機
- 3.4 MirrorDAO
- 3.5 GitcoinDAO
- 第4章 社交和孵化DAO
- 4.1 什么是社交DAO
- 4.1.1 社交DAO的定義
- 4.1.2 社交DAO的動機
- 4.2 FWB DAO
- 4.2.1 FWB DAO的發展歷史
- 4.2.2 FWB 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4.2.3 FWB DAO的組織架構
- 4.3 LinkZ DAO
- 4.3.1 LinkZ DAO的發展歷史
- 4.3.2 LinkZ DAO的組織架構
- 4.4 SeedClub
- 4.4.1 理解社交通證
- 4.4.2 SeedClub的發展歷史
- 4.4.3 $CLUB
- 4.5 SeeDAO
- 4.5.1 SeeDAO的發展歷史
- 4.5.2 See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4.5.3 SeeDAO的組織架構
- 4.6 BuidlerDAO
- 4.6.1 BuidlerDAO的發展歷史
- 4.6.2 BuidlerDAO的核心業務邏輯
- 第5章 投資DAO
- 5.1 什么是投資DAO
- 5.1.1 投資DAO的定義
- 5.1.2 投資DAO的特點
- 5.1.3 投資DAO的類型
- 5.1.4 投資DAO的運營模式
- 5.2 BitDAO
- 5.2.1 BitDAO的發展歷史
- 5.2.2 BitDAO的運營模式
- 5.2.3 BitDAO的治理模式
- 5.3 The LAO
- 5.3.1 The LAO的合法性框架
- 5.3.2 The LAO的治理模式
- 5.4 FlamingoDAO
- 5.5 MetaCartelDAO
- 5.6 SyndicateDAO
- 5.7 投資DAO的主要風險和發展問題
- 第6章 游戲DAO
- 6.1 什么是游戲DAO
- 6.1.1 游戲DAO的定義
- 6.1.2 游戲DAO的特點
- 6.2 Yield Guild Games
- 6.2.1 YGG的治理模式與架構
- 6.2.2 YGG的運營模式
- 6.3 Merit Circle
- 6.3.1 Merit Circle的治理結構及現狀
- 6.3.2 Merit Circle國庫資產及收入情況
- 6.4 TreasureDAO
- 6.4.1 TreasureDAO的治理方式
- 6.4.2 TreasureDAO的治理現狀
- 6.5 EverlandDAO
- 6.5.1 EverlandDAO的組織框架
- 6.5.2 EverlandDAO的治理現狀
- 6.6 AavegotchiDAO
- 6.6.1 AavegotchiDAO的發展歷程
- 6.6.2 AavegotchiDAO的治理方式及現狀
- 6.6.3 AavegotchiDAO國庫資產
- 6.7 GameDAO
- 第7章 其他類型的DAO
- 7.1 事件DAO
- 7.1.1 ConstitutionDAO
- 7.1.2 阿桑奇DAO
- 7.2 媒體DAO
- 7.2.1 BanklessDAO
- 7.2.2 FOREFRONT
- 7.3 法律DAO
- 7.3.1 LegalDAO
- 7.3.2 FixDAO
- 7.4 投研社區
- 7.5 創作者DAO
- 7.5.1 a15a
- 7.5.2 magipop
- 第8章 DAO的運營和治理:如何從0到1搭建一個DAO
- 8.1 DAO的成員招募與部門劃分
- 8.1.1 DAO的使命確認
- 8.1.2 新人的入職管理
- 8.1.3 成員的參與度與社群氛圍
- 8.1.4 成員的流動性
- 8.1.5 為貢獻者分配角色/成員身份
- 8.2 DAO的激勵機制與資產管理
- 8.2.1 確定激勵發放形式
- 8.2.2 發放激勵流程的標準化
- 8.2.3 國庫的建立與資源分配
- 8.3 DAO的健康指標
- 8.3.1 技術指標
- 8.3.2 財務指標
- 8.3.3 社區指標
- 8.3.4 治理指標
- 8.3.5 戰略指標
- 8.4 DAO運營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
- 第9章 DAO的運營工具
- 9.1 金庫管理:承接經濟模型與收益體系
- 9.1.1 金庫管理:Juicebox、Llama
- 9.1.2 資金管理:Gnosis Safe、Cobo
- 9.2 成員管理:構建身份與權限體系
- 9.2.1 入職管理:DAOLens、collab.land
- 9.2.2 薪酬管理:0xSplits、Mural
- 9.2.3 提案決策:Snapshot、Sybil
- 9.2.4 社區交流:Discord、Metaforo
- 9.3 貢獻與聲譽管理:落實任務與聲譽體系
- 9.3.1 個人簡歷:CyberConnect
- 9.3.2 任務系統:Dework、Charmverse
- 9.3.3 貢獻系統:Karma、SourceCred
- 9.4 市場管理:賦能營銷與增長體系
- 9.4.1 內容管理:Mirror、Notion
- 9.4.2 活動管理:Kickback
- 9.4.3 營銷增長:Layer3、Otterspace
- 9.5 捐贈管理:幫助組織獲取資金資助
- 9.5.1 捐贈平臺:Gitcoin
- 9.5.2 訂閱管理:Unlock
- 9.6 一鍵建DAO方案
- 9.6.1 開源一站式部署:Aragon
- 9.6.2 基于Moloch框架DAO協議:DAOHaus
- 9.6.3 可擴展性建設平臺:DAOstack
- 9.6.4 DAO運行平臺:Colony
- 9.7 如何選擇合適的管理工具
- 第10章 DAO的缺陷與監管合規
- 10.1 不完美的DAO
- 10.1.1 DAO的決策真的更合理嗎
- 10.1.2 DAO真的安全嗎
- 10.2 DAO相關監管政策
- 10.2.1 美國的DAO監管政策
- 10.2.2 日本的DAO監管政策
- 10.2.3 馬紹爾群島:首個認可DAO法律主體地位的國家
- 10.2.4 中國大陸的DAO監管政策
- 10.2.5 合理的DAO監管是什么樣
- 第11章 DAO是生產關系的變革
- 11.1 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發展史
- 11.2 DAO與共產主義
- 11.3 DAO與AIGC:新的生產關系如何適應激增的生產力
- 11.3.1 工作技能壁壘的消失
- 11.3.2 企業規模縮小,勞動者收入降低
- 11.3.3 AIGC讓人類失業,DAO讓人類就業
- 11.3.4 Web3.0+AI+DAO=更公平的分配
- 第12章 AIGC時代的超級個體與DAO
- 12.1 AI帶來的生產力躍遷
- 12.1.1 ChatGPT到Metapedia:入口工具效率提升
- 12.1.2 Midjourney到Orbofi:數字資產領域的效率提升
- 12.2 Web3.0超級個體的涌現
- 12.3 DAO是超級個體的必然選擇
- 12.3.1 再部落化:超級個體和DAO的相互賦能
- 12.3.2 AI賦能實例:SingularityDAO
- 12.4 展望:超級個體到機器人時代 更新時間:2024-12-31 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