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DAO:AIGC時代的組織變革
- a15a 張則揚
- 2702字
- 2024-12-31 18:10:19
序言 DAO:后人類社會的必由之路
(一)
在500年前的16世紀初期,世界人口不過是5億多一點;至1800年,世界人口跨過10億的門檻;至1900年,世界人口是17億;進入21世紀,世界人口達到66億;在如今的2023年,世界人口超過80億。人口專家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在世界人口膨脹的過程中,人類的經濟、生活和互動的空間不斷擴展—從陸地、海洋到天空,再到火星,甚至太陽系的邊緣;與此同時,人類社會經歷了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后工業社會、信息和數字社會、智能社會的多次轉型。
但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模式并沒有因為人口的膨脹、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展和社會經濟形態的一再轉型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不論是民主國家還是非民主國家,其國家和政府的結構以及企業組織模式,始終基于或者難以擺脫中心化的金字塔構架。所謂的中心化的金字塔結構,一方面具有組織結構很嚴謹、等級森嚴、各個崗位的分工很明確、便于監控和管理等優勢,可以實現高效率運作;但是,另一方面,卻存在管理層次過多、信息傳遞不暢、信息缺失和失真、壓抑金字塔不同層次參與者的創造性等缺點,抵消正面的效率和效益。在國家層面上,金字塔模式的極端狀態是寡頭和極權政治。
所以,人類近現代歷史中,不論是政治史、社會史,還是經濟史和企業史的演變,其主題都是如何削弱和消除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集權,擴大民眾和勞動者自主權。于是,在18世紀,有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3—1790),主張市場經濟的古典經濟學;在19世紀,形成了無政府主義和蒲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主義,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社區自治運動以及自由主義。
20世紀,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傳統的國家、社區以及企業模式都經歷了日益嚴重的挑戰和危機,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們的中心化和金字塔模式的深層結構。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蘇聯最終放棄了曾經實施的中央集權式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的自由主義一度形成前所未有的影響。2012年,阿西莫格魯(Kamer Daron Acemo?lu,1967—)和羅賓遜(James Alan Robinson,1960—)撰寫的《國家為什么失敗》(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出版。該書提出了“包容性經濟和政治制度”的概念,試圖通過一種多元、包容和集中的兼容體制,解讀歷史,最終陷入邏輯困境。無論如何,在20世紀,資本、權力和財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各種形態的壟斷成為經濟和政治活動中的普遍現象。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以及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開發,開始對基于中心化和金字塔模式的各類組織進行全方位沖擊。最先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是《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oren Friedman,1953—)。他于2005年出版了影響深遠的《世界是扁平的》(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柏林墻倒塌、網絡革命、開源軟件、供應鏈整合和外包、離岸生產、信息搜索、移動通信、數字化和創新模式作為推動全球“扁平化”的基本因素。從2005年至今,18年過去,歷史的演進支持了弗里德曼的預見。這是因為,不斷發展的前沿科技,雖然可以被國家和政府掌握和使用,但是,同時無疑也在瓦解傳統組織模式的基礎結構。
(二)
于是,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因運而生。從字面上來看,DAO包含兩個重要特征:去中心化和自治。
2006年,科幻作家丹尼爾·蘇亞雷斯(Daniel Suarez,1964—)著科幻小說《守護進程》(Daemon),一般被認為是DAO的原始文本。(1)
之后,2013年,Invictus Innovations的CEO丹尼爾·拉里默(Daniel Larimer)提出“DA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去中心化自治公司)的概念。2014年,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1994—)發表“DAOs,DACs,DAs,and More:An Incomplete Terminology Guide”一文,詳細介紹這一基于區塊鏈的組織的治理潛力。自此之后,在全球范圍內,DAO的理念、思想和實踐得以興起,成為不可低估的歷史事件,并影響未來全球發展趨勢。
所以,《一本書讀懂DAO:AIGC時代的組織變革》的問世,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本書共12章。第1、2、11和12章,闡述的是DAO的演進歷史、原理和對社會變革的影響。第3~10章,全面介紹和詮釋了DAO的應用層面,從協議、社交、游戲到商業運營和監管。
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讀者關注和理解的:
第一,DAO產生和演進的歷史節點。例如,2016年5月,在以太坊白皮書發布3年后,出現了第一個基于以太坊網絡的以DAO模式籌資的案例,其中蘊含了相應的啟發和教訓。
第二,DAO的核心性特征。不同于中心化的結構,DAO往往由平等的個人發起、組成,以共同商定的規章制度、執行方法及運營方式成立并運作。同時,正因為這種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DAO并沒有一個中心化的實際主體結構或個體對整體組織進行管理,所有的組織成員均擁有對組織管理的權利,并共同參與組織的決策過程。
第三,DAO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關系。本質上,DAO是一個公開、透明、基于智能合約的組織。
第四,DAO的民眾基礎,即數字游民。DAO的起源與發展推動了Web3.0數字游民的誕生,而越來越多的Web3.0數字游民也在不斷踐行著DAO的愿景。
第五,DAO對于實現共享經濟的意義,主要是對于生產資料和財富的共享,特別是Web3.0 + AI + DAO =更公平的分配。
第六,DAO和超級個體,以及再部落化。因為超級個體在Web3.0中開始涌現,網絡中的部落化的趨勢,將克服傳統自治組織的“烏合之眾”機制和“眾聲喧嘩”顯現,有力推動DAO社區結構與生態的進化。
第七,智能機器人在DAO中的作用。“未來的DAO內一定會有許多超級個體存在,也會有更加先進的機器人存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為DAO提供更加有效和精準的工具及支持,使DAO可以更加關注對哲學和藝術的思考、發明和創造等高級活動,而不再受制于重復、低效的工作”。
第八,DAO的功能。DAO的多樣化功能不斷涌現,至少有基礎設施類、協議類、資助類、投資類、服務類、收藏類、社交類以及媒體類等DAO功能種類。
第九,DAO與經濟活動和商業利益的關系,特別是和數字經濟的互動關系。DAO在經濟和商業的多場景應用,以及迅速成長的DAO生態內,正在展現其效用和價值,例如DAO對于加密數字貨幣、NFT和DeFi的深層貢獻。
第十,DAO目前仍處于不完美的發展階段,并且相關法律處于空白狀態,所以,在DAO的發展過程中,并不排斥相關的監管和治理的政策。
(三)
DAO意味著一種歷史性的范式轉變,正在顯現其高效、靈活、透明的價值,導致DAO具有廣闊的演化空間,代表了一種新的歷史方向和選擇。
本書是由17位年輕人組成的作者群撰寫。他們的寫作和成書也是對DAO的一種實驗和實踐。希望他們作為DAO的第一代人,伴隨DAO共同成長。
在本文結束時,想指出的是:DAO已經約定俗成,不再譯成中文。DAO的最佳直譯是“道”。這個“道”令人聯想的就是老子《道德經》的“道”,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其實,如果深入思考,DAO和“道”還是有相通之處,因為老子的“道”更傾向一種動態的網絡。
朱嘉明
2023年10月25日,于廣州
(1)該書因為沒有中文版,尚無標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