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執行力
最新章節
- 第11章 及時跟進,檢查監督,確保完美執行
- 第10章 完善制度,加強紀律,提高執行力
- 第9章 傳遞壓力,提高執行效率
- 第8章 定期考核,強化執行力
- 第7章 合理授權,讓員工從被動到主動執行
- 第6章 正確激勵,調動執行的積極性
第1章 前言
企業的發展贏在執行,而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則能帶來精準、高效的執行力。換言之,執行力其實是管出來的。
時常聽到一些企業領導說,管理很簡單,就是管人和管事,殊不知這正是不懂管理的體現。
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在其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指出:“管理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天才的一閃念。”而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斯蒂芬·P.羅賓斯則將管理的定義概括為:“同他人一起,或通過他人使活動高效完成的過程。”
完美、不打折扣的執行力是這個過程的直接目的。美國某商學院的教授曾在MBA課堂上講起了一個寓言故事,學員們反響熱烈,紛紛加入討論之中。
這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某戶人家養著一只強健機靈的貓,它是墻角那群老鼠的心腹大患。每到深夜,老鼠們都會聚在一起,商量著將這個心腹大患除去的辦法。
一只聰明的老鼠建議道:“咱們都不是這只貓的對手,要是能夠提前探知它的行蹤就好了。”其他老鼠連連稱是。這只聰明鼠又道:“不如在這只貓的身上掛個鈴鐺。”
老鼠們鼓起掌來,都稱贊這是個好辦法。半晌,不知誰問道:“誰來掛這只鈴鐺?”所有的老鼠瞬間安靜下來,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作答。
管理學中,這則寓言故事流傳很廣。它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企業想要蓬勃發展,除了要源源不斷地制訂出好的發展戰略外,還得保證始終擁有實施這一戰略的執行力。
臺灣學者湯明哲說:“一家企業的成功,30%靠運氣,30%靠戰略,40%靠執行力。”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執行力,它是企業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是公司戰略決策徹底貫徹、實施的保障。而本書主題正在于:管理到位,執行力才能到位。
一流執行力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溝通,這樣才能保證“令出如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管理者總在抱怨:“為什么任務下達后,能高效執行的員工寥寥無幾?”這是因為你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其中,原因可能是“溝通位差效應”或者“信息失真效應”在作怪,可能是你太依賴于口頭指令,懶得去做書面表達。深諳溝通技巧的管理者卻能完美規避這些問題。
行動之前必須要有目標,而清晰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是員工執行力的保障。企業管理者不妨遵循“SMART”原則來設定目標。帶領下屬,每一個階段只追求一個明確的目標;目標要有挑戰性,又要確保其切實可行。明智的管理者總是一面引導員工加入戰略目標制訂的過程中去,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一面幫助員工將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逐一攻克。
合理授權,科學分配任務,幫助員工完成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執行的華麗轉身。
授權是一門管理的藝術。“為什么你整天忙忙碌碌,你的下屬卻無所事事?”這個問題值得很多管理者深思。而充分合理的授權卻能將企業領導從繁重復雜的瑣事中解脫出來,這樣他們才能擁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來運營企業,促進企業騰飛。
通讀本書,你會對管理者的職責范疇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它包括:以身作則,帶動員工執行力;提升員工責任心,教導員工承擔工作責任;獎罰分明,以正確的激勵手段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向員工巧妙施壓,利用壓力提升員工執行效率;及時跟進員工工作進度,設立更加完善的檢查監督機制……
除此之外,績效考核是企業領導實施績效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以結果為導向更能強化員工執行力。管理者要將績效考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貫徹到底,只看功勞不看苦勞。同時在不違反《勞動法》的基礎上,實施“末位淘汰”來確保企業的“新陳代謝”。
完善的制度,嚴格的紀律也是企業領導實施管理的好幫手。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可以說是法律法規的延伸,能保障企業運轉順利。作為管理者,在設置制度條例的時候,除了要兼顧公平與效率,更要考慮諸多現實情況。制度一旦設定,就得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
本書既能給新任管理者們帶來諸多思考與感悟,也能為身處管理實踐中的迷茫人士們指明方向。目前市面上各種管理新概念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不知該做何選擇。本書卻呼吁,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管到位與執行到位。管理應回歸到一個簡單樸實而又具體夯實的過程中去,企業管理者應從各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員工的執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