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青山鎮
“九月九,收百果,藏五谷,釀花酒,數九寒冬不需愁:雁飛南,秋風寒,游人去,遠客歸,莫讓佼人守空閨。”一首不成調的謠曲從渡口的茅屋中傳出來,低沉沙啞的聲音高高低低,時斷時續。
忽然起了一陣風,將茅屋的木門破開尺許。一條淺黃色小犬立刻從屋內竄了出來,機警地豎著雙耳,繞著茅屋轉著圈,時不時停下來望望,儼然像一位衛兵,不放過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屋內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正依著桌子,就著熱湯吃著饅頭。嘴上得閑時,還不忘哼一兩句前兩日從孫兒那聽來的童謠。
“阿黃,回來吃飯啦。”老人起身將剩下的饅頭和湯水一齊倒入門檻外一個豁口陶碗中。那只淺黃小犬聽到召喚飛奔過來,搖了搖尾巴,埋頭狼吞虎咽起來。
“慢點,又沒有人和你搶。”
老人進屋取了一支竹管煙桿,塞上煙絲,又在屋外的灶臺上找了根帶火星的木棍,深嘬一口,煙斗中燃起一片暗紅。此時天還未亮透,因為離河近,空中還漫著淡淡一層水氣,偶爾有一兩只水鳥貼河面劃過,叼走幾條小魚。雖是深秋,早晚時分多了幾分寒意,但渡口前的小鎮并無蕭瑟冷清之象。只見一片燈火通明,炊煙四起,雞鳴狗叫,反而較尋常更喧囂幾分。
老人面朝著小鎮方向,吐了幾口煙,滄桑的臉上全是滿足。誰能想到數十年前,這里不過是一個二三十戶人家的山野小村,兩面環山,兩面臨水,幾乎與外界毫無聯系。而適于耕種的土地少得可憐,大多數村民世代以捕魚打獵為生,日子過得清苦異常。
而自己更是不幸,發妻早逝,靠著一張破網,才勉強將獨子拉扯大。獨子成人后,上山打獵,下河捕魚,都是一把好手。本以為是苦盡甘來,孰料一日,獨子上山套獵,遇上幾只山狼,倉皇中失足跌落山澗,被人抬回村時,已是奄奄一息。好不容易請來一位大夫,只匆匆瞧了一眼,丟下一句回天乏術就走了。眼見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自己哪能再承受這般打擊,當夜就撕了一丈粗布,背著獨子上了亡妻墳前,想著一死了之,全家也好團聚。
正當他吊在枯樹上,就要一命嗚呼時,卻又讓人救了下來。
救人的是父子三人,父名木東離,是云游四方的郎中,正帶著兩個兒子在山中尋藥,聽到他悲號之聲,故而下山查看,這才救得他性命。
許是上天垂憐,這位游方的郎中醫術極為高明,只灌了一劑湯藥,獨子就咳出了幾團淤血!不過月余時間,竟能拄著拐杖下床了!
也是因為木家父子,村民們才知道背后的群山叫昆吾山,草藥甚多。雖然這里只是昆吾山的邊緣處,運氣好時,也能遇見珍稀之物。是故三人在村尾搭了兩間草屋,除了上山采藥,也在村中行醫治病,從不收取錢物,只換一些口糧與生活之物,很快就在村中有了聲望。
村民們感念三人恩德,在村北建了一個小院,懇請三人長居。木家父子不忍眾人清苦,就帶著村民墾荒為田,開溝造渠,廣植良材,不出三年光景,竟有了百畝之多。再后來,木家又領著眾人修了碼頭,建起了藥行,往四周城鎮售賣藥材,漸漸地大家的日子好了。小村也有了名聲,于是就有人來村里收購藥材,接著做各種營生的人也多了,小村慢慢地也就成為了現在的小鎮,還有了名字—青山鎮。
“汪、汪、汪汪……”一陣急促的犬吠聲打斷了老人的回想。回頭一看,一條木船正向碼頭駛來。
“吳老頭,快來搭把手。天黑前還得把貨送到東家手中,趕時間哩。”一位船夫正用船槳拍著江水,向岸邊呼喊道,后頭四五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伙計正不停地往船板上搬運東西。
“就來,就來!今日風順,誤不了事。”老人將手中的煙桿放在青石上,迎了過去。
鎮東碼頭是小鎮通往外界唯一的出口。日漸高升,來來往往的船只越來越多,多數人都是直奔鎮北而去,如今那里已是木家大院。
三進三出的院子,坐北朝南,雖沒有高閣疊謝,但碧瓦朱檐,樹木山石,錯落有致,在這個剛開化的小鎮上也是優雅不俗。大院北面靠山,名小青山,山不甚大,但也有近百丈高,山上綠樹成蔭,少有兇猛野獸出現,以前村民常在此狩獵。東面不遠有一寒潭,其色如墨,其水清冷無比,便是酷暑時,村民也不敢在附近逗留太久,恐得寒邪之癥;潭長寬各約二里,深不能測,潭水旱時不跌,澇時不漲,很是神奇。潭東南約一里有河,與寒潭不通,名清水河,寬十余丈,快船順流而下,不出兩日便可到達青城郡府。大院外西側是當年墾荒之地,如今連綿數座山頭,已有近千畝之大,良材遍野。南面正門對面就是絕大多數藥材商的目的地:木家藥號—青木堂,這里除了收售藥材,也有坐堂行醫。青木堂再往外就是鎮中心地帶,這里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已近午時,來往商販走卒,或推車手提,或埋頭趕路。誰也沒有注意到從一條貨船上下來的男子,身穿黑色長衣,頭上一頂采藥人常用的褐色斗笠。沒有完全遮住臉,但好似隔著一層無形的紗,讓人看不清此人容貌;明明是身姿偉岸,氣度不凡,所見之人卻偏偏感覺與旁人一般平淡無奇。更不會去注意為何此人步履徐緩,腳不沾地,衣不沾塵,在頃刻間消失于人群中,無蹤無影,好像從未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