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弟子規(guī)》,清代康熙時山西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李毓秀所作。它是學童們的生活規(guī)范,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李毓秀,字子潛,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jù)傳統(tǒng)文化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jīng)過賈有仁(也作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
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其怎樣待人處世,通篇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弟子規(guī)》除開篇“總敘”之外,其余四部分各有側重。其一,“入則孝出則弟(悌)”,講孝敬父母兄長的基本要求。尊敬家庭成員,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文中一些形式上的煩瑣規(guī)則現(xiàn)在已失去現(xiàn)實意義,僅可幫助我們了解舊時家庭禮制而已。其二,“謹而信”,教導人們?yōu)槿酥攪蓝倚牛淖飨ⅰ⒎b、飲食、言語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來強調(diào)一個人的修養(yǎng),有些要求現(xiàn)在或已過時,但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今天對我們?nèi)杂兄笇б饬x。其三,“泛愛眾而親仁”,教導學生以愛心、誠心待人,其中有些內(nèi)容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理服人”等,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其四,“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倡導學習,并具體指導和教育學生勿慕浮華、勿自暴自棄、勿自壞心志。
《弟子規(guī)》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內(nèi)容又符合封建倫理道德的要求,所以影響極大,在清代后期成為廣為流傳的童蒙讀物,幾乎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地位。同時,《弟子規(guī)》可以幫助人了解舊時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對學生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要求,這也正是它今日價值的所在。
《龍文鞭影》一書,是以介紹人物掌故和歷史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的韻語書,旨在鞏固兒童讀完《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之后的識字成果,使他們繼續(xù)認識一些新字,并進一步接受思想、知識方面的教育。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yǎng)故事》,明代萬歷時蕭良有撰。蕭良有,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他自幼聰慧異常,時人譽為“神童”。他于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會試第一,進修撰,任國子監(jiān)祭酒,在史局十五年,聲望很高。著有《蒙養(yǎng)故事》《玉堂遺稿》等。后來楊臣諍在授課之余,對蕭著《蒙養(yǎng)故事》大加補充訂正,并改名為《龍文鞭影》。
龍文,是古時良馬的名字,見鞭影而疾馳。《龍文鞭影》這一書名形象地體現(xiàn)了其書在兒童教育中“逸而功倍”的特點。
書中內(nèi)容多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酉陽雜俎》《輟耕錄》《鶴林玉露》等書中廣泛選取素材。政治、軍事、德行、文藝、儒林、方術、怪異、奸佞等等,這些方面的名人軼事,書中都廣為輯錄;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著名故事,也大都能從書中找到。全書用四言體寫成,按韻部排列,取古事之相類者摘而成偶,又各諧之以韻,讀來朗朗上口。文字簡明扼要,恰當?shù)乇砻鞴适鹿8拧H珪彩?000多條典故,可以說是一本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