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清朝的太后下嫁

1934年6月26日,胡適給孟森一信:“《太后下嫁考實》大稿送還,承賜先讀為快,感謝感謝。今早別后,車中讀此文,至佩先生不輕置信之精神。惟讀后終不免一個感想,即是終未能完全解釋‘皇父’之稱之理由。”隨后,孟森回胡適一信:“惟因攝政王既未婚于太后,設有曖昧,必不稱‘皇父’以暴其惡。故知公然稱‘皇父’,既未下嫁,即亦并無曖昧也。復請再鑒,并示當否。”

以上是20世紀30年代北京城里兩位學者的通信,現在讀來,其彬彬有禮,其翩翩風度,讓我們感受到上一代知識分子的“學”和“養”兩方面的高度。不過,胡適之的質疑,孟心史的反詰,對于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祖之太后孝莊下嫁攝政王的說法,究竟是有是無,還是未能解答。

其實,這件疑案,只能有兩個答案,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持正方觀點者認為,多爾袞極其好色(非一般的好色),孝莊為鞏固其子福臨大位,而以孤孀身份下嫁這位強人,通過婚姻手段,實現政治結盟;持反方觀點者認為,異族統治的高壓政策,造成滿漢民族之間的抗爭,那些持不合作態度的文人,那些持抵觸情緒的民眾,便努力抹黑新興政權。惡意丑化多爾袞與孝莊過從甚密的關系,無中生有,制造謠諑。

孟森是否定論者,否定的理由就是“求其明文則無有也”。學者重史料,輕傳聞;重文字記載,輕口頭文學,遂撰文析駁。對這種“不輕置信”的治學態度,胡適表示“至佩”。至佩是一回事,不因至佩而認可孟森的觀點,這就是胡適的風格了。從順治四年起,年剛十歲的幼帝福臨,對多爾袞的稱呼,忽然由“皇叔父攝政王”改為“皇父攝政王”,這是孟森最難自圓其說的。胡適并非肯定論者,但也不是否定論者,因為“終未能完全解釋‘皇父’之稱之理由”。

一字之改,茲事體大。

第一,早不改,晚不改,半路上想起來改,莫名其妙。

第二,早不嫁,晚不嫁,幾年過去了想起來嫁,悖于常理。

第三,漢民族,當然也包括滿族,對于血緣、血親、嫡系的父子關系,看得絕對的重,非常的重。

只有在下列三種情況下,才可以承認另外一個男性,為繼父,為養父,或為干爹。

第一,父死母嫁。

第二,同宗繼祧。

第三,結拜干親。

對福臨來講:皇太極為努爾哈赤第八子,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稱為叔父攝政王,是順理成章之事。孝莊嫁皇太極,孝莊之妹嫁多爾袞,即使改稱姨父攝政王,也是說得過去的。突然間改稱為皇父攝政王,明擺著授人以柄,抗清志士張煌言有詩:“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與孟森文中所說“無南北,無老幼,無男婦,凡愛述老傳說者,無不能言之”的太后下嫁,決非空穴來風,平地而起,而是見諸詔書,相當于那時政府的紅頭文件,這才沸沸揚揚,成為歷史疑案。

這份公諸天下的《順治五年冬至郊天恩詔》,讓孟森頗費口舌。他的論點是,因為多爾袞“有大勛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由報功而來,非由瀆倫而來”。這個“父”,孟森認為“實符古人‘尚父’‘仲父’之意”。這種牽強之至的解釋,休想說服胡適,即使普通的老百姓也難認同。

倘因多爾袞“有大勛勞,宜增加殊禮”,對偌大王朝而言,諸如封侯拜爵,世襲罔替;諸如裂土分茅,莫與之京。只要想做,只要能做,無論精神上的最高褒獎,還是物質上的最重酬謝,無不說到做到,立刻兌現,足以報答攝政王的不世之功。只是尊之為“尚父”,恭之曰“仲父”,除非多爾袞一時性腦殘,才不會接受這一份空頭人情呢!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順治的母親與多爾袞的“叔嫂”關系,改變為“夫妻”關系,由“叔”而成“繼父”,“皇父攝政王”才站得住腳。

據章開沅氏《清通鑒》,順治四年七月乙巳(初六日):“攝政王多爾袞諭示,前令輔政德豫親王(其同母弟多鐸)、和碩鄭親王(其堂兄濟爾哈朗)共聽政務,今和碩鄭親王已經停罷,止令輔政豫德親王與聞。”順治十二月丙申(三十日):“輔政德豫親王多鐸及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率大臣請攝政王多爾袞在皇帝(即時年十一歲的順治)前率眾臣行禮畢,不必跪拜。諭曰:‘以后凡行禮處,跪拜永行停止。’”順治五年二月戊辰(初三日):“定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自四川班師回朝。三月初六日,諸王、貝勒、貝子、大臣會議,以其出征無功,且將希爾艮冒功事隱瞞,顯系舊念未除;又將為其而死之罪人楊善之弟機賽升為護軍統領,實乃亂念不忘。雖三次戒飭,猶不引咎,應擬死。得旨:‘免肅親王死,幽系之,奪其所屬人員。’豪格后瘐死獄中。”

發生在這兩年間的政治事件,其實是多爾袞全面“謀篡”的系統工程:第一,本是雙攝政王之一的濟爾哈朗被免;第二,其弟多鐸登上權位高峰;第三,他不再行跪拜禮,凌駕于順治之上;第四,處置肅親王豪格,“幽系”,然后“瘐死獄中”。豪格為皇太極的長子,從理論上講,為王位的第一繼承人,也是他唯一的障礙。那么,順治之母孝莊皇太后,還看不出來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之心嗎?很顯然,下一步,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叔父永樂帝朱棣奪位的結果,就可能落到福臨頭上。時年三十六歲的孝莊,下嫁時年三十七歲的多爾袞,以此化解她兒子可能面臨的危機,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清通鑒》順治七年正月己卯(二十五日)“攝政王納已故肅親王豪格妃福晉博爾濟錦氏為妃”的記載看,好色而且毫不在乎的多爾袞,與孝莊這場政治婚姻,絕不能因為“求其明文則無有也”而斷言其無。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文化落后地區,兄長死后,叔嫂通婚,并不被認為是傷風敗俗之舉,這不是可以用漢族的禮教倫理觀來判斷是非的。再而言之,清朝入關,經三百年的逐漸漢化,對其祖輩失德的記錄,肯定刪改得了無痕跡。

這種從帝王起居注起,到正式國史,動輒修正的惡習,也并不是清政權的首創,歷朝歷代,都這樣干的。所以,我對于史,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無論過去的,還是后來的,當然更包括現在的,都持半信半疑態度。可以讀,不可以信;可以引以思考,不可以據以當真。大概沒有偏見,無以成文人;沒有矯情,難以成歷史。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極其睿智的話:“一部中國歷史,概括起來,無非欺和瞞這兩個字。”細細想去,真是很有道理的。

也許,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有助于我們自省,如何避免去做別人思想的奴隸。

品牌: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架時間:2019-10-11 16:25:52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淀区| 精河县| 仁化县| 芒康县| 永顺县| 鄂托克旗| 高要市| 县级市| 湛江市| 富顺县| 东安县| 宁波市| 永清县| 钦州市| 绥芬河市| 健康| 林芝县| 吉水县| 海南省| 定日县| 东兰县| 德昌县| 富裕县| 隆昌县| 丰镇市| 柘城县| 融水| 将乐县| 大厂| 黑龙江省| 札达县| 米林县| 陇川县| 玛纳斯县| 重庆市| 亚东县| 麻阳| 岱山县| 蓬溪县| 香格里拉县|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