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觀世相:古典小說里的浮生與世情(上下冊)
最新章節:
五 當女人成為俠客
在中國人的文化生活里,古典小說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保留了世代累積的文化印記,也保留了最多的古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他們思考人生意義和面臨選擇與行動時的觀念、邏輯。中國古典小說一方面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文學化反映,另一方面也深深影響著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它塑造了中國人情感密度最高的經典文化形象和文化符號。若想深刻地理解中國古代社會,古典小說是一把極具魅力的鑰匙。本書邀集11位在古典小說研究界卓有建樹的中青年學者,圍繞“小說與社會”這一主題進行創新研究,以中國文化與社會的一個核心面向切入,主題式解讀一部或一類小說,揭示這些作品背后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以此重新理解古典的中國。經典不會過時。古典小說里豐富的人性探索、深刻的社會洞察,作為一種獨特的中國經驗,和當下中國人的社會思考和情感體驗有了深度的共鳴。古典小說里恒久的主題,也是當下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面對的社會議題和生命議題。古典小說,像那些人類永恒的哲學經典一樣,不僅提出了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也給出了極具啟示性的答案。
目錄(10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序言
- 插圖
- 《世說新語》:清談與隱逸
- 引言 《世說新語》的價值
- 一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
- 二 清議與清談的話術轉換
- 三 名教與自然:剪不斷,理還亂
- 四 精彩紛呈的清談盛宴
- 五 清談未必誤國
- 六 隱逸:自由而詩意地棲居
- 唐傳奇:愛情與俠義
- 引言 唐傳奇敘事主題流變:從愛情到俠義
- 一 唐代愛情傳奇中的男主角
- 二 女主角華麗轉身變成仙女
- 三 唐人愛情的喜與憂
- 四 唐代愛情傳奇中的都市繁華和百姓習俗
- 五 唐代俠義傳奇里的江湖寫作
- 六 唐代社會重視的俠義精神
- 七 唐代俠義傳奇中的武力值問題
- 《三國演義》:信史與演義
- 引言 《三國演義》的誕生
- 一 兩個主要版本:嘉靖壬午本和毛評本
- 二 小說家的匠心:虛構的價值和要義
- 三 桃園結義:理解《三國演義》的一把鑰匙
- 四 青梅煮酒:天下“唯二”的英雄
- 五 智慧謀略:多謝同行襯托
- 六 歷史的舞臺:誰是“影帝”
- 七 亂世小民:命如螻蟻,飄若微塵
- 八 超越是非成敗:青山夕陽,秋月春風
- 《水滸傳》:江湖與秩序
- 引言 《水滸傳》:一部關于江湖好漢們的文學經典
- 一 《水滸傳》的血腥暴力描寫
- 二 《水滸傳》的“厭女”傾向
- 三 《水滸傳》的“起義”主題
- 四 以“祈禳瘟疫”開篇
- 五 梁山好漢的社會理想
- 六 好漢的市井人際關系
- 七 不同身份,聚義梁山
- 八 梁山的征戰手法
- 九 招安——好漢的歸宿
- 十 《水滸傳》與民間文化
- 《封神演義》:歷史與虛構
- 引言 《武王伐紂平話》到《封神演義》:從講史到神魔
- 一 歷史上的武王伐紂
- 二 千古第一帝王師——姜子牙
- 三 高德者與叛逆者
- 四 黃龍真人的尷尬及背后的玄機
- 五 封神榜:從神名看封神
- 《西游記》:現實與幻想
- 引言 熟悉的陌生人
- 一 故事演變:歷史成分的沉積
- 二 文本寫定:時代因子的滴定
- 三 敘述:庶民視角與玩世態度
- 四 虛構:本事與故事
- 五 形象:神魔多是混血兒
- 六 時空:環境與秩序
- 七 物色:匱乏與豐富
- 八 倫理:規則與挑戰
- 九 世風:信仰的在場與缺席
- 十 人情:關系社會的熱與冷
- 《金瓶梅》:世情與市井
- 引言 《水滸傳》到《金瓶梅》:從傳奇到世情
- 一 《金瓶梅》里都是生意人喧鬧的商業空間
- 二 西門慶:從中產到清河首富
- 三 潘金蓮:步步黑化之路
- 四 應伯爵:市井中的幫閑
- 五 西門慶的書房、宋蕙蓮的?髻和潘金蓮的床
- 六 “紅燒豬頭肉”與《金瓶梅》的作者身份
- 《聊齋志異》:鄉野與精怪
- 引言 《聊齋志異》:古代文言小說的集大成者
- 一 從“野合”到“規訓”
- 二 “忘為異類”的精怪
- 三 仙人貴“樸訥誠篤”
- 四 凜凜公心,照察善惡
- 五 功名幻滅,世態炎涼
- 六 子嗣寄托與倫理敘事
- 《儒林外史》:科舉與士林
- 引言 科舉制度與科舉身份:士人的類別歸屬和角色定位
- 一 童生:初階士人的沉淪與傳奇
- 二 秀才:地方文化精英的理想及其困境
- 三 貢生與監生:功名捷徑抑或異路功名貢生楊執中的人生選擇
- 四 舉人:咫尺千里的科名之路
- 五 進士與翰林:金字塔頂端的惶惑
- 六 雅集與祭祀:曲徑通幽的求名之途
- 七 “幽榜”:《儒林外史》的成書之謎
- 《紅樓夢》:家族與個體
- 引言 《紅樓夢》的家族情結與文學書寫
- 一 從家世變遷到傳世名著
- 二 追憶逝水流年
- 三 自由發展還是家族優先
- 四 賈府里的“階級斗爭”
- 五 寶黛結合又如何
- 六 家族底層的沉淪與掙扎
- 俠義小說:正義與邊緣
- 引言 從歷史記憶走向文學想象
- 一 俠客的“人設”
- 二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三 快意恩仇:“報”的交往原則
- 四 “兒女情長”是否“英雄氣短”
- 五 當女人成為俠客 更新時間:2025-05-12 18:08:58
推薦閱讀
- 唐詩求是
- 文藝民俗視野下的魯迅創作研究
- 文學與藝術問題
- 湖南文學關鍵詞(2022)
- 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學研究
- 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增訂本)
- 大變局下的文化相遇
- 陽明后學郭子章文獻整理與思想研究
- 嶺南先唐文學研究
- 明清易代視域下的清初敘事詩
- 《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
- 中國現代文學論叢(第八卷第1期)
- 日本文學史
- 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 文學與戲曲(和諧教育叢書)
- 佐藤春夫與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以《車塵集》為研究視角
- 明清通俗小說婚姻敘事研究
- 平生六記
- 奧古斯丁文藝神性論研究
- 《學記》管錐一得
- 近代女詩人研究
- 信仰書寫與文化認同:瑪麗蓮·羅賓遜小說研究
- 詩學解詁(“經典與解釋”第15期)
- 詩人與帝國:威廉·華茲華斯詩歌研究
- “文學中國”的域外生成:德國的中國文學研究的系統演化
-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匯
- “詩言志”新辨
- 網絡小說的生態性文學圖景
-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 上海文學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