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議與清談的話術轉換

在中國古代,可能很少有一部小說會像《世說新語》一樣,與哲學、宗教、思想和文化的聯系如此緊密。今天的讀者如果想了解漢魏六朝的思想文化史,又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啃”那些思想家的著作,不妨先讀讀《世說新語》。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士大夫、學者、詩人、藝術家和思想家,在看似“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話語狂歡中,我們與他們相識、相交、對話,于是乎,一個生動而又鮮活的思想世界就這樣不可思議地打開了。

清議與清談

要說從學術、思想和文化的角度給《世說新語》“定性”,我還是更認同陳寅恪的“清談全集”說:

《世說新語》,記錄魏晉清談之書也。其書上及漢代者,不過追溯原起,以期完備之意。惟其下迄東晉之末劉宋之初迄于謝靈運,固由其書作者只能述至其所生時代之大名士而止,然在吾國中古思想史,則殊有重大意義。蓋起自漢末之清談適至此時代而消滅,是臨川康王不自覺中卻于此建立一劃分時代之界石,及編完一部清談之全集也。[6]

這段話不僅揭示了《世說新語》與魏晉清談的關系,還特別指出,魏晉興盛起來的清談,在漢代就已“原起”(“起自漢末之清談”);而此書之所以要以漢末政治家陳仲舉、李元禮諸人開篇,是為了“追溯原起,以期完備”。余英時則從士文化的角度立論,認為“《世說新語》為記載魏晉士大夫生活方式之專書,……故其書時代之上限在吾國中古社會史與思想史上之意義或尤大于其下限也”。[7]兩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世說新語》“時代之上限”,雖然沒有明說,其實已經暗示了作為魏晉清談源頭的漢末清議。

關于漢末清議的產生背景,《后漢書·黨錮列傳》的一段話最可參考:

逮桓、靈之間,主荒政繆,國命委于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于斯行矣。……學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膺),不畏強御陳仲舉(蕃),天下俊秀王叔茂(暢)。……并危言深論,不隱豪強。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漢末清議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具體來說,就是對當時宦官專權、朝政昏聵的一種激烈的批評。其內容主要有二:一是政治批評,所謂“裁量執政”;二是人物臧否,也即“品核公卿”。前者,有太學生與士大夫圈子的游談和互相標榜可以為證;后者,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汝南的“月旦評”。《后漢書·許劭傳》載:“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這里的“核論”,也即“深刻切實的議論”,和前面的“處士橫議”“危言深論”,都是漢末清議在言說方式上的重要表現。因為清議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的批判,自然引起宦官集團和皇帝的不滿,東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和靈帝建寧元年(168),清議名士先后遭到兩次“黨錮之禍”的清洗和彈壓,陳仲舉、李元禮等人相繼罹難,天下士子,噤若寒蟬。于是,清議不得不轉為清談。

從清議到清談

“清談”一詞,漢末已見,最初與“清議”可以互稱,其中也有人物批評的內涵;到了魏晉,才更多地指向“抽象玄理之討論”。在《世說新語》中,清談又有“談玄”“玄談”“清言”“玄言”“口談”“劇談”“微言”“言詠”等多種異稱,因為清談主要盛行于魏晉,故而常稱作“魏晉清談”。所謂“魏晉清談”,根據唐翼明在《魏晉清談》一書中的定義,可知:“指的是魏晉時代的貴族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以講究修辭與技巧的談說論辯為基本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 [8]

相比清議,清談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純學術”的傾向,似乎與政治無關,不過,揆諸事實,恐怕并非如此簡單。陳寅恪在《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一文中就曾指出:

大抵清談之興起,由于東漢末世黨錮,諸名士遭政治暴力之摧壓,一變其指實之人物品題而為抽象玄理之討論,啟自郭林宗,而成于阮嗣宗,皆避禍遠嫌,消極不與其時政治當局合作者也。

陳先生說清談“啟自郭林宗,而成于阮嗣宗”,有沒有根據呢?當然有。《后漢書·郭泰傳》記載:“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及黨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閎得免焉。”這里,“危言核論”再次出現,與“危言深論”正相映照,但前面卻多了“不為”兩字。這說明,頗有預見力的郭林宗已經敏感地嗅到了清議運動所面臨的政治風險,故而不得不嚴格遵循孔子“邦無道,危行言孫”的教誨,將言論的方式、尺度控制在合乎時宜的范圍內,以求規避不該有的安全隱患。他的“不為危言核論”,應該可以視為“清談”的前奏和序曲。再看《世說新語·德行》第十五條:

晉文王(司馬昭)稱:“阮嗣宗(籍)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9]

作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阮籍一向以佯狂放達著稱,為什么司馬昭會說他“至慎”呢?無他,蓋因魏晉易代之際,司馬氏與曹魏集團政爭嚴酷,“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政治高壓之下,有識之士不得不明哲保身,以求全身遠禍。阮籍的“言皆玄遠”,比郭泰的“不為危言核論”更進一步:郭泰是盡量不說于己不利的話,阮籍則是說歸說,卻說得云遮霧障,玄虛縹緲;而“未嘗臧否人物”,也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所謂“阮嗣宗口不論人過”,這分明是把“清議”的核心要素徹底刪除了。我們把兩則材料一對比,就可知陳寅恪所言不虛。

所以,一方面須承認,清議和清談本質上不是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無論清議還是清談,無不與現實政治有關,兩者既有一種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又有一種邏輯上的因果聯系,甚至在清議鼎盛的時代,已經有了清談的萌芽和端倪。

從“危言核論”到“言皆玄遠”,印證了在言說方式上漢末清議向魏晉清談的轉變,而兩者之間的重大差異所形成的內在“張力”,在郭林宗和阮嗣宗的“話術”轉換中得到了緩解和彌合。可見,清談表面上似乎不牽扯政治,但在根本上卻和清議一樣,都是嚴酷的現實政治“應激反應”的產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铁岭县| 东城区| 温宿县| 崇礼县| 修水县| 东至县| 屏边| 东光县| 横山县| 思南县| 五大连池市| 新干县| 温州市| 漾濞| 安吉县| 玉溪市| 博爱县| 三台县| 龙海市| 垫江县| 手游| 子洲县| 广西| 盐山县| 定陶县| 达孜县| 苗栗县| 土默特左旗| 天全县| 东辽县| 内乡县| 乳山市| 安国市| 乌拉特中旗| 永定县| 霍邱县| 枣阳市| 高密市| 奉化市|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