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修訂版)
最新章節:
后記
貨幣是一國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大轉輪。白銀作為貨幣的主要形態之一,在中國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時間跨度近1000年的中國貨幣史中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紀40年代起,中國以白銀為媒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開始向“白銀帝國”演變,并創造了繁榮盛世;而18—19世紀,西方過渡到金本位并逐漸孕育出現代金融系統時,中國仍然固守銀本位,“白銀帝國”逐漸走向末路。本書正是通過對這一段歷史的考察,從白銀貨幣化到銀本位,從紙幣的失敗到中國對白銀的依賴,從中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到受制于西方經濟體系等角度,梳理了白銀成為本位貨幣的艱難歷程。此外,作者將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國早于西方幾百年開始的紙幣試驗,以及中國在全球金本位大勢之下對白銀的固守,探討中西大分流和中國銀本位對后世帶來的影響。所以,這既是一部中國貨幣史,也可從中窺探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變遷。
目錄(5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名家推薦
- 中國貨幣史和“白銀糾纏”
- 緒論 白銀的詛咒
- 第一章 東西:白銀的不同命運
- 貨幣起源
- 白銀的東西命運
- 金銀博弈
- 金銀復本位的失敗
- 金銀復本位不是烏托邦
- 第二章 宋元:紙幣試驗
- 唐宋變革中的紙幣試驗
- 北宋交子與紙幣的誕生
- 南宋錢荒與瘋狂的會子
- 鈔票的沒落與馬可·波羅的局限
- 通脹的教訓與白銀的崛起
- 1262年:賈似道買公田與威尼斯賣債券
- 第三章 明代:銀本位與全球化
- 洪武體制的建立與突破
- 發鈔救不了明朝
- 禁不住的白銀
- 白銀貨幣化與西門慶們
- 李約瑟之謎在明朝
- 白銀流入與明朝滅亡
- 中國錢與豐臣秀吉
- 第四章 晚清:混亂中崩塌
- 幣制混亂的清朝
- “黃宗羲定律”遭遇“馬爾薩斯陷阱”
- 朝貢生意經與天朝心態
- 從朝貢到條約
- 入超、熱錢、世界失衡
- 1840年: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
- 復盤:帝國銀荒因何而起?
- 外國銀洋在中國
- 用白銀喪失貨幣主權?
- 甲午戰爭:中日金本位的迥異命運
- 江戶時代中日的不同傳統
- 從磅虧到幣制改革
- 幣制改革大熱潮
- 白銀為何再次勝出
- 第五章 民國:告別白銀,迎接通脹
- 洋銀行來到中國
- 錢莊在20世紀的興衰
- “京鈔風潮”中的中國銀行
- 從《白銀收購法案》中走出的法幣
- 通脹的尾聲與啟示
- 附錄一 延伸閱讀
- 附錄二 東西貨幣金融大事記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07-18 14:34:51
推薦閱讀
- 系統風險沖擊、企業創新能力與股票價格波動性
- “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經驗,中國方案
- 鞏義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研究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9):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資產價格泡沫及預警
- 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1)
- 循著改革的邏輯:一個經濟學人的時事觀察(下)
- 貴州與瑞士發展比較研究
- 中國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戶經營模式研究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 去杠桿:經濟轉型下的高質量發展
- 第三次大轉型:中國經濟拐點下的戰略選擇
- 2014年中國質量觀測發展報告:質量:新常態下的新動力
- 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5: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與結構升級
- 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的人口因素研究
-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1978~2018)
- 解讀中國經濟
- 創意旅游:產業創新與規劃研究
- 我國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生態福利績效提升
- 集聚、均衡與中國城鎮化發展
- 中國發展報告(2018)(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系列)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21):新經濟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
- 新形勢下我國就業問題研究
- 中國稅收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效應研究
- 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套裝共21冊)
- 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居民家庭消費狀況比較研究
- 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理論與案例
- 做好“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須著力把握三個關鍵點
- “十三五”時期資源環境發展戰略研究
- 顛覆性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