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目錄(60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總序
- 前言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 1.2 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主要內容與技術路線
- 1.4 創新之處
- 2 文獻綜述
- 2.1 關于國際產能合作內涵與意義的相關研究
- 2.2 國際產能合作的基礎理論、動因與合作思路相關研究
- 2.3 國際產能合作的機制與路徑相關研究
- 2.4 其他相關研究
- 2.5 研究述評
- 3 理論基礎
- 3.1 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理論
- 3.2 資源稟賦理論
- 3.3 共生理論
- 3.4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
- 3.5 理論分析模型的構建
- 3.6 小結
- 4 “一帶一路”倡議對陜西省對外開放新格局重塑的影響分析
- 4.1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內涵
- 4.2 陜西省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及發展戰略
- 4.3 “一帶一路”倡議助推陜西省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 4.4 小結
- 5 陜西省外貿經濟發展及國際產能合作現狀分析
- 5.1 中國外貿環境分析
- 5.2 陜西省外貿發展環境分析
- 5.3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現狀分析
- 5.4 小結
- 6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
- 6.1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優勢與劣勢
- 6.2 陜西省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面臨的實際困難
- 6.3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 6.4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主要風險及產生的原因
- 6.5 小結
- 7 “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原則與總體目標模式
- 7.1 陜西省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基本原則和選擇標準
- 7.2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共生機制構建
- 7.3 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目標模式
- 7.4 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模式的保障機制
- 7.5 小結
- 8 “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方向與路徑設計
- 8.1 “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推進的理念
- 8.2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方向分析
- 8.3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路徑研究
- 8.4 小結
- 9 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政策建議
- 9.1 政策建議
- 9.2 小結
- 10 主要結論與后續研究
- 10.1 主要結論
- 10.2 后續研究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后記 更新時間:2022-07-27 16:59:47
推薦閱讀
- 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4)
- 跨越的70年:寧夏經濟發展研究
- 西部高新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
- 糧食主產區的城鎮化與耕地保護
- 長三角經濟核心區高端國際教育中心建設研究
- 新時期重慶區域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
- 四川經濟穩中求進系列研究文集
-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研究
- 2016杭州金融發展報告
- 人間奇跡的貴州故事:脫貧攻堅案例選集
- 回望與推進:后小康時代的鄉村振興——以河南省為例
- 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
- 碳中和:從綠到金(《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5期)
- 陜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啟示錄
- 武威社會經濟發展研究
- 貴州經濟、產業及城鄉發展態勢研究
- 區域經濟學前沿:21世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展研究
- 寧夏經濟發展報告.2021
- 廣西縣域競爭力報告(2016)
- 加快人力資源集聚的路徑和對策研究:基于重慶的實踐經驗
- 區域市場的進入模式選擇研究:基于浙江制造企業的考察
- 西部經濟論壇
- 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路徑選擇
- 企業存亡與市場活力:從工商企業大數據看廣東經濟
- 從高新區到科學城:東莞松山湖創新發展路徑選擇
- 中寧農業開發紀事
-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進展報告(2017)
- 科技創新“雙循環”生態系統: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與探索
- 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