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思路、主要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思路

本書遵循文獻分析(提出研究思路與方向)—理論分析(構建理論分析模型)—戰略背景分析(論證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現狀與合作風險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和規避思路)—目標分析(提出合作原則、機制、目標、模式)—路徑分析(設計合作方向與路徑)—政策分析(提出政策建議)的思路,研究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相關問題,分析陜西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現狀,梳理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比較優勢和劣勢,總結其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提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基于共生理論構建陜西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共生機制,提出陜西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方向與路徑,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1.3.2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框架

本書基于“一帶一路”倡議,以國際產能合作為切入點,分析陜西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目標、機制與路徑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書內容安排如下。

第1章 緒論。主要分析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提出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內容、技術路線與創新之處等。

第2章 文獻綜述。基于文獻收集和梳理,述評國內外學者對國際產能合作的相關研究。首先,對國際產能合作的內涵及相關提法做了總結和概括;其次,梳理了國內現有關于國際產能合作的意義、動因和思路方面的研究;最后,歸納國際產能合作的機制和路徑方面的研究,以及其他相關研究,并進行述評,討論了國內學者對國際產能合作的一些問題及建議。

第3章 理論基礎。主要研究五部分內容:一是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理論的內涵、兩種理論的比較及基于此理論的陜西省國際貿易理論選擇,提出陜西外貿經濟發展需要依托基礎的比較優勢理論,應充分利用其比較優勢實現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優勢,“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應加速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升級發展,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戰略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二是資源稟賦理論的內涵及基于此理論的陜西省國際貿易理論選擇,提出應依托資源優勢,發展陜西特色經濟,陜西應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加快轉型升級,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陜西高質量特色經濟。三是共生理論的內涵及基于此理論的陜西省國際貿易理論選擇,提出陜西應基于共生理念,積極搭建區域經濟合作平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充分發揮共生理論的協同效應,發揮陜西產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經濟合作的兼容性,基于共生效應,陜西產業應充分發揮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兼容性。四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內涵及基于此理論的陜西省國際貿易理論選擇,從理論、時代、實踐三個維度論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內涵,提出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體系,以雙向開放為根本的共同體思想為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模式和路徑提供理論支撐,是陜西省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理論選擇。五是基于對上述四種理論的內涵和理論選擇分析,提煉構建陜西省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理論分析模型,確定本書的目標與內容體系。

第4章 “一帶一路”倡議對陜西省對外開放新格局重塑的影響分析。重點闡述“一帶一路”倡議對陜西對外開放新格局重塑的影響,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內涵。從古絲綢之路的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背景分析,指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背景、范圍及定位;從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沿海沿邊地區與內陸地區均衡發展的需要、培育新經濟增長極的需要、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需要、深化區域經濟合作的需要等六個方面,分析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及戰略意義;從中國與中亞國家五個領域的互聯互通,新歐亞大陸橋建設,技術、資源、產業、交通、貿易、文化、旅游等合作三個方面分析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基礎。二是陜西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及發展戰略。分析提出陜西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是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基于“一帶一路”建設和全面開放新格局重塑,分析提出陜西的發展戰略和思路。三是“一帶一路”倡議助推陜西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從政策支持、區域交通支持、人才支持三個方面分析“一帶一路”倡議對陜西省外貿經濟的影響因素;從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樞紐經濟建設,核心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推進陜西對外開放新格局重塑三個方面分析“一帶一路”倡議助推陜西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第5章 陜西省外貿經濟發展及國際產能合作現狀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國的外貿環境,指出目前世界經濟增長加快,但面臨的風險也在上升,中國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中國對外貿易將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其次分析了陜西省外貿的發展環境,陜西進出口增速創5年來新高,合同外資與實際外資實現雙增長,對外經濟平穩增長,旅游產業平穩增長;最后分析了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現狀,陜西省屬企業對外合作力度加大,建立了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協同機制,基于陜西能源優勢產能合作向更深更廣領域推進。

第6章 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陜西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主要優勢與劣勢,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陜西省體制機制、陜西省企業面臨的風險和融資條件、合作伙伴的具體情形等方面提出了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的困難。其次提出了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經濟開放度較低、對外貿易依存度低、國際投資層次低、實際利用外資停留在淺層面、客觀因素影響進出口走勢、對外經貿結構有待提升、陜西裝備制造業亟待轉型升級、旅游仍需做大做強等。最后從國際因素的不確定、東道國因素的挑戰、國內因素的挑戰三方面提出了合作中遇到的風險,并分析了產生合作風險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國家面對中國的發展成就心態失衡;東道國社會形勢惡化,海外投資環境日趨復雜;中國企業應對社會輿論反應能力欠缺,對東道國的了解不夠深入。

第7章 “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原則與總體目標模式。本章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陜西省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基本原則和選擇標準。提出以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原則,遵循與沿線國家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遵循綜合、有序的系統化協作原則,堅持統籌協調、內外兼顧的合作原則,堅持與國際制度融合的原則,堅持包容并進的開放式合作原則等六個原則。第二,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共生機制構建。基于共生理論,提出共生目標為構建以產能合作為核心的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一體化組織,并構建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共生機制圖,提出建立合理的共生利益分配機制、高效的共生關系協調機制、高效的共生環境優化機制。第三,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目標模式,提出其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戰略目標為:基于“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打造陜西制造強省總體戰略目標;基于“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出區域布局目標為:基于“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將陜西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核心區;打造陜西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提出產業布局目標為:基于國際產能合作輸出推動陜西優勢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打造具備完整價值鏈的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區。第四,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模式的保障機制。主要從建立國際產能合作制度磋商機制;基于全產業鏈式項目建設,建立國際產能合作技術溝通機制;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國際產能合作平臺機制;以區域統一貨幣為工具,建立國際產能合作金融支撐機制等四個方面,闡述陜西省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模式的保障機制構建。

第8章 “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方向與路徑設計。本章首先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推進的理念,提出陜西參與“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應遵循全球化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和協同聯動理念等四個理念。其次,以以對外直接投資為載體,加大陜西與相關地區的產業交流與合作;以貿易發展為依托,深挖“一帶一路”地區的市場潛能;以金融配套為契機,提升金融發展對產能合作的服務功效;以陜西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陜西省營商環境;踐行“淘汰—優化—升級”的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布局方略;以陜西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為補充,促進互聯互通;建立創新型保障機制助推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模式的實現等七個方面為抓手,提出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方向。最后,提出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路徑:一是陜西省內三大區域協同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二是打造交叉立體的“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區域布局;三是形成以高端制造業為主的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布局;四是構建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目標模式的保障機制體系。

第9章 陜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政策建議。本章主要在前面章節論證的基礎上,對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加大與沿線國家的產業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搭建產能合作平臺,提升陜西企業“走出去”水平;優化管理機制,加強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合力;推動設立三大組織,加大金融支持國際產能合作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積極防控投資風險,提升國際產能合作的風險規避能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塑造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的良好形象;利用區塊鏈技術拓寬陜西省國際產能合作跨境支付領域;聚焦口岸法制建設及智慧平安口岸建設,優化陜西省營商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

第10章 主要結論與后續研究。總結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本書研究框架及技術路線見圖1-1。

圖1-1 本書研究框架及技術路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邵县| 高要市| 济阳县| 都江堰市| 莱西市| 江安县| 北票市| 武冈市| 宜兰市| 南京市| 张家界市| 潼关县| 抚顺县| 贞丰县| 温州市| 钟山县| 彭阳县| 台安县| 洛浦县| 调兵山市| 仪陇县| 凌云县| 天柱县| 会东县| 南川市| 成都市| 桂平市| 平顶山市| 淮滨县| 诸城市| 闵行区| 苏尼特左旗| 牙克石市| 都江堰市| 文山县| 鹿邑县| 兴城市| 西宁市|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