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8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第十四種)
- 出版弁言
- 窮盡·旁通·預流:遼金史研究的困厄與出路
- 一、窮盡史料:從“粗放式耕作”走向“精耕細作”
- 二、“旁通”之道:一條可能的出路
- 三、如何“預流”:民族語文資料帶來的機遇
- 契丹開國年代問題 立足于史源學的考察
- 一、遼朝史家的說法及其歷史知識之傳承
- 二、中土文獻系統中有關契丹開國史的種種異說
- 三、神冊元年稱帝說的來歷
- 四、契丹開國史再認識——學術史的梳理
- 五、結語
- 金朝初葉的國都問題 從部族體制向帝制王朝轉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態
- 一、沒有京師名號的“都城”
- 二、有關金上京的種種誤解
- 三、金朝初葉的國都真相
- 四、導致女真式“御寨”都城功能弱化的若干因素
- 契丹人殉制研究 兼論遼金元“燒飯”之俗
- 一、引言
- 二、遼宋文獻中所見契丹人殉之俗
- 三、人殉之變種——割體葬儀
- 四、遼代考古材料中的人殉、人牲遺存
- 五、殉葬與“燒飯”
- 再論契丹人的父子連名制 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為中心
- 一、新發現的契丹大字“第二名”詞尾附加成分
- 二、契丹大字第二名詞尾附加成分和之分析
- 三、契丹大小字石刻所見父子連名現象
- 四、父子連名制的變例——兄弟連名
- 五、契丹連名制的歷史源流
- 再談“東丹國”國號問題
- 一、有關東丹國國號的新說
- 二、釋“丹國”
- 關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銘》的若干問題
- 一、墓志名稱之商兌
- 二、墓志中所見父子連名及兄弟連名現象
- 《契丹地理之圖》考略
- 一
- 二
- 金世宗名字考略
- 一
- 二
- 三
- 祖宗之法:再論宋太祖誓約及誓碑
- 一、問題之緣起
- 二、秘而不宣的太祖誓約
- 三、太祖誓碑之真偽
- 四、太祖誓約與宋朝的“祖宗之法”
- 從神界走向人間:宋遼金時代宗教的世俗化與平民化
- 一、佛教義學的衰微與佛教世俗化傾向
- 二、走向民間的道教
- 文化的邊界 兩宋與遼金之間的書禁及書籍流通
- 一、書籍流通:南北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 二、書禁:構筑文化的疆界
- 三、書籍流通的渠道
- 宋代使臣語錄考
- 一、語錄之經緯
- 二、北宋使遼語錄考
- 三、南宋使金語錄考
- 在歷史的夾縫中:五代北宋時期的“契丹直”
- 一、五代之“契丹直”
- 二、北宋禁軍之“契丹直”
- 三、“契丹直”的詞源、詞義問題
- 河北境內的古地道遺跡與宋遼金時代的戰事
- 一、歷年來河北境內發現的多處古地道遺跡
- 二、宋遼時期的河北地道
- 三、宋金時期的河北地道與南宋初年的抗金義軍
- 四、河北古今地道的比較與參照
- 宋、金治河文獻鉤沉 《河防通議》初探
- 一、傳本問題
- 二、《河防通議》源流考略
- 三、《河防通議》所見《泰和律令·河防令》
- 四、《河防通議》在數學史上的價值
- “樺葉《四書》”故事考辨
- 一、關公戰秦瓊式的“樺葉《四書》”故事
- 二、洪皓教授悟室諸子本事
- 三、“樺葉《四書》”傳說溯源
- 不僅是為了紀念
- 一、知遇之恩
- 二、大師無師
- 三、學術品格
- 鄧廣銘與20世紀的宋代史學
- 一、鄧廣銘的學術道路
- 二、鄧廣銘的學術貢獻
- 三、鄧廣銘的學術品格
- 鄧廣銘先生與遼金史研究
- 《宋遼金史論集》編后記 更新時間:2021-01-08 15:16:45
推薦閱讀
- 中國雕板源流考匯刊
- 西方兒童史·上卷(9-1)
- 宋代產權制度研究
- 宋代文章學
- 公羊學思想史研究
- 史學調查與探索: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論叢(2017)
- 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人文與社會譯叢)
- 戰敗者見聞錄
-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傅斯年文集)
- 史林探徑
- 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研究
- 古典學的歷史(修訂譯本)
- 古希臘經濟和政治
- 歷史豈有底稿Ⅲ
- 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第三版)
- 新史學(第九卷):醫療史的新探索
- E考據故事集:從清初到民國
- 中國歷史研究法
- 清代揚州鹽商的詩酒風流
- 政治與思想語境中的宋代《尚書》學
- 人命關天:清代刑部的政務與官員(1644—1906)
- 丘處機“一言止殺”考
- 學史稿:新材料與新探索
- 中國政治思想研究法
- 新漢學的學術再造
- 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
- 抗戰大后方音樂研究:以戰時首都重慶為中心
- 理論與史學(第1輯)
- 中國近代史
- 北魏在中華文明連續發展鏈條中的地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