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琴
宋末元初鄧牧著。一卷。以“伯牙鼓琴”故事作為書名,是因作者認為知音難遇,故以俞伯牙自命,希望世人能像鐘子期那樣“被琴絕弦”,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原有詩文六十余篇,現(xiàn)僅存文三十一篇、詩十三首。自序中稱知音難覓,故托“伯牙鼓琴”故事以為書名。書中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和初步的民主思想。《君道》、《吏道》諸篇對封建帝王和貪官酷吏進行了大膽的抨擊,對人民的反抗斗爭深表同情,說:“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二戒》篇影射元統(tǒng)治者為“狗”,指出人不能對“狗”妥協(xié)。《見堯賦》等篇幻想恢復(fù)堯舜時代“君民間相安無事”的長治久安社會,提出“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的社會理想。有《知不足齋叢書》本,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張豈之、劉厚祜標(biāo)點本。
·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