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作品聚焦“碳中和”這一社會熱點話題。碳中和進程伴隨著機遇和挑戰:挑戰在于,碳中和勢必會形成對許多產業的沖擊,考驗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和防范能力;機遇在于,碳中和目標的達成需要大量投資,雖然過程多元復雜,但是目的還是為了實現綠色發展。
北大金融評論 巴曙松 ·財經 ·14.8萬字
在過去兩年,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數據受到投資者和市場更為廣泛的關注。新冠疫情的肆虐與重大自然災害頻發、國際局勢的動蕩提醒企業,多元包容和氣候變化等社會性問題已經不是企業可以袖手旁觀的“別人的事情”。新冠疫情加大了社會對企業ESG表現的期待,另外一個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管理議題就是人才與團隊。本期“聚光燈”是一組關于如何在疫情后重建員工團隊的文章。在《讓組織經受住未來考驗》一文中,作者指出疫情過后公司應升級員工團隊,更好地適應由機器處理瑣碎工作和重復任務的新環境。關于如何面向未來確定關鍵崗位,如何重新定義優秀人才等方面,文章提出6點建議。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3.3萬字
2018年麥肯錫一項涵蓋400多個高級使用場景的分析表明,人工智能(AI)在營銷領域最能發揮價值。在公司的所有職能中,營銷是最能受益于人工智能的。AI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首席營銷官必須了解當下可用的營銷AI應用類型,以及可能的演化方向,為將來充分發揮AI助力營銷潛力做好規劃。但是即使是最簡單的AI應用,具體運用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需要公司獲取合適的AI技能。AI終將改變營銷,但這個過程需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營銷部門和為其提供支持的組織,特別是IT部門,必須長期投入精力,打造AI能力,設法應對一切可能的風險。營銷者需從今天開始制定戰略,利用AI目前的機能,并把握未來的可能性。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8萬字
新冠疫情蔓延以后,全球產業斷鏈,大型經濟體中唯一保有完整工業產業鏈條的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器,更是讓我們的消費自信、文化自信傳遍了世界,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國貨崛起,勢不可擋!”
《商界》雜志社 ·財經 ·7.9萬字
在本期聚光燈《如果CEO去推銷》一文中,哥倫比亞商學院國際營銷學科普夫(R.C.Kopf)教席教授諾埃爾·卡蓬(NoelCapon)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營銷學兼職教授克里斯托夫·森(ChristophSenn)探討了高層管理者干預B2B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他指出,領導者與戰略客戶交流的風格,根據對建立關系和獲取利潤的重視程度不同,可以分為五種類型。高管應先考慮具體情況,依據每個客戶的行為、客戶和供應商對于彼此的重要性,以及客戶特征,再決定采取何種方式行事??蛻艚浝砑捌鋱F隊要負責管理客戶的錢包份額,高管則要贏得客戶的心。公司應當牢記,不是每一位高管都能做好客戶交流工作。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3萬字
即便在疫情之前,上班族父母就是一個壓力巨大的人群。黛西·道林(DaisyDowling),職場父母專業輔導及咨詢公司Workparent創始人兼CEO就指出:“糟糕,愧疚,失敗,孤獨”是她多年來在為上班族父母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中,最常聽到的形容詞。疫情發生以來,職場父母的這些情緒有增無減:一方面,他們擔心孩子覺得父母總是在工作影響了親子關系;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無處遁形的育兒工作會影響職業形象,成為被裁員的首選目標,以及再次求職的不利因素。為人父母不易,職場父母更難。好在,他們被看見、被理解、被支持,這是管理學界的進步,更是社會的進步。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3.5萬字
文章作者是蘇珊娜·皮特森(雷鳥全球管理學院副教授)、羅賓·艾布拉姆森(CRA咨詢公司領導力實踐部門主管)以及R.K.斯塔特曼(CRA咨詢公司執行合伙人)。他們認為大部分人的自然風格可以分為五類:強勢、偏強勢、混合、偏吸引、吸引。很少有人喜歡走極端,多數人會偏向某個風格。由此,他們提出了“混合型領導力風格”這一概念?;旌闲皖I導力風格更加強調應該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進行風格切換,也就是要有“臨場感”。領導者往往需要在一天內對其風格進行多次調整,有時在同一個情境下也要做出調整。如何轉換是這篇文章的精華所在,具體建議包括講話使用的音量和節奏,會議中是否要做筆記,何時以哪種方式打斷他人說話。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4萬字
過去40年里,上市公司模式是否合適一直處于爭議中。批評者們認為,如今資本市場的交易比以往更頻繁,這種模式會鼓勵高管日益關注短期利益。這種模式的確有問題。那么可以取代上市公司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的新結構又是什么呢?在本期聚光燈文章《是時候取代上市公司了》中,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前院長羅杰·馬丁考察上市公司的衰退,指出我們需要一種真正關注長期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滿足退休投資者和知識型員工這兩個群體的主要需求,同時保留上市公司結構的益處。長期企業既可以引導退休金流向投資,在20年至30年后產生高額回報,又可以鼓勵身在富有活力的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員工積極創造產生回報所必需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9萬字
本期聚光燈文章探討了新型風險帶來的危機和企業的應對策略,為企業如何辨別新型風險中的異常現象,以及在面對完全無法預料的新型風險且沒有標準應對答案的狀況下,企業究竟應該怎么辦方面提供了實用指南。《構建組織適應力》指導企業在不確定時期,應如何確定慣例流程,制定簡單的規則,并且培養隨機應變、即興發揮的能力,從而實現發展。《提升分析能力,及早發現風險》則提出分析學可以令企業在學習和適應方面獲得一定的優勢。世界突然變樣的時候,學習速度最快的公司才能勝出。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7萬字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者開始摒棄一些既有觀念,如工人應該被當作機器對待、必須讓他們根據精密的工程規范執行任務。更為重要的是,企業領導者也開始摒棄此類觀點,逐漸接受新觀念:如果員工真正參與決策,公司整體業績就會有所提升。幾十年來,支持賦權員工的聲浪漸長。不過現在,有明確跡象表明,趨勢正在轉向另一個方向——陳舊的精確工程模式卷土重來。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萬字
全球疫情依然復雜嚴峻,但相比防疫,中國企業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問題:如何更好地復工復產。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迅速恢復全球供應鏈。本期特寫文章《更可持續的供應鏈》就全球供應鏈話題進行了探討。在作者韋羅尼卡·比列納和丹尼斯·焦亞看來,跨國公司供應鏈最大的風險不是來自一級供應商,而是來自供應鏈的下游供應商。對于如何構造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兩位作者給出了四種方法:直接法、間接法、聯合法和全球法。超越商業考量可以說是本期雜志的主要話題,兩位作者這樣的提醒,我們認為對于正在全面復工復產的中國企業同樣重要,盡管經濟前景不令人樂觀,但如果能實事求是地看待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企業的發展依然可期。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4萬字
哈佛商學院標志性雜志!致力于改進管理實踐!《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將按《哈佛商業評論》的標準,采集中國本土的商業管理內容,反向提供給《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雜志和網站,推進中國企業管理實踐與研究的國際化。讀者看到本期雜志的時候,我們正在走向一種新常態——摸索商業上的哪些活動依然可行,哪些需要改變。當然,眼下最突出的一大難題是判斷如何完成工作、在何處工作。不過,大部分公司面臨著更為深刻的問題:如何繼續生存,如何實現發展。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3.6萬字
數據創造競爭優勢,數據到底有多大用處,客戶價值與忠誠度經濟。本書為《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期,歡迎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3.8萬字
新的一年正在開啟,但今年的開局有些沉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的經濟發展面臨需求緊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壓力之下,企業如何應對?本期內容中,我們整理了多位管理專家和企業家,針對后疫情時代的企業發展新思維。《商業評論》是由中國社科院主辦,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的管理刊物,創刊于2002年。《商業評論》同時也是《MIT斯隆管理評論》的中國區獨家版權合作伙伴。創刊以來,《商業評論》秉承“理念引領,實踐落地”的定位,深耕中國優秀企業,開發本土管理案例,并持續引入國際最前沿的管理理念,深受讀者認可與喜愛。
商業評論 ·財經 ·8.9萬字
在經濟不景氣時,削減市場費用是企業必然的選擇。同時,CMO(首席營銷官)也可能會成為企業業績不佳的替罪羊,被踢出局。本增刊討論的就是CMO為何做不長久的問題。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4萬字
彈性工作大規模出現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如今,員工在家工作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明顯的趨勢,自由職業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對于自由職業者來說,自由往往代表更豐富的工作技能,靈活高效的工作方式以及嚴格的自律體系。在職業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你適合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嗎?獲得更多自由的途徑是什么?本期《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提供了一些有關自由職業的科學測試和有效建議,幫助更多人了解自身是否適應靈活的工作方式,以做出更高效的選擇。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3萬字
CEO職業生命周期;CEO任期真相;越動蕩越要堅持商業長期主義;一旦有了“復原力”人生真的沒啥可怕;新任領導應決策從緩;公平比賽,同工同酬;在線社區如何創收;企業人才教育新途徑;強化公司文化的錯誤方式;“#MeToo”的反作用;企業為何難以創新?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萬字
尋找和滿足消費者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是創新得以成功的不二法門。消費者總是渴望比現有更好、更快或成本更低的商品或服務。但現實情況是,即便那些以創新聞名的創業公司,也很難察覺和正確解讀客戶的需求。決心“以客戶為導向”的亞馬遜也沒有逃脫這一魔咒。而這個經典難題現在似乎被三位來自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教授所破解。他們的研究結論是,要想增加準確識別客戶問題和訴求的可能性,就必須拓寬視野,并采取多種不同的觀察客戶的方式。他們提供了一個包含四種觀察策略的框架,介紹成功的創新者是如何運用每一種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特別介紹了數字技術在其中的作用。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6萬字
房地產領域也迎來新一輪的開發熱,越來越多的建設資金源于不斷增長的私人資本和科技行業新貴。根據房地產咨詢公司Bulwiengesa的數據,去年,整個柏林私人投資的在建項目總造價達到236億歐元,較2012年增長了43%。AxelSpringer地產事務負責人安德里亞斯·路德維希(AndreasLudwigs)說,“柏林已經開始意識到,它不能總是吃作為首都的老本。它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蔽覀兲貏e編輯了《通往歐洲未來之路》??陨虡I視角解析德國正在遭遇的創新勢力挑戰,在爭奪人才方面柏林努力吸引歐洲青年的目光,投資帶動柏林房地產開發加速,金融、消費等領域也在謀劃突破機遇。
商業周刊 ·財經 ·3.7萬字
時光飛逝,轉眼2019年已過。這一年的股市是行情分化的牛市。不管買個股還是指數基金,投資者們都收獲頗豐。2019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實人的春天”,不用打聽消息,不用求人,靠常識投資,腳踏實地抱緊優質公司股權的“老實人”在今年都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仡欉@一年,你投資的收益如何?對投資又有了哪些深刻感悟?2020年有什么投資計劃?實際上,很多球友已經寫下了自己的年度的投資總結,他們賺錢和虧錢的原因各是什么呢?我們選取了10篇優秀年終總結,看看他們有什么樣的投資感悟。
雪球用戶 ·財經 ·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